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学者:我从来不信香港能出革命党 /

北京学者:我从来不信香港能出革命党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作者及原出处观点,仅供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中美关系日益下滑的大背景下,舆论同样关注香港问题背后的中美博弈。当“港版国安法”正式推出之后,原来的陆港关系势必要经历调整。美国方面已经宣布取消香港的特殊关税待遇,未来在国安法的推行中,中美还可能会有哪些较量?香港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地位会遭到削弱吗?围绕以上问题,多维新闻专访国际问题评论员、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他分析指出,未来两年,随着陆港关系的调整,香港局势也将进入一个过渡期。

香港的反修例示威游行中,常常有人举美国国旗,美国国会中也有很多议员对于香港的示威者抱有同情。(AP)

多维:如果说去年香港反修例闹得最凶的时候,美国是把香港当作一张牌来打,那么在实际利益的驱动下,美国会放弃香港这张牌吗?

储殷:香港问题主要是美国民主党的牌,也就是国会牌,因为美国国会的意识形态色彩非常重,他们需要摆出姿态。但是他们摆出的姿态,推出的法案要落实成政策,需要美国政府配合,这就很难了。另外,香港的动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美国的煽风点火,除此之外还有台湾,蔡英文也利用了香港的动乱为自己赢得大选。

多维:无论是从香港自身,还是整个国际局势,目前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香港应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

储殷:我个人认为核心还是民生,改善香港底层青年的出路,然后推进粤港澳一体化。香港的出路一定是与深圳、广州连在一起,香港最大的问题就是地方太小,地方一小出路就有限。全世界的钱都汇聚在那里,物价炒得很高,有钱人纸醉金迷,穷人却缺乏机会。房价越来越高,年轻人还有奔头吗?如果香港今天再多个300平方公里,矛盾就会小很多。

多维:自从粤港澳大湾区推出后,香港社会就一直存在一种忧虑,担心香港会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失去独特性,长远来说角色会被“矮化”,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响了大湾区的发展进度。在你看来,问题出在哪里?

储殷:我认为港版国安法推出以后,未来一两年都会是调整期。下届特首选举完了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就会有很明显的提速,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艰难主要是因为两地意识形态的对立情绪,所以说经过一到两年的平稳工作,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对经济发展有利,还是会加快推进下去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发展)是第一位的。说句调侃的话,我从来不相信香港这个地方能出真正的革命党。

多维:刚才你提到一点,香港需要做好民生,比如说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底层生活等方面。但其实在经济上,香港长期以来都有一种认识,作为中国的一块“资本主义飞地”,香港长期对自己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而感到骄傲,但也正是对这种原教旨自由主义的迷恋,导致资本的话语权过大,甚至连港府都被绑架,有过很多出台的政策不能推行的例子。

储殷:我一直认为香港是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民族优越性的地方。当然,这几年的香港动乱的确也与自由经济体制有关,香港在由英国统治的时候,民生问题也是由英国人负责,港商集团只管与大陆做生意挣钱。香港回归之后,民生问题就是中国的事了,所以就需要港商让利,但他们已经习惯了之前的红利模式。原来一些港商集团是一国两制的有力支持者,但现在受到利益再调整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富豪集团出现了不满。

所以,这次支持香港动荡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境外,另一部分则是一些富豪暗地出资。这些出资的富豪还不是来自香港大富豪家族,很多是这几年因为大陆反腐而逃到香港的富豪,他们发挥了很糟糕的作用。

多维:有一些学者认为,香港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是全球资本投资中国的大平台,这个地位不能被削弱。这就导致了港府和大资本集团在调整关系的阶段,往往会存在一种张力。

储殷:调整过程还是需要时间。不要怕冲突,冲突往往是妥协的一个步骤。陆港关系中,很长时间以来都有一个怪象,就是“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要他们一闹,大陆就做让步,做利益抚慰。我认为香港的实际情况或许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严重,当前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不景气,等到下一届特首当选的时候,或许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国际上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22年全球经济基本上就会恢复增长,香港特首也是2022年换届,所以,香港局面的好转应该也是2022年以后,未来两年会是一个过渡阶段。

还有一点,现在的香港官员执政水平有限,缺乏政治家的才能,大多只能称为“高级公务员”。他们的个人素质都很高、法律意识很强,但是思维僵化刻板,带有一种英伦式的官僚气息。所以,在施政的过程中,基本是按照实践管理的方式去做,没有从政治的角度思考。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作者及原出处观点,仅供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