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拜登:潜藏的改革者 /

拜登:潜藏的改革者

曾经,秃顶领导人和头发浓密的领导人轮流统治着苏联。美国很少被秃头领导人统治,但它围绕着另一条轴线来回摆动。每当经历一个极为戏剧化的总统之后,美国似乎总是渴望换一个让人喘口气的人。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时期之后,美国在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和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执政下经历了一段休整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之后是老布什(George HW Bush)及1990年代的“堕落前的宁静”。在小布什(George W Bush)和他发动的那场仍在燃烧余烬的战争之后,美国迎来了巴拉克?“戏不多”?奥巴马(Barack “No Drama” Obama)。按照这个逻辑,大量麻烦的始作俑者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应该预示着,未来4年将会是乔?拜登(Joe Biden)治下的平静时光。

温和派共和党人都指望着这一点。我并非质疑他们的原则,但假如另一名候选人是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或他的参议员同事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这种左翼人士,那些共和党人也许不会那么急着说“再也不选川普”。拜登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鼓励了他们叛党。毕竟,一位两次当选的副总统、福利改革的支持者、好交际且推动两党合作的老派政客,能带来什么威胁呢?他有什么成为激进分子的可能?

也许,他会是自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以来最激进的民主党总统。在一定程度上,拜登的竞选纲领比他的前老板奥巴马、或更前一任的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更左。不仅在医保问题上,而且在住房、教育和减轻气候变化问题上,他在晚年都转向了扩张性联邦政府的立场。即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并引发公共债务之前,他就已经提议增加对高收入者的征税。

确实,任何政客都能起草一份有魄力的宣言。能为他的这份宣言带来保证(对于保守人士而言,带来威胁)的是当下的形势。民调涨势如此之高,以至于现在民主党人在设想(说“预期”还有些夸张)在原本不敢想象的参议院争夺战中获得胜利。即便控制了参议院,也不能保证能通过什么计划。但如果不能控制参议院,拜登总统将要依赖于——别笑——共和党的配合。民主党多数席位能给他一个机会。

参议院也不是拜登议程的唯一助推力。拜登已经77岁,他需要一个强大的副总统。在受人吹捧的副总统候选人中,大多数都比他更左。即使其中的例外——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Susan Rice),也没有温和到难以沟通国内事务。

如果这些制度性变量能协调一致,它们也还是无法形成助力拜登计划的终极推动力。公众情绪才是终极推动力。美国的形象——一片受虐狂式自力更生的土地——与它希望拥有普遍公共服务、进行医保改革、对富人征税的愿望是不符的。如果说拜登变了,他也是跟随他同胞的步伐改变的。从一种间接衡量角度看,要考虑到,选民仍然认为他比川普更接近于中间地带,即使他们注意到他更偏向左翼了一些。

拜登是变革者:不知为什么,这看起来仍然有点别扭。但这种别扭让它更可能成为现实。

在最致力于建设、巩固和扩张福利国家政策的3位民主党总统中,没有一个人看上去注定要做此类事情。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出生于名门世家,他的“新政”(New Deal)仍是美国最高尚的阶级背叛行为。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来自实用主义的中西部,是个依据自己私心来操控政党的“机器政客”。至于林登?约翰逊,进步人士曾担忧他们要迎来一个顽固守旧的粗俗总统,而不是《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和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

不是说,“尽管”他们公开表现出实用主义态度且缺乏左翼资历,“但”他们还是完成了改革。而应该说,他们完成改革正是“因为”有这些特质。他们绝无被说成是极端主义者的可能。

这种障眼法并不是美国政治独有。英国的战后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总爱戏谑地模仿英国人的缺乏自信,以至于别人问他是否是不可知论者时,据说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在执政6年后,他将医疗卫生与其他主要产业都收归国有。煽动家不可能做到这些。

是否有迹象表明,拜登拥有这些领导人的技巧?他已是第三次角逐白宫宝座,这似乎表明他没有。他有的是那些领导人表面上的无害。在这种无害的掩盖之下可能潜藏着有魄力的政策。从这点来看,川普对他的挖苦——“瞌睡乔”——不只是失败了。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错误认知。

拜登越是看上去像个无能的老爷爷,他就越有可能推行一些想法——别的候选人若想推行这些想法可能会完蛋。如果他胜选,美国人不该指望过上平静的生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