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一医生居家隔离照顾染病毒妻子经验分享 /

一医生居家隔离照顾染病毒妻子经验分享

我是一名外科医师,我爱人在接触了发热患者5天后于2020年01月14日出现咽痛、全身乏力,做了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降低,肺部CT提示毛玻璃样改变伴部分实变,就医后进一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患者。因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呼吸科专家建议居家隔离。将老人小孩分开居住后,由我本人照顾,开启了近2周的照顾之旅。

前5天每日均有发热,波动在37.6~38.4摄氏度,感乏力,嗜睡,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头3天口服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左氧氟沙星,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后来改为口服利巴韦林+百蕊颗粒,2天后不再发热,仍有嗜睡以及乏力,继续用药2天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目前(病程共11天)已基本痊愈,考虑到仍有可能传染,继续居家隔离观察。本人未出现感染症状,考虑到很多人如热锅上的蚂蚁,病急乱投医,现在将我的照顾经验分享给大家,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出现症状一定要警惕,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发热咳嗽并非新型冠状病毒的唯一首发症状。不典型的症状还包括:食欲下降、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这时一定要与家人隔离,直接经验用药或防护好自己后到医院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CT、病毒检测。症状较重的直接住院,住院期间仍要注意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多重感染。

2.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一定要保证足够时间的休息,动态观察并询问,症状是否加重,如果有,随时入院进一步治疗。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我的做法是每日炖汤,解锁了我的烹饪技能,排骨汤、鸡汤等,蒸基围虾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炖汤均用白萝卜,《如皋县志》记载白萝卜有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的功效。大量饮水,进食富含维C水果,炖梨,中医里梨也有清热镇静、化痰止咳的功效,喝优质鲜奶等。总之就是各种吃,当然要避免大鱼大肉、辛辣刺激的食物。

3.保持低热,有助于抵抗病毒感染

体温高于38.5摄氏度,需要药物及物理降温干预。而适当的低热(低于38 摄氏度)有助于机体抵抗病毒。所以有发热时不必一味的恐慌。

4.消毒环境,照顾的人注意防护

本来买了紫外灯,但一直没到货。无奈经常放一大碗醋在客厅,间隔几天就用醋擦拭桌面、地板等地方。虽然没有绝对的隔离,适当的隔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的做法是戴口罩,分房单间隔离,避免到处走动,分时吃饭,避免直接接触。房间保证早晚足够的通风时间。

5.实时监测病情变化

实时监测,配备必要的简单医疗设备如体温计、指脉氧饱监测仪,动态监测体温及氧饱和度,后者尽量维持在95%及以上。如果病情好转,也没必要随时到医院复查,减少感染机会,病情加重再随时住院。而用药方面,现在专家试行指南建议奥司他韦+阿莫西林,或奥司他韦+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阿比多尔有效,根据用药情况随时调整。

6.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我每日均有打一套太极拳,间隔3天左右跑一次五公里,以及仰卧起坐和哑铃。体育锻炼一定要避免过度劳累,没有一劳永逸的锻炼。锻炼后要补充优质蛋白,多喝水。病人在精神体力恢复后也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

7. 加强沟通,共渡难关

患者在这期间心情会很复杂,尤其是各种担心,怕自己好不了,再加上手机信息非常密集,很容易造成恐慌,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恢复。之所以选择不完全隔离,我也是基于这个考虑。经常询问症状是否缓解,多聊天沟通,忆苦思甜,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症状其实比2003非典症状要轻多了,这才造成了一开始大家都没有引起警惕,而报道称有多名死亡患者其实绝大多数均为老年人,且合并老慢支、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本身冬天这个季节就会有很多肺部感染出现,而且本人切身经验,每日与“狼”共舞也能独善其身。相信医学,相信党和政府,同舟共济,大难之后必是涅槃重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