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耶鲁学生艾琳的回信: 我们不能再沉默了 /

耶鲁学生艾琳的回信: 我们不能再沉默了

我希望那些不承认自己歧视黑人的人知道,我的信并不是一个被洗脑的“黄左”的产物,相反,它代表着许多第二代的声音, 他们正努力尝试跟长辈进行代际对话。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耶鲁大学华裔学生会、耶鲁大学科学工程院院长张桑迪(Sandy Chang)、记者杨杰夫和很多华裔政治家、运动员、教授、市议会议员等纷纷表示支持我的文章和BLM运动。

撰文:黄艾琳(Eileen Huang)

翻译:过天赐 (Dora Guo)

Shuting Wang

内容警告:反黑语言、刻板印象、暴力

2020年6月7日Black Lives Matter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的抗议活动。 (Photo courtesy to Anthony Quintano Flickr)

仅仅一周的时间,我给华裔社区的信🔗就得到了海量支持,吸引了华裔父母、孩子、祖父母和记者、作家,甚至是“公民勇气奖”获得者的关注。数以百计的人联系到我,告诉我这封信对他们有多大的帮助,或者说在很多问题上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同时,这封信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争议。

有读者评论说,我不能自称代表整个华裔社区。他们是对的。我没有。然而,很多华人是歧视黑人的,这是事实。就此批评我文章,断言他们根本不歧视黑人者,却在回应文章和评论中表达这样的意思:黑人贫穷,就是因为他们懒惰;不要给黑人组织捐款,我绝不会让我的孩子嫁给黑人,但这不是种族歧视……这只是我的个人偏好。可见,人们怀有歧视黑人的偏见,却不承认自己是种族主义者,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有些人觉得被我所说的“我们事事欠美国黑人”冒犯了。他们说自己通过努力工作才有今天。他们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两手空空,凭什么要把他们的成功归于任何人?我并不质疑他们的努力和辛苦,但这样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他们中的许多人来到这个国家时,并非一无所有。他们来读博士、硕士、本科,拿到高薪工作,因为美国政府喜欢给来自亚洲国家的高收入、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发放签证。事实上,如果不是1965年的《移民和国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我们谁都没机会来到这个国家。这个法案废除了已经持续一个多个世纪,禁止大多数亚洲移民入境的种族主义移民配额。而正是因为那一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民权运动,使该法案得以通过。

有人还指出,我们亚裔美国人为美国的形成做出了同样——如果不是更多——的贡献。这是事实:在我们之前到来的华裔美国人为横贯大陆的铁路铺设了铁轨。日裔一代移民在夏威夷糖种植园的恶劣条件下努力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锡克人和菲律宾人大量参军。然而,我们也造成了不少的暴力事件。是一名美籍韩裔店主射杀了15岁的黑人女孩拉塔莎·哈林斯(Latasha Harlins),就因为她试图偷一瓶橙汁。是一名华裔军官开枪,杀死了站在他自己公寓楼楼梯间的黑人阿凯·格雷(Akai Gurley)。是一个苗裔警察袒护了那个把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闷死的白人警察。我们对美国的邪恶——那深层次的、潜在的对黑人的歧视,和对其所谓的“伟大”,一样贡献良多,这些事实,我们必须付出努力去承认,方可修正。

有人说美国黑人被警力制约和谋杀,实在是因为他们工作不够努力。我认为这是最荒谬的论点:在美国,还有谁比黑人工作更辛苦? 是他们的祖先把这个国家从头开始建起,他们的人民耕耘了我们的土地,他们的遗骨埋在白宫、华盛顿纪念碑和我们所有的国家地标之下?迄今,这些成就仍旧都是无偿的。认为美国是一个精英制国家——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获得尊重和解放——这种设想是荒谬的。

最后,许多人骂我和其他第二代华人,说我们受到庇护,享有特权,说我们根本不理解长辈们为成功而经历的痛苦、艰辛和奋斗,说我们应该表示感谢,而不是谴责我们自己的群体歧视黑人。

