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开枪许可获通过?印度三军不断增兵 /

开枪许可获通过?印度三军不断增兵!

自从1975年以来,中印两国军队一直遵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在喜马拉雅山陡峭险峻寒冷的边境地带巡逻遭遇时,谁都不能开枪。双方保持距离,展示各自旗帜,互相警告,然后离开,直到6月15日发生流血事件......

中印两国因边界问题引发士兵死亡事件继续发酵,印度总理莫迪在主持召开的会议上称“交战规则已被修改”,中国军事专家6月21日刊文指出,中国或做相应对策调整。

开枪许可获通过? 印度三军不断增兵

据多维网报道,莫迪6月19日在主持召开约20个党派参加的“中印边界问题全国党派大会”上表示,“没有什么对实控线边境印度官兵行动能力的限制,交战规则已被修改。”对此,印度北部前陆军司令BS Jaswal的解读是,允许实控线附近官兵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枪支。

北京学者指出,莫迪政府声称给予边境部队使用枪支武器的行动自由,目前尚不知仅是口头宣示,还是已经作为具体的军事命令落实到印度基层部队。但不管怎样,莫迪讲话无疑发出了非常危险的信号,大大增加了肢体冲突上升为交火冲突的可能。这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同中国外长王毅通话时同意“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边境地区争端,缓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的表态是自相矛盾的。

此外,据印度《论坛报》称,“印度陆军已动员更多部队向前线集结,在拉达克驻扎的部队规模是以前的两倍。”通往列城的高速公路已被印度军方接管,大量步兵、炮兵和工程部队正在向拉达克汇集。

印度《论坛报》提到,由于实际控制线附近的道路条件不佳,印度空军出动大批运输机参与到抢运任务中。由美制C-17、俄制伊尔-76重型运输机以及安-32中型运输机组成的空运部队出动了比以往更多的航次,以“尽快将人员和物资从各个地方空运到拉达克”。

印度NDTV网站称,在拉达克地区的列城上空出现大批印度空军的美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印度军事分析人士认为,印军迅速投入这种“坦克杀手”,是因为有消息称“中国在拉达克地区靠近实际控制线附近部署了坦克”。

亲赴列城前线空军基地视察的印度空军总司令巴达乌里亚则证实,印度空军战机正在空中巡逻,“监视来自中国的活动”,“我们的战斗机已全副武装,随时准备回应中国飞机的越界行动”。

中国向“西北高原”调兵遣将

据中国央视报道,近日解放军一支数千人规模的空降旅在“短短数小时内”从湖北省整建制投送至“西北高原某地”,其中也包括大量装甲车辆等重型装备。外界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明显是在向印度方面施压。

据了解,长期备战对印方向的西藏军区所属部队先后举行过夜间渗透破袭作战、立体拔点作战、步坦协同作战,以及架桥通载演练。上述战备行动出动的新型装备包括99A主战坦克、15式轻型主战坦克、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车、PCL-181式车载榴弹炮、直-10武装直升机、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空警-500空中预警机、东风-21A中程弹道导弹,均为一线主力作战装备。

相较而言,尽管印度在边境屡屡调动新式武器包括M-777超轻型榴弹炮、T-90S主战坦克、C-130J战术运输机、C-17战略运输机、AH-64E武装直升机、CH-47F运输直升机、苏-30MKI战斗机,但与中国自研不同,这些先进装备均系进口,战时期间能否获得持续供应还是未知问题。而17名受伤官兵被冻死一事更暴露出印军在高原地区的后勤保障力量的落后。

在弄清中印这种不对称的前线力量对比,以及综合国力的差距后,印度的有识之士亦在建言莫迪“不要重蹈尼赫鲁的覆辙”——1962年中印战争,印军大败,尼赫鲁失去整合印度的机会,也让新德里至今仍活在梦魇中。印度需要明白,尽管中国遭遇来自美国的巨大战略压力,但北京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远比1962年要强。中国则需要警惕,不受控的印军很容易作出非理性的行为,维持边境战备行动短时间内不可松懈。

胡锡进:我们有能力击退印军的任何挑衅 中国军事专家:中国或做出相应边防政策调整

中国环球网主编胡锡进称,若消息属实,这严重违反中印两国《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中印边境地区虽然不时紧张,但两国军队已经几十年没有相互开火。若印军今后向中国军人开枪,两国边境地区将完全变成另一面貌。中国不想与印度升级冲突,但我们有充裕能力击退印军的任何挑衅。

中国军事专家王云飞认为,对印度政府首脑的最新边境问题政策性表态,中方只能信其有,不会信其无。多年来,面对外方多次挑衅滋事,中国一线官兵保持高度克制、忍让。但个别周边国家却视中国的克制忍让为软弱可欺,误认为中国严格的边防管理政策规定有可乘之机,甚至认为中国在营造周边安全环境上有求于自己,所以屡屡挑事要挟中国。印度的最新政策改变,可能迫使中国做出相应边防政策调整。

外媒:龙象之争发展到龙象之战不是绝无可能

据法广网消息,莫迪允许边境部队面对中国军队侵犯时拥有采取任何方式反击的行动自由,传达出的信息似乎是危险的,但不清楚这意味着是否已经变成一道指令下达到前方部队,但是以上印度将军们的解读都在朝这个方向走。

习近平和莫迪被此间舆论视为是两个强人,且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核大国,印度社会一直有着对于1962年那场边境战争失败的痛苦记忆,中国方面则对于那场“胜利的自卫战”并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反而从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一直耿耿于怀,那么,龙象之争发展到龙象之战不是绝无可能。

而且,双方实际控制线的模糊更增加了某种危险,迪尼上校称,62年战争以后,实控线定义不清,并未正确标出,以至于双方军人常常指责对方越线。“双方甚至没有交换各自的地图,使得对方能够清楚掌握对方的宣示,因此,实控线其实没有界限”。

习近平与莫迪2018年4月武汉会面时,中方大谈中印合作,称武汉峰会是为了“加深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引领中印关系把握大方向”;而莫迪也是历任印度总理任上与中国来往最多的一个,可谓为力图改善两国关系竭尽全力。形势发展到今天,这种努力显然失败了。

德国《新苏黎世报》分析指,印度本来想尽可能地冻结冲突,但这一策略失败了。而中国则可能逐渐将边界线朝印度方向推移。

目前,双方都在向这一危险的地区增兵。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