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新冠病毒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并已突变 /

新冠病毒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并已突变

新冠肺炎患者可合并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肝脏损害等多脏器损害。3月4日,北京地坛医院首次报告了新冠病毒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

据北京地坛医院微信公众号,该院ICU主任刘景院提醒一线医务人员:“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一定要考虑病毒有可能攻击中枢神经系统。”

全球首例报告病例

2月25日,56岁的许先生走出北京地坛医院大门。

自1月12日收治2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0日为确诊病例)以来,截至3月4日7时,北京地坛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50人,许先生是唯一一例新冠肺炎并脑炎患者。

新冠肺炎患者可合并ARDS、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肝脏损害等多脏器损害,此前尚未发现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报告。因此,该病例在全球尚属首例。

起病第32天转出重症监护室

许先生1月24日因呼吸衰竭入院。入院后给予联合干扰素雾化、抗病毒治疗,预防细菌感染,并给予中医辨证用药。未见好转,高热,乏力,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1月27日(起病第10天)胸部CT显示双肺磨玻璃密度影范围扩大,部分实变影。短暂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其呼吸窘迫无缓解,烦躁不安,呼吸50次/分,氧分压85%,在ICU进行气管插管,按照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呼吸通气原则进行机械通气。治疗96小时后(起病第14天),患者出现颌面及口角频繁抽搐,伴持续呃逆,医生查体发现颈抵抗阳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升高,双侧膝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及踝阵挛阳性,头颅CT颅内未见异常,测脑脊液压力大于330mmH2O,脑脊液外观无色清亮,生化检测无异常。北京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联合工作组对采集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鉴定可能的感染病原体过程中,排除了其他病原体,获得了SARS-CoV-2病毒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测序证实脑脊液中存在SARS-CoV-2,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

医护人员经过对其14天机械通气和甘露醇控制颅压、咪唑安定控制抽搐、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抗炎等针对病毒性脑炎的处理,观察患者肺病影像学逐渐好转,神经系统症状消失。

2月10日(起病第24天)在充分评估患者呼吸及神经功能后拔出气管插管,给予鼻导管吸氧。2月18日(起病第32天)转出重症监护室,到新冠确诊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北京地坛医院ICU主任刘景院说,2019新冠肺炎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救治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病毒对靶器官的直接损害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SARS-CoV-2感染人体后主要的致病机制。

刘景院提醒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临床观察期,不乏有颈抵抗、病理征阳性、突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的病例存在。这类患者,需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及时进行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并完善脑脊液SARS-CoV-2核酸及基因测序等工作,为更全面了解COVID-19做出探索,并积极处理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进一步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以上原标题: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首次证实SARS-CoV-2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新冠病毒是否已经发生突变?

如何突变?

这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发现显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

研究发现,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这两个亚型表现出了很大测差异。其中S型是相对更古老的版本,而L亚型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对不同亚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的差异化的治疗和防控。

▲《柳叶刀》(TheLancet)此前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novelcoronavirus)的彩色照片

以上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于3月3日发表的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theoriginandcontinuingevolutionofSARS-CoV-2)。

论文通讯作者为陆剑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崔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论文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而且多数是近期产生的。该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其中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从占比上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

论文作者认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论文称,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亚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亚型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作者发现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从而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

L亚型在武汉暴发的早期阶段更为普遍,而L亚型的发生频率在2020年1月初后有所下降。作者认为,人为干预可能对L亚型施加了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如果没有这些干预,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和扩散得更快速。

另一方面,由于选择压力相对较弱,在进化上较老且攻击性较小的S型可能在相对频率上有所增加。这些发现意味着,目前迫切需要结合基因组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2019年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症状图表记录,进行进一步的全面研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103个样本显示,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亚型或S亚型中的一个。但其中一位近期有过武汉旅行史的美国患者分离出的病毒株,这两个位点却均呈现了C和T的混合现象,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这位患者同时感染了L型和S型新冠病毒。不过,作者表示目前还无法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