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请支援我们”身在海外的他们全出动了 /

“请支援我们”身在海外的他们全出动了

昨天(1月30日)晚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华社网站截图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也不推荐限制旅行或贸易禁令。但不少中国人心里都冷了下来。担心疫情迟迟控制不住,也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大的波动。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尤其是这几天,武汉及周边很多医院都出现了物资短缺或不足的情况,口罩难求的现象,更是出现在几乎每一个地区。有网友调侃道:戴口罩出门买口罩,口罩没买到,还损失一个口罩。

还有比他更惨的,戴唯一的口罩出门买口罩,结果没买到。

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1月30日,有医生发微博称:不是告急,是没有了!!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用防护物资已经殆尽!他们急需捐赠,每天能筹集到一点就用一点。

微博截图

消息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很担心医护人员的安全,作为长期接触感染患者的人员,如果没有完备的防护措施,很难想象,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们会面临怎样的情况。

看着整个中国都被疫情点亮,不少人感到焦心极了。

疫情分布地图(来源:国家及各省市地区卫健委)

再加上这次疫情的爆发恰逢春节假期,工厂停工,物流停运,要想大批量生产、运输医用防护物资,难度极大。疾病面前,对于在一线卖命的工作人员来说,物资就是最后一道保障。

面对物资短缺的情况,大部分医务工作者,为了少用一套防护服,少浪费一个口罩,只能靠压榨自己,来换取多一个拯救病人的机会。

N95口罩不够,很多医院将4小时取一次医用补给的规定,改成了8小时取一次。医护人员就在口罩外,多罩一层医用外科口罩。这样做,就可以多省下一个N95口罩。

防护服不够,医生们就待在病房里不出来,一次至少6—8个小时。有记者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想吃饭、喝水怎么办?她们回答:“不可能,憋着。”

“因为如果吃了、喝了,出来了,我的防护服就浪费了,又要重新再穿一回,太浪费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带着尿不湿进病房,因为只有带尿不湿,才能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这样做,就可以多省下一套防护服。防护面罩不够用,他们干脆找来文件夹,比对着大小,做成防护面罩给自己戴。

对医疗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更好地投入战“疫”,很多护士自发剪掉了长发。

很多护士剪掉了长发

因为这样做,穿护士服会更方便,因为这样做,能省下了不少洗头发的时间。

可即便条件这么艰苦,他们也没想过放弃。

很多本可以休假的医务工作者,写下了“若有战,召必回“的请战书。

休假医务工作者的请战书

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在武汉封城后,依然开着电动车,到门诊部坐诊。

他说:“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救人吗?我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吃得消,没问题。”

董宗祈教授

别忘了,抛去医务工作者这个身份,他们是父母的子女、孩子的家长,也有自己要守护的小家。

但当疫情来临时,他们抛去了所有的身份,只留下一个“医务工作者”,然后,义无反顾地选择顶上。

舍小家,为大家。

前线就是战场,他们冲在最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筑成了防护亿万中国人的堡垒。

为了不让前线的医护人员流血又流泪,国内不少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将自己好不容易采购来的口罩,尽数捐献给医护人员。

身在海外的华人也一样,即便他们身处海外,遥远的距离也不能阻碍他们的爱国之心。

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希望和国内的同胞心连心,希望能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多出一点力!

这其中,也有很多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

澳大利亚籍华人昌鸿就是一个,知道中国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他就联系了厦门相关部门。

说自己是厦门外国语学校毕业生,现在在澳洲从事牙医工作,得知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不断蔓延,他很担心。

去年年底,他们公司在中国定了1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这批口罩都是三层防护,符合欧洲统一标准。

为了解同胞的燃眉之急,他和合作伙伴共同决定,将这批口罩捐赠给更需要的中国同胞。

因为当初敲定的交货时间是2月底,看着每天上涨的数据,昌鸿很着急。

担心医护人员等不及,他又在澳洲联系华人和当地的居民,在当地另外采购了10万只口罩,紧急运回国内。

昌鸿说,1月29号,他已经联系好物流寄出口罩了,希望这批物资,能让前线的医护人员放心一点。

大灾面前有大爱,更有大义。

唯愿人间烟火处,处处皆平安。

听闻中国疫情后,不少海外留学生、海外华人团体纷纷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筹集到的物资寄往国内。

在德国,华中科技大学德国校友和北京校友联合会,共捐助了2.5万套防护服,24万副口罩和4000个护目镜。

1月30日,首批物资已经陆续抵达部分医院。

为了保证物资安全可靠,在德国的校友专门组织人员将采购的物资和欧盟与国际标准对照。

在日本,华人们赶往各大药店,疯狂筹集口罩,想办法寄回国内。

有小哥哥说,国家有难,我们量力而行。

有小姐姐说,我昨天跑了二十几家店,买了上百包口罩,装了最大的箱子寄回去。大家都很着急,我只是个学生,自己也帮不到什么忙,只能免费帮大家买。

凤凰网视频微博截图

为了物资能尽快运回国内,他们在快递箱上,用中文、日文分别打下这样的话:

“捐赠口罩,拜托尽快派送,非常感谢。”

在美国,定居在洛杉矶的Angell从1月21日起,就和其他华人共同发起了捐赠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的行动。

在当地华人的共同努力下,1月24日下午,医疗物资成功抵达武汉。

随后,20多个州的华人自发募捐符合国内使用标准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

并紧急和机场联系,希望尽早将物资运输回国内。

1月30日,这架运载了7.9万余套医用防护物资的飞机也顺利落地。

运载医用防护物资的飞机

在澳洲,华人们自发搜集本地现有的口罩等防护物资,拜托回国的朋友捐给医院。

实在找不到途径的华人,得知附近有能给中国输送物资的发货仓,纷纷将自己筹集到的救援物资,一箱一箱送到仓库。

在墨西哥、西班牙、迪拜等很多地方,只要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有一箱箱捐往中国的物资。

这其中还有很多国外的华人小朋友,他们拿着手里不多的压岁钱,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前往药店买口罩。

他们都想为在祖国奋战的同胞们,奉献一份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个时候,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身处中国的我们带来温暖。

患难见真情。

今天的我们绝不是独自在战斗,我们的背后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全球中国人。

虽然这几天,确诊人数不断上升,也有地区和国家限制了物资的出口,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但也有不少国家,为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些天,日本不少药店口罩降价,口罩旁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日本药店口罩降价

他们说,中国原谅了以前犯错的日本,中国和日本是最重要的朋友。

日本政府也表示,会全力协助中国对抗疫情。

得知政府派去撤回日本侨民的包机上,会装一些医用救援物资,很多日本人纷纷留言:

拜托多装一点口罩;如果有空位,一定要送点奶粉;到了那边,记得看看他们还缺什么……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说,中国发生疫情,就是我们的亲戚生病了,日本援助义不容辞。

日本将以举国之力,来帮助中国。

参与过抗击非典的德国教授罗尔夫·希尔根费尔德,带着新研发的抗病毒药剂前往中国。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正在进行疫苗研究,几个月后就要进行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正在采用专利技术“分子钳”,全速研究冠状病毒疫苗。

俄罗斯航空公司主动延误4小时,运送的口罩已经抵达。

凤凰网截图

灾难面前,不分国界。

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援正在从四面八方赶来,或许已经抵达。

虽然截至今天,确诊数量和死亡数量还在上升,但我们相信,众人心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就像钟南山说的那样: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几千年的风霜雨雪都挺过来了,面对今天的疫情,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仗。

中国肯定能过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