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黎巴嫩,曾是最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 /

大爆炸的黎巴嫩,曾是最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是中东最像巴黎的城市

对中国游客落地免签

街上林立着“宗教历史博物馆”

从雪山去往沙滩只要30分钟

当地人时髦也爱及时行乐

但如今这一切成了人们难以承受之重

烈士广场

整整30年来,黎巴嫩从未像今天这样陷入悲伤。

8月4日,中东时间下午6点,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北部港口,装有2750吨硝酸铵的仓库发生连续爆炸,威力之大摧毁了半个城市。

截至当地时间6日,官方数字显示爆炸至少导致136人丧生,5000多人受伤。除了已知的伤亡数字外,大量人员下落不明。

在贝鲁特的留学生三三亲历了这场爆炸。经过崩溃等一系列情绪后,她镇定下来,在网上发布视频,为黎巴嫩的朋友以及整个国家祈福。

留言下方,有人情绪复杂地问她为何要去这样一个国家留学?

发生爆炸前,大多数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影《何以为家》里,那个满是贫穷、战乱的地方。

然而,这座中东最像巴黎的城市,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01

你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在《孤独星球》和《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旅行10佳之地”和“人生必去的旅游胜地”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曾经榜上有名。

对比上海6千多平方公里,黎巴嫩不过一万平方公里。贝鲁特更小,是个约有150万人口的海港城。

生活的一年里,三三却早和这座城市结下了难以明说的情感。

贝鲁特有许多称呼,被人誉为“中东小巴黎”、“中东明珠”、“中东小瑞士”,它肩负起整个国家甚至中东的骄傲。

温暖的气候加上地中海风貌以及古老建筑,对于真正的驴友和摄影爱好者来说,它带来的兴奋感和刺激,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贝鲁特欢迎中国游客,只要你护照上没有以色列入境记录,不但实行落地签,而且还免签证费。

贝鲁特标志景点:鸽子岩

海拔600多米的圣玛利亚山

三三最喜欢的是贝鲁特的天气。这里是中东唯一没有沙漠的地方,地中海的气候让四季温润,“从海滩到雪山只要30分钟”。

它在地中海东岸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众多优良港口林立其中。在专门为富人游打造的小型港口,停靠着众多奢华的游艇。

每年这个时节,海滩上还会停放豪车,保时捷、法拉利。人们喜欢在海滩边游泳、戏水,尽情享受阳光。

等走进市区,你又会被另一种混搭的宗教文化震撼。

可以尽情想象,一座城中心林立着三座不同宗教的建筑,奥斯曼风格的清真寺、马龙派的天主教座堂、希腊东正教教会。

作为曾经法国的殖民地,这里是穆斯林与基督教各占一半的国家。两大宗教以及同一宗教不同教派基本和平共处,在中东地区十分罕见、难得。

左:奥斯曼风格的清真寺;中:希腊东正教教会;右:马龙派的天主教座堂(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希腊东正教的教会(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东正教的马赛克壁画(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城市中有 45 座建筑和 12 个清真寺被列为受保护的历史遗址,大部分始建于14世纪。

在如今的街道上还融入了现代建筑,古老与现代给人神奇的视觉感。

市中心的古罗马遗迹(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现代风格清真寺居民区(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极具反差的建筑景观(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通往天主教堂的主路被水泥墙挡住(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教堂内景(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02

剩一毛钱也要活体面的黎巴嫩人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来描绘黎巴嫩人的体面——“就算黎巴嫩人穷到口袋里只剩一毛钱,他们依然会体面地出现在你面前”。

三三非常赞同这样的说法。她接触的黎巴嫩朋友,大多优雅、精致,注重生(电视剧)活仪式感。

黎巴嫩还是盛产时装设计师的地方,特别是高级定制和婚纱领域,在时尚圈拥有一定的地位。

除了会打扮,黎巴嫩人的口音也很迷人,“除了阿拉伯语,他们会用法语进行问候,比如说早上好,你好。见面招呼的方式也是法式的贴脸。”

这里女孩们可能是中东最自由的女性,穿着既开放又保守,站在一起的画面冲突又和谐。

三三就经常能看到两个信仰完全不同的女孩,出现在同一个画框里:一个裹着头巾,另一个穿着火辣,时髦。

在郭剑龙《穿越百年中东》书中,曾这么描述贝鲁特最为繁华的市中心地区(Downtown)的一面:

这片商业区比北京、上海的任何一个区都要有格调得多,充斥着酒吧和各种奢侈店,到了晚间,众多的俊男靓女穿着正式或者暴露的服装在街边坐下,边吸烟边喝酒,欣赏着乐队的表演。

