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了他 /

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了他

武汉医院里的这段视频

发出来不到一天

就有八十多万网友点赞

有人说,“看得想哭”

“希望这样的奇迹越来越多”

网友们表示

奇迹都是医务人员

用不懈努力创造出来的

视频中的病人是

50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王强

2月28日上午11时30分

他脱离ECMO设备一天后

又顺利脱离有创呼吸机

一拔完管

极度虚弱的他就奋力吐出两个字:

谢谢

“19天,456个小时,

我们终于救活他了。”

同济医院护心小分队队员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

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同济护心小分队队员周宁在给患者做股静脉穿刺

病情持续加重

医生提出尽早启动ECMO

2月10日,王强入院,病情持续加重,7天后转入ICU病房。同济插管小分队给他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即便如此,他的氧饱和度仍达不到指标。2月18日的联合查房中,周宁提出给王强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以缓解他的低氧血症。

“人是一个整体,在对抗新冠病毒时,患者心脏和肺部是需要同时战斗,只有保护好心脏,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我们在临床中发现,20%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在一次讨论会上,周宁提出,救治危重型患者,ECM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ECMO不是用来续命的,而是用来救命的。在最优呼吸机参数通气情况下,如果患者还有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应该尽早启动ECMO。”

2月19日,周宁和同为护心小分队队员的同济医院心内科汪璐芸医生给王强实施了ECMO手术。在上机后的第六天,周宁还开心地发了朋友圈:“今天是病人术后一周的日子,各项指标越来越好,手指氧饱和度一直都在100%,很大概率近期脱机。”

华山医院血管外科医生朱磊给患者做桡动脉穿刺

医生给患者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

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炎症因子不再增加

22日,王强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炎症因子没有再增加,治疗效果不错。这离不开医院护肾小分队所有队员的努力。

医院护肾小分队所有队员分工合作,利用了3天左右的时间,将全院的820多位患者病例参数全部仔细梳理、对比了一遍,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除损伤心脏、肝脏、肺部以外,也会损伤肾脏,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多器官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同济医院护肾队队员、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凡提出应尽早给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建议,提前干预,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阻断炎性风暴,对患者的各器官提供支持治疗,避免重症转化为危重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7人4小时轮班守一个患者

但是,有“尖刀连”护航的王强,还是在撤机前一天晚上出现了意外。

26日晚上8时开始,周宁的微信群“ECMO”护心小组的信息就没停过,状态一直稳定的王强出现了血小板进行性降低。周宁和李圣青教授判断王强很可能出现了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尽快输血浆,暂停肝素泵。”

“今晚8床(王强的床号)的ACT如果降低到了180以下,皮下注射磺达肝葵钠2.5mg。”

……

周宁的治疗建议一条接一条发到群里,一直到晚上11时30分,微信群才静下来。

这天晚上,和周宁同样无法安然入睡的还有“尖刀连”的其他医护们,身为主管教授的李圣青教授也是彻夜难眠,都在为王强揪着心。

“ECMO的管理是个精细活儿,稍有不慎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周宁说,ECMO在平日的医疗中并不是常规治疗手段,很多其他专科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之前可能都没有使用过。

同济心内科主任汪道文说,机器要接氧,以前是直接接中央供氧即可,现在全院都在用氧,氧压不稳定, ECMO就会不停报警。“只能使用移动的氧气瓶,手动调整到一个合适氧压使用值,保证患者供氧,机器才能够正常运转。”

“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压力。”护肾小分队成员护士鄢建军告诉记者, ECMO一分钟两三千转速,一旦操作不严密,不仅连累其他设备的运转,还会毁掉整个系统,甚至让病人的血喷溅病房。

ECMO从置管到拔管的9天时间,由同济医院的护心和护理团队7人专班守护,4小时轮班守一个ECMO病人,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和观察转数,还要看氧气瓶够不够,以及负责卧床病人下肢的康复锻炼。

“机器一报警,大家都会很紧张。”同济医院护心队主管护师管志敏说:“看到王强顺利恢复中,大家都很开心,因为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

撤机前病人想写下“多谢”

“尖刀连”医护人员的担心没有出现,2月27日早上,王强各项指标已经恢复正常。

9时30分,同济医院、华山医院两个团队的医生开始为王强实施有创呼吸机试脱机,王强各项生命体征十分平稳。

11时30分,周宁和其他医生们将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强的血管。成功脱机后,周宁兴奋地大喊三声:“你活过来了。”

ECMO撤机拔管

28日,王强拔掉了气管插管并转到了普通病房。

“不能掉以轻心。”周宁说,成功脱离ECMO和气管插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王强还有好几道关卡要闯:根除肺部感染和渗出、实现完全自主呼吸、凝血功能完全纠正。

27日撤机前,长江日报记者在ICU看到,意识清醒的王强一度想写几个字,但是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终于知道他想写什么字了。” 周宁告诉记者,“是‘多谢’。”

截至长江日报记者发稿前,王强恢复不错,生命体征平稳。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短暂兴奋后,面对武汉现状,他提出:“不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要继续探索多专科临床支持救治危重症患者模式,与死神抢时间。只有形成可复制的危重症救治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0-02-29 12:22
    您已点过赞
    听说计划有400骗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这是第几骗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