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搭飞机从此不一样 告别廉价机票轻松出行 /

搭飞机从此不一样 告别廉价机票轻松出行

过去,航空业亦曾经历多番低潮,如七十年代末的石油危机、海湾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911恐袭及2008年金融海啸等。然而,今次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影响是前所未见。究竟航空业在疫后能否迅速反弹,疫情又会否为业界带来长远的影响和改变?

以911恐袭为例,事后所有美国航空公司停飞了三天,引发了其后数周的航班溷乱;部份公司财政大受打击,当中几间航空公司需要寻求破产保护。不过,当时的损失主要限于美国及跨大西洋市场,并未波及全球航空业。

从过去类似经验可以看到,灾难过后的恢复期缓慢。如2001年的911恐袭,美国航空业直到 2004年才回升。2008年金融海啸,则要到2013年客运量才返回此前的水平。

航空业过往也曾经历低潮,但未有如今次般悲澹。(美联社)

何况今次被形容为航空业"大萧条",应是过去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根据IATA在4月初公布的数字,全球航班比去年同期减少八成。机构早前估计,疫情将令全球航空业今年客运营收缩减55%,相当于3,140亿美元(约24,304亿港元)。

IATA亦指出,疫情爆发期间由于航空客运需求急降,全球约有2,500万个工作岗位将可能消失。

IATA行政总裁Alexandre de Juniac表示:"航空业的前景日益暗澹。从这场危机的规模来看,航空业不太可能呈现V型反弹。实际上,国内运输将比国际市场更快恢复,因此会呈U型反弹。"

航空公司因为禁飞令而损失惨重,失去短期内的机票预订亦是各大航空公司现金流枯竭的原因。IATA表示,四分之三航空公司现金不足以负担今后三个月的固定成本开支,需要政府注资。

美国航空业协会已向美国联邦政府申请580亿美元(约4,489亿港元)资助,一半用来支付员工薪酬,另一半则用作贷款担保,否则美国主要的航空公司下半年的资金都将耗尽。

英国航空业界急需75亿欧元(约629亿港元)资助,英国航空机师工会BALPA表示:"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英国的航空公司无一幸存。"据估计,全球航空业除了节流,请求减免税款外,更需要政府资助约2,000亿美元(约15,480亿港元)才能渡过难关。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来自成立于911恐袭后的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当局近期首次在检查站筛选了不到十万名旅客、机组人员及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此前这个数字日均达200万人。一年前,美国每日有接近35,000班航班,近期则只剩8,000班。这些数据几乎重回五十年代中的水平,可见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

(香港01制图)

航空公司的求救与自救

航空业的惨况令人忧虑,因为这是个不祥之兆,并预示经济大萧条或即将来临。若航空业崩溃,全球上亿人的生计将受到影响。那么,航空业前景如何,经营情况又能否在疫情过后迅速反弹?

新加坡星展银行高级副总裁杨宝利(Paul Yong)评估,逐步恢复的情况最早应从7月开始。他表示:"若要恢复国际航班,首先应以双边协议为基础,由两地政府机构商讨是否恢复航线。"

近日澳洲和新西兰正讨论"旅游泡泡"(travel bubble)计划,这或许因两地疫情受控,情况较理想,故考虑互相允许国民出入境。杨宝利认为这将成为各国参考的范例,其他疫情同样趋缓的地区如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可以参考相关做法。他指出,以这种双边协议的方式恢复通航,将会成为新趋势。

杨宝利指出,根据之前如沙士和H1N1的疫情来看,航空业的恢复速度相当迅速,但今次疫情影响更为广泛,而且没有迹象会在短期内结束,可能需要等待至年底。这也是市场的普遍预期,但亦视乎疫情的发展,或许需要一至两年才能回复正常。

各国情况或有不同,目前疫情受控的情况理想,加上低油价因素,预计中国国内航空市场应在10月迅速反弹。

不过,航空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杨宝利认为中期来看,乘客量应会反弹。他指出:"休闲旅行可望恢复,毕竟这部份无法替代。但商务旅行则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疫情下很多人居家工作,而且现今的科技也能满足公司业务需要。"

杨宝利相信,业界将会受科技影响而作出结构性改变,商界亦乐见科技提升以减少商务旅行和经营开支。

香港恒生大学供应链及资讯管理学系助理教授黄彦璋同样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可能会持续到年底,私人消费、出口和服务水平下降,消费者信心仍然疲弱。他认为疫情过后,航空业的复苏应会分阶段缓慢进行,国内的航班可能在两季后恢复,国际航班则需要三至四季。

"因应疫情需要,有航空公司取消中间座位,以配合社交隔离的要求,亦有公司利用中间机位转为货运用途。这些措施也影响机票价格的升幅。"黄彦璋指出,如果航空公司无法用较高的票价弥补损失,航空公司将面对经营困难及破产的风险。

(香港01制图)

黄彦璋认为,世界急需更紧密的连系以帮助人们从疫情中复原过来,上述情况皆不理想。政府与业界之间的合作必须更加紧密,以税收减免和直接财政援助的形式提供更多纾困方案,使整个航空业生态系统受惠,以及保留业界数百万个职位和基本运营需求。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比过去任何低迷时期都要严重得多,因此市场推测航空业很有可能出现新一轮兼并和倒闭的事件,但这不会改变航空业的营运架构。

分析认为,航空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会削减无利可图的市场和航线。即使维持原本飞行航线的公司,也必将减少飞行的次数频率,导致未来飞机票价更高。

《财富》杂志(Fortune)的分析亦呼应上述看法,并指出汉莎航空将机队规模缩小约十分之一,旗下廉航德国之翼(Germanwings)将停航。未来,航空业的新准则或许是规模愈小愈好。

由此可见,航空业大萧条的说法或许太过悲观。当疫情完全消退后,航空业总能恢复过来。然而,相信在未来一段日子,我们或许要和廉价机票和轻松出行说声再见,毕竟航空业的营运策略改变,定必导致载客量减少和票价上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