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蝗灾逼近中国,需要早做打算 /

蝗灾逼近中国 靠吃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早做打算

在中国同新冠病毒作斗争的同时,这几天,另一则消息引发了中国人的普遍担忧。

起源于非洲的蝗灾已经逼近中国!

据报道,约4000亿蝗虫已经飞过红海,冲入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离中国可以说仅一步之遥。

上午小编就发过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这次蝗灾究竟会不会大规模影响我们国家。然而,各位同学的留言属实让小编佩服,大部分是要吃到他们绝种。

一听说蝗灾的消息,有些中国吃货感到不理解,那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泛滥成灾呢?

靠吃,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其实,任何一场蝗灾,都不是靠吃能解决的!

一旦蝗灾起来,就像漫天的乌云一样,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并且绝不在一地停留,边走边吃,移动速度很快,靠人力去抓根本抓不及,没等你抓上几斤,它们就把你身边的庄稼及所有的绿色植物一扫而光,然后很快又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不过也不能怪网友们“不把蝗灾当灾难”,因为这么多年,咱们国家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蝗灾。

确实,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手段,我国境内很少有大规模的蝗灾出现,但在历史上,我国却是一个蝗灾频繁爆发的国家。

据《中国昆虫学史》统计,从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07年,历代发生蝗灾共508次,平均约5年一次。

蝗灾有多厉害呢?看看史书上的记载吧:

《汉书·王莽传》载:“地皇三年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长安,入未央宫,缘殿阁。草木尽。”

《晋书·怀帝本纪》载:“永嘉四年五月,幽、并、司、冀、秦、雍等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

《唐书·五行志》载:“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殣枕道。”

宋《王文正笔录》载:“大中祥符九年,秋稼将登,郡县颇云蝗虫为灾。一日,真宗皇帝坐便殿阁中御晚膳,左右声言飞蝗且至,上起至轩仰视,则连云翳日,莫见其际。帝默然坐,意甚不安,命彻匕著,自是遂不豫。”

《全辽志》载:“嘉靖六年六月,河西蝗飞蔽天,损害禾稼。七月,蝻生平地,深数尺。”

……

举不胜举,触目惊心!纵观历史,蝗灾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它的繁殖能力强,繁衍速度快。据专家估计,这次从非洲发源的沙漠蝗,繁殖速度很快,在40摄氏度左右,大约一个月繁殖一代,每代存活期长达3个月,每繁殖一代,蝗群数量增加20倍。如果不加遏制,到6月份时,蝗群数量可达到500倍之多。

其次是蝗虫喜欢群居,密度大。蝗虫喜欢抱团发展,据统计,比较大的蝗灾,蝗虫的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米一万只。

再次,蝗虫是多食性动物,能吃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所以,蝗灾过后,往往是吃光吃净,寸草不生。

另外,蝗虫飞行能力强,飞行速度快。蝗虫可持续飞行五六天,飞行速度最快可达到每小时40公里。

△小小蝗虫,到底有多可怕

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防治蝗虫呢?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针对非洲蝗虫,主要运用采集蝗虫信息素如促成熟信息素、群居信息素等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以阻止其群集起飞和迁飞。此外,针对北美和中美洲的一些草原蝗虫,生物学家还采用蝗虫的病原微生物加以防治,如蝗虫微孢子虫等寄生物就被看作治蝗生物产品来长期使用。

另外,鸡鸭鹅也是战蝗小能手。据2001年6月新华社援引2000年的媒体报道,浙江当时曾“派出”3万只鸭子乘飞机赶往新疆吃蝗虫。

坐飞机的鸭子部队,在田野里吃蝗虫……大家是不是立马就能脑补出一部动漫大片。

2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防治是在蝗灾大暴发时必须采取的措施,主要农药包括杀螟松、马拉硫磷、锐劲特和仿生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目前非洲很多国家都在寻找仿生农药来代替广谱化学农药。

3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是治理蝗灾的根本性措施。其主要方法是通过整改土地、提高植被覆盖来切断蝗虫食物链,创造不利于蝗虫栖息、繁殖,而有利于蝗虫天敌繁殖的良性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控害目标。不过这一防治方法实施成本过高,难度也相对较大。

4信息技术防治

GPS等现代技术加持飞机施药的方法更有效地促进了精准施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采用了卫星遥感照片结合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气象数据等对蝗灾的发生地点、面积等进行预测,也有效地提高治理蝗灾的水平。“大数据”也在很久之前就被运用到治蝗实践当中。据悉,中国农业大学曾研制出蝗灾防治的智慧决策辅助系统,通过对“蝗区”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