在大街上,大尺度裸露的广告旁,就是严肃雄伟的清真寺。黎巴嫩不像是个伊斯兰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反而像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

04

建筑上有弹孔

平静之下也有混乱

黎巴嫩东部和北部接壤叙利亚,南部比邻以色列。这是一个饱受政治纷扰的国家。

虽然一次次深陷危机,但它仍然收留了100万叙利亚难民和大约50万巴勒斯坦人,大部分集中在南方城市泰尔。

三三觉得在城市中的气氛大多是安静、祥和的,和国内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街头仍有一些站岗士兵端着真枪实弹执勤,来回走动、巡逻,部分区域甚至设置了关卡和军事堡垒。

街头被涂鸦的轿车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烈士广场上的共产党人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想换来如今的平静并不容易,贝鲁特付出的代价是一场15年的内战。

1975年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爆发战争,导致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流离失所。

所以,漫步在贝鲁特的街巷,你也能看到它萧索、支零破碎的另一面。

在许多房屋建筑上,留着炮火、弹坑的印迹,它们像一道道醒目的 “伤疤”,提醒着这里曾发生过残酷的战争。

内战时期的贝鲁特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曾被汽车炸弹袭击过的建筑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被保留下来的内战前建筑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建筑上的弹孔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内战结束,在20年后的战后重建中,首都贝鲁特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现代化的城市。

海外黎巴嫩人足足有一千多万,远远超过国内400万人口。大部分都是内战时跑到世界各地去发展。

虽然远居海外,但这些移民并没有忘记自己家乡,带回来的资金重新给黎巴嫩经经济注入活力,有了一片片富人区。

爱马仕专卖店 (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现代风格的商场(图源摄影师: 莫希智)

现代风格的商场(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贝鲁特贫富差距巨大,是中东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世界城市生活费用排名中处于第52位。

人均汽车拥有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出租车起步价需要10美元,在中餐馆吃一碗面条至少10美金,网费、电话费是国内十倍。

黎巴嫩努力维持着大体上的和平,但平静之下仍然充斥着不安和隐隐的混乱。

从去年年底开始,黎巴嫩的经济持续下滑,因为政府财政收紧,本币大幅贬值,物价飞涨,多地发生过游行抗议。

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之下,居民无法昂贵的电费,停电让贝鲁特一次次陷入长达数小时的黑暗。今年5月份,黎巴嫩的失业率超过30% 。

损毁无人修理的街巷(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被遗弃的公寓(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栖身废墟中的叙利亚难民(图源摄影师:莫希智)

三三至今无法说出来,贝鲁特究竟是繁华,还是贫困,是现代,还是古老,是开放还是趋于保守。

或许,就像那句话说的,“在贝鲁特没有真相”。

这个公元前15世纪就出现在古埃及文书上的城市,用“美”来形容都显得单薄,它的复杂、多样,它的失落与振奋,才是最迷人的地方。

04

过去48小时

贝鲁特发什么了什么?

灾难发生时,三三正在商场一楼买东西,距离爆炸地北部港口大约三四公里。

突然她感觉到地面震动,“当时以为是地震,我就赶紧蹲下来抱住头”。

等终于跑到出口时,她才发现旋转门的玻璃都被震碎了,“周围有人被玻璃割伤,留着血,踏着碎片在逃命“。

事后回想起来,三三觉得自己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因为在当天下午,她还一直在爆炸区附近逗留。

据纽约时报报道,贝鲁特港口附近方圆百米被完全夷为平地,车辆、货轮和建筑物造成重大破坏。

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相当于3.3级地震,连100公里外的塞浦路斯岛的居民都感受到了震感。

港口直线1公里外聚集着无数清真寺、景点、区民区。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旅游业和银行业占据黎巴嫩GDP的65%。

贝鲁特标志性景点烈士广场也受到爆炸波及,原本已经在内战中伤痕累累的标志性雕像,已被沙石和土砾覆盖。

还有市中心居多的餐馆和夜总会,基本上被夷为平地。在这座城市的东部和基督教为主的地区,一些拥挤的居民区也遭到了破坏。

一条商业街附近几乎所有的窗户都被炸毁,街道上到处都是玻璃、碎石和爆炸后撞在一起的汽车。

据贝鲁特省省长马尔万·阿布德表示,该市一半建筑物受损,爆炸造成3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00亿至150亿美元。

部分教堂、清真寺也遭到到损坏,