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大数据抗疫惹私隐争议 /

路过新发地就被锁定 大数据抗疫惹私隐争议

北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反弹,位于丰台区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重中之重”,内地近期的本土确诊病例,几乎都与其直接及间接有关。

邻近丰台区的大兴区早前就宣布,为坚决阻断传播渠道,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深入细致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溯源工作,已协调内地三大电讯服务运营商,向有可能在5月30日以后路过新发地市场的市民,发送短讯要求其填报资料。

有市民表示,自己仅仅此前曾乘地铁路过新发地市场地区,亦被“锁定”并发送短信,感叹大数据抗疫能力强大;不过,也有意见担忧,大量市民在未被告知情况下收集数据,个人私隐可能受到侵犯。

据内地传媒报道,家住大兴区高米店街道的刘女士是在周二(16日)早上收到上述短讯,最初怀疑是网络诈骗短讯,“短讯是真的假的?这期间我也没有去过新发地,只是乘坐地铁路过啊?”原来刘女士曾经在乘搭地铁时路过新发地市场附近,结果就被“锁定”。确认短讯是真有其事后,刘女士及她的邻居都不禁感叹大数据的强大,“我是开车路过新发地的,也被捕捉到了啊”、“看来我们也不必惊慌,真正去过的人肯定会被发现的。”

不只是刘女士,近日不少居住在大兴区的市民,都有收到类似的短讯及电话,都是被通过大数据技术排查后,发现曾经去过或路过新发地市场,需要配合相关防疫工作。报道称,不难发现今次当局的排查工作相比之前已较大提升,大数据技术得到充分利用,“但似乎还是无法避免的引起了一些疑虑”。

大数据抗疫衍生出私隐问题,有台媒传媒派驻北京的记就发现,虽然有不少人会“怕麻烦”而隐藏行程,认为没有到过新发地市场内备受关注的生鲜海产区域,就不算是进入所谓的重点疫情区,只是去采购蔬菜、水果待,“结果通通被找出来,接受核酸检测外加14天居家隔离”。报道又引述专业知情人士指,“谎报行程根本没用,北京公安大联网,比对所有人手机定位,清查从5月30日以来,有谁去过新发地,哪怕到门口都算数。甚至跟确诊者有过接触,大数据都算得出来,资料分析相当精准”。报道称,会有北京市民担心,大数据分析强大,“万一只是擦身而过确诊者,很可能下一个就是自己被隔离”。

值得一提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就表明,通过电讯大数据,可以统计分析人员动态流动情况,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动态流动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早在内地今年初大规模爆发疫情后,北京就已成立疫情防控大数据工作小组,利用北京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开发北京市的“疫情地图”,民众可借此了解市内各区疫情分布等情况。

事实上,微信支付及支付宝日前亦被指在防疫工作上“立功”,“新发地疫情后市场内一直没有现金交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便大数据确定有关人员”、“据说圈定了一个35万人的大名单现在马上全部实施病毒筛查”。虽然微信支付及支付宝其后都有发声明否认,表示没有提供过上述数据。但有内地传媒引述业内技术人士指出,如果仅从位置精确度来看,如果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的App后,对用户位置的精度确是可以掌握在10米范围以内。

有受访的市民亦坦言,按照现时防控形势,主动配合防疫工作是无可厚非,但对于个人私隐仍然会希望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并且希望当局可以尽快将相关数据的获取方法更透明地公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