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人大制度"活化石",也是“时尚”老太太 /

申纪兰:是人大制度"活化石",也是时尚老太太

来源: 新华网 2012年03月06日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孙铁翔 周劼人 吕晓宇)黑布鞋、白棉袜、深色着装、齐耳短发——5日上午,年过八旬的申纪兰精神矍铄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接受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记者采访。肖磊涛摄

这是她第46次出席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了,是全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除了自然变老,申纪兰的形象历经半个多世纪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

但她的内心世界是否也依然如故?她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怎样看待?我们几位“80后”记者,怀着揣摩的心情走近了“传说中”的申纪兰。

是人大制度“活化石”,也是“时尚”老太太

申纪兰被人记住,似乎总和政治相关——她曾13次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周总理还在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曾和她亲切握手,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特地去她家看望她;而近年来,因为她在“两会”时说了句“我从来不投反对票”,申纪兰无意中又成了“话题人物”。

走在人民大会堂大厅里,申纪兰不停地对我们念叨着新时代之于旧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想起申纪兰的传奇过往——当了一辈子人大代表,但却坚持“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她60多年如一日带领西沟人种树……

“今年我带来的议案和建议有关于农村发展问题的,还有怎么加强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是根本啊……”不等记者细问,申纪兰就自顾自地接上下面的话:“我代表人民的利益,参加这次会议就是要把人民的事情反映到中央”“充分发扬民主,办好农民实事”。

她的话很认真,但似乎又别有意味:这是你们想要我说的吧?

不等我们反应过来,一口乡音、看上去很有点“古董”的申纪兰,忽然换了话题:“前两天有中国公民在海外被绑架了吧?朝美的谈判进行得怎么样了?”

万没想到这位耄耋之年的农民老太太,竟然对最新的国际时事了如指掌。原来,自从3月2日到达驻地,一有空她就一张接一张地看报纸,看完了报纸看电视新闻。

既是“活化石”,也追“新潮流”,和她对话第一回合,申纪兰“颠覆”了我们先入为主的自以为是。

满口“文件式”语言,却装满了大实话

年过八旬的申纪兰坐在人民大会堂的走廊上滔滔不绝。家事、国事、天下事,随便一个话题就能和你聊上半天,还不时拍打着记者的肩膀。

“我们要感谢党、跟党走”“是党给了我这一切,让我有那么大的荣誉站在这里”。浓重的乡音和一口“文件式”的语言,让人觉得“很老套”。

但耐下心来仔细听,发现她“文件式”的语言中却装满了基层的大实话。关于修建公路侵占耕地,她说:管理好土地也是经济建设,该占的要占,不能让高速公路在天上飞啊;但耕地能不能不占,农业是保证经济建设的啊!

关于村干部选举任命,她也有自己的主意:“一年选、二年看、三年又要换”,村级干部能不能改成五年一任?

看似爱说“官话”的申纪兰,其实对她生活环境里的事,桩桩看在眼里,件件想在心上,时时挂在嘴边,只是她习惯性地套用“文件式”的话语表达。

申纪兰拍着大腿说:“我文化不高,你们是大学生能有大作为,我就在我的范围里发发光。”

对话第二回合,我们在“艰难”中开始体味到,这位一辈子当人大代表的老太太,自有内在的魅力。

忠诚源于信念,也源于实践的证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生,是什么?”记者问。

“忠诚!共产党这些年走得不容易,我跟着党走也不容易。”虽然无数次说过类似的话,但她仍有些动情。

在面对各种赞美和质疑时,她曾有一句被广为流传的话:“没有在旧社会活过的人,很难理解我心中的恩情,也不会想到我们这个国家是怎样走过来的。”

“曾有人当面反对过您的观点吗?”对记者这个问题,申纪兰扭过头去想了想,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到底对不对要在实践中用事实来证明,只有实事求是才是马列主义。”

在采访中,她总是在大段回答后习惯性地加上一句:“要不就这样吧”来试图结束谈话。但当记者起身告别时,申纪兰却还在身后不停地念叨着:“教育问题要抓牢……农村要发展,要脱贫……我哪天不是人大代表了,我还是要说……”

对话到此,她已经让我们明了,这位资格最老的人大代表,还会继续这样“说”下去。因为,这份忠诚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工作和血液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