我们华裔二代出生在一个天生的种族主义的国家。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出生在美国,却仍然被当作外人看待。有人对着我们吼,“回你的国家去!”或者在大街上对我们说“你好!” 我们目睹白人秘书和杂货店店员嘲笑我们的父母英语不好。我们已经忘了怎么说母语,因为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因说母语而挨骂。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家人的种族主义辱骂:“Chink”(歧视性称呼),“吃狗肉的人”,“Gook”。我们与中国的亲戚产生隔膜;我们不会说流利的汉语。我们耳濡目染了我们的父母与种族主义的监工、老板、房东和官僚的摩擦,持续被他们低估,受他们打压。我们非但没有免受父母的痛苦和创伤,反而深深地、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痛。这些创伤也会传给我们——但我们会意识到,造成创伤的根源来自种族主义的法律、制度和态度,这些都在伤害这个国家的有色人种。

我们不是在抱怨。我们是要呼吁华人社区采取行动,以确保一代又一代的华人、有色人种和其他被边缘化的人能够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中。我们要废除体制性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得以长期存在的结构。我们不希望在我们身上和父母身上,过去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不公平,在未来继续下去。这不是我们最大的感恩吗?

正如我的朋友朱锟(Kalos Chu)在他文章🔗中赤诚所言,我们指出歧视黑人的状况,不是因为我们想谴责我们自己的群体,而是因为我们深深地关心我们的族裔。在成长过程中,给我最坚定支持的我的华裔父母经常教导我,追求理想不容易,必有困难,必经痛苦。我猜我的文章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黑暗的现实,触及了深藏的痛点,耻辱和不适。反种族主义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而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如果说理解自己如何伤害了他人很难,那忘却我们许多人一生所持有的偏见更难。但我们必须努力。

我坚信我们社区有能力消除偏见,并致力于解决歧视黑人的问题,我得到的 鼎力支持就是明证。每收到一条愤怒的微信评论,我也会收到一位中国父亲的真诚信息,感谢我写了一篇改变他观点的文章;还有来自其他华裔孩子的电子邮件,说我的信使得他们能够就种族问题,跟父母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更有来自中国留学生的直接信息,告诉我他们和他们在中国的亲戚分享了我的文章。其他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的学生都站在我这边,他们亲自写公开信🔗声援。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的父母现在正在微信群中,与歧视黑人的朋友激烈争论。更有一位朋友主动联系我说,她在中国的祖母从我的信中,更多地了解到警察对黑人社区的暴行。听到黑人的痛苦时,祖母义愤填膺地回应道,“我们必须与黑人社区站在一起。”对我的文章的反对之声虽然激烈,但由它带来的,对BLM的支持却更为强大有力。

我想让反对我文章的人知道,我们不能继续在这些社会和政治问题上的对话中袖手旁观,保持沉默。在这个国家,我们华裔美国人无法像我们尝试的那样通过保持沉默来融入白人。我们是黄皮肤的人。我们永远将是“Chinks”,除非我们公开反对这种标签,除非我们坚决要求社会变革。

我希望那些不承认自己歧视黑人的人知道,我的信并不是一个被洗脑的“黄左”的产物,相反,它代表着许多第二代的声音, 他们正努力尝试跟长辈进行代际对话。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耶鲁大学华裔学生会、耶鲁大学科学工程院院长张桑迪(Sandy Chang)、记者杨杰夫和很多华裔政治家、运动员、教授、市议会议员等纷纷表示支持我的文章和BLM运动。我们在期待更多的人与我们站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们新的支持者行动起来。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我们对黑人社区的声援就毫无意义。如果您支持我,我敦促您找到其他的支持者,创建微信群,分享关于捐赠的信息,找一找附近的和平抗议和清理活动,互发阅读材料和教育材料,为进一步消除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而努力。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朱锟 (Kalos Chu)和我将专注于一个令人兴奋的新项目。我们正在组织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康奈尔等学校的华裔学生,就读者们提到的许多合理问题撰写文章:为什么警务在这个国家如此有争议?为什么人们要求减少对警察的拨款?黑人和亚裔美国人社区团结一致还有哪些其他方式?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平权行动?坎迪斯·欧文斯(Candace Owens)是谁?我们的目标是将我们已经开始的对话继续下去。我们将从历史、族裔研究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触发关于美国种族问题的更有成效的对话。如果您想参与这些对话,请继续关注《美国华人》公众号和网站,并分享我们的文章。

我们这一代人在发声,您会听吗?

欲读英文信请点击

https://chineseamerican.org/p/31843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