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胡适梅贻琦为何追随蒋介石去台湾? /

胡适梅贻琦为何追随蒋介石去台湾?

胡适(图左)与梅贻琦(图右)

国共战争于1948年底进行到了最后阶段,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胡适、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陈寅恪等大批国内顶级知识分子,都面临着"去或是留"的问题。我们知道以梁、林、陈三位为代表的众多知识分子选择了留下,而以时任北大校长胡适和时任清华校长梅贻琦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则选择选择了离开大陆前往台湾。

说实话,少年时了解到这段历史时心中充满不屑,完全不能理解胡、梅两位为何会选择去台湾。毕竟一边是家国故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另一边是浮萍飘摇,腐朽堕落被广大人民唾弃的国民党领导下的旧中国。

心中一旦生出这样的疑惑,就直觉梅、胡之流同样腐朽堕落、可憎可恶,于是很难再去从更深层次思考这一问题。自然也不消说去换位思考,理解当时知识分子在面临这一抉择时的"两难"心境,也就更不能体会这些知识分子当时内心的踌躇与彷徨。

其实要说所有知识分子的境地都"两难"是不准确的,本来就有明确政治倾向的——不论是亲共产党的,还是亲国民党的——都不为难。真正陷入两难的,正是以胡适为代表的那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有以梅贻琦为代表的那些,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而不得不离开的人。

胡适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大陆?

首先要问一下,胡适与共产党间是否有什么仇怨?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鉴于胡适在中国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对他释放了巨大善意。在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高层曾多次派遣专员找到他,试图劝说其留在大陆,但是他都给予了明确拒绝。

胡适

最后,他甚至斩钉截铁地告诉负责劝说他的人:"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换句话说,就是他完全不信任新生的共产党政权,他觉得新政权最好也不过就是走上苏联道路,走向他所推崇的自由主义的对立面,而这是他的政治理想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面临这一重大的历史抉择时,他在亲美的国民党政权与亲苏的共产党新政权间,最终选择了前者。

那这是不是说,胡适就完全相信国民党政府呢?自然也不是,早在1920年代他就已经常常公开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据说还曾因此被捕过。着名作家季羡林也曾经说过:"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说他'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有理由相信,胡适最终做出跟随国民党赴台,恐怕已经是他能对自身政治理想做出的最大妥协了。

梅贻琦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大陆?

众所周知,梅贻琦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校长,兢兢业业任职31年,是清华在任最久的校长,是他让清华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存活且壮大,可以说清华能有今天的地位,梅贻琦校长居功甚伟。

梅贻琦

其实梅贻琦先生之所以离开中国大陆,随国民党前往台湾,当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清华大学。因为支撑学校运转的庚子赔款当时在美国,如果不走,那钱也就没了。所幸后来梅先生如愿拿到了这笔钱,并用这笔钱创办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为台湾建设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而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虽分割海峡两岸,但毕竟同气连枝,如今业已实现双方合作提供MOOC课程、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并与厦门市三方共建了“清华海峡研究院”,为促进两岸学术及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梅贻琦学生袁随善回忆,大概是在1955年,梅贻琦和夫人韩咏华路过香港,主动地跟他说起当时离开的情形:

"1948年底国民党给我一个极短的通知,什么都来不及就被架上飞机,飞到南京。当时我舍不得也不想离开清华,我想就是共产党来,对我也不会有什么,不料这一晃就是几年,心中总是念念不忘清华。"

说到底,胡适与梅贻琦离开大陆都是因为相同的缘由,那就是理想,一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另一个则是为了自己的办学理想。

如果不是因为身处动荡时代,他们也不必做出这样的选择,老一辈知识分子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而选择离开大陆,背井离乡,不论他们的理想与坚持身在后世的我们能否理解,我们又能评判他们些什么呢?想来绝不是批判,与其批判,倒不如多去体谅些他们的不得已,多去感恩自己有幸身处太平盛世,多去为社会做些实际贡献,多去为后世留下些宝贵财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0-04-20 23:32
    您已点过赞
    最明智的选择,最起码能够寿终正寝.
  • @ 2020-04-21 06:49
    您已点过赞
    为何追随蒋去台湾?说的太复杂了!两位知识分子就是对共产党有清醒的认识, 才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 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躲过了灾难。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