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宋楚瑜哭祭李登辉 两人曾有深仇大恨 /

宋楚瑜为什么要哭祭李登辉?两人曾有深仇大恨

李登辉病逝后,在政坛的毁誉呈现两极。曾由李登辉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对立面的民进党,对他感恩戴德,蔡英文下令以“国葬”治丧,下半旗三日,并将其安葬在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的“特勋区”。但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及高层人员,却则表现得很冷淡,从连战、马英九、吴伯雄、吴敦义,到朱立伦、江启臣等人,都说是历史会对李登辉有公正客观评价,是非留给后人评断,江启臣还说留给国民党员复杂感受。而且,无论是李登辉入院留医,还是逝世后,他们都没有到医院探望或是到灵堂拜祭。这与蔡英文、赖清德、苏贞昌陈水扁等民进党人的关切及悲恸,形成了鲜明对比。

倒是与李登辉有深仇大恨的宋楚瑜,昨日却身着深色西装,脸色哀戚地现身荣总怀远堂,亲自向李登辉表达哀悼之意。宋楚瑜还在步出怀远堂后,特别提出两点声明,一是提到他在李登辉的指导下,共同追求台湾民主价值,从威权体制转型到开放的民主,“我们共同打拼过!”二是李登辉曾经鼓励他直接走入基层,一步一脚印为乡亲服务。宋楚瑜形容李登辉是“栽培过我的长官”,并细数过去李登辉栽培他成长的种种往事,声称很感念李登辉给他这个机会,他要感谢李登辉。

宋楚瑜为何会有如此“突变”?是否在自己屡选屡败,从头罩光环叱咤风云选到众叛亲离孑然一身,亲民党也已泡沫化,而有所后悔,悔不该当初没有按照李登辉的安排按部就班,而是要强出头,从而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实际上,李登辉与宋楚瑜曾经情同父子。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蒋经国逝世后,时任“副总统”的李登辉,依照“宪法”规定继任总统。但对接掌蒋经国遗下的国民党主席时,党内对于李登辉的代理主席案发生了分歧,“拥李派”拥护李登辉兼任国民党代理主席,并规划在一月二十日的国民党中常会上,由“行政院长”俞国华领衔提案李登辉代理主席,待七月“十三全”大会正式真除。

然而此时党内却出现杂音。在中常会召开前一天,在美国的蒋宋美龄写信给党秘书长李焕,主张应仿照国民党总理孙中山逝世的先例,暂缓代理主席案。这导致代理主席案计划被延至一周后的一月二十七日召开的中常会进行。然而当日在俞国华提案前,当时只有列席资格的党副秘书长宋楚瑜忽然起身愤摔皮包,要求通过代理主席案,在慷慨激昂的表达意见后便离席。宋楚瑜的“起义”被外界形容为“临门一脚”,使李登辉代理主席案终能成行,而宋楚瑜也被归为“拥李”人马。实际上此后两人的关系异常亲密,形同父子。李登辉一路提拔宋楚瑜,安排他出任台湾省主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进行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台湾省长选举时,李登辉提名宋楚瑜代表国民党参选,并劝退了曾经扬言“即使是输到只剩下阿里山也要选到底”的吴伯雄。结果,宋楚瑜顺利当选。

但后来,李登辉发现了宋楚瑜的野心。一方面,整日价“炮打中央”,要求拨款给台湾省政府,让他拿来修桥补路,而且三百六十多个镇乡,全走透透并走了四趟,还极力主张离岛开赌“除罪化”,以争取民心,似是要为参加“总统”大选作准备,打乱李登辉的交接班计划。另一方面,担心会出现“叶利钦效应”及功高震主”。实际上,当时台湾省的面积很大,除了台北和高雄两个直辖市,及“福建省”的金门县和“连江县”之外,都是台湾省的地域,占了整个台湾地区的百分之九十八,人口也占了台湾地区的百分之八十。这对李登辉来说,形成了重大威胁。

其实,宋楚瑜也意识到了。因而在一九九六年三月的首次“总统”选举中,宋楚瑜担心李登辉在台湾省域内所获选票,低于自己两年前台湾省长选举的得票数,因而起劲地为李登辉辅选,见人就握手“拜托”,握手握到麻木了,如同机器人般机械式操作,连与自己夫人陈万水握手都没有发觉。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登辉在台湾省域内获得四百八十九万多票,多于宋楚瑜一年多前在台湾省长选举中所得的四百七十二万多票,宋楚瑜终于放下心来,而李登辉也较为满意。

但却仍然未能让李登辉释疑。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由李登辉召集的“国家发展会议”,在李登辉的强力主导下,国民党和民进党朝野两党达成了“精简省级政府,冻结省长、省议员选举”的共识。对于宋楚瑜来说,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在宋楚瑜看来,他担任省主席不到一年,国民党高层就匆匆忙忙要民选省长,才当上省长不到两年,就说要“冻省”。宋楚瑜怎么走都走不出“末代”的宿命。而且“冻省”是件大事,既没有好好规划,作为当事人的他竟也被排斥在决策之外。因此,宋楚瑜认为“废省和行政效率没有关系,那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冲着我个人而来;二是路线问题,路线问题未来会愈来愈严重……我不要、也不会变成另外一个郝伯村”。

李登辉公开表明的“冻省”原因有两个,一是“冻省”是“政府再造工程”的一环,为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二是防止出现叶利钦效应”。由于民选省长拥有庞大的行政资源,一旦出现“省长”与“总统”属于不同党籍,而且“省长”的得票比“总统”还多时,就有可能酿成严重的政争,冲击台湾地区的“宪政体制”,使台湾政坛动荡不安。

但其实,李登辉“冻省”的真正目的,也是两个。其一是“废宋”,拆掉他的政治舞台。宋楚瑜入主台湾省政府之后,勤于政务,深人基层,三百六十多个乡镇,他竟然走过四遍,前所未有,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功高震主”。而且宋楚瑜以强势的态度,频频向“中央”开炮发难。如此旺盛且鲜明的企图心,确实让李登辉忧虑,让连战等国民党中生代惧怕,“废宋”、“弱宋”就成为李登辉与其他国民党中生代的共识,民进党更是乐观其成。

其二是“台独”。“废省”本来就是民进党实现“台独”的重要步骤之一,要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划区隔开来,并形成台湾“并非是中国一省”的态势。如今,国民党主流派主动要将省虚级化,形同“废省”,而且由李登辉一手主导,联合民进党强制党内同意“废省”,民进党当然乐见其成。这实际上是为了将来走上“实质台独”做准备,因而就是宋楚瑜所说的“路线问题”。

此后,宋楚瑜与李登辉反目,后来更是脱党自行参选“总统”。当宋楚瑜的民调高企时,李登辉主导国民党炮制“兴票案”,硬生生地把宋楚瑜的民调拉下来,形成宋楚瑜、陈水扁、连战三强鼎立,使得宋楚瑜失去优势,而且最后国民党抛出假民调号召“弃宋保连”,结果让陈水扁“渔翁得利”。

如果宋楚瑜当时能够采取韬晦策略,“退一步海阔天空”,服从李登辉的安排,在二零零零年的“总统”大选中,就可能被安排作连战的副手,组成“连宋配”。这就不会有民进党上台的机会,两岸关系也没有后来的这样糟糕,而且在八年后亦即二零零八年,他就顺理成章地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

“一子错,全盘皆落索”。这就可能是宋楚瑜昨日拜祭李登辉的“悔不该”。但一切都迟了,也回不了头,并需要对目前台湾地区的政治态势及两岸关系的恶化,负上部分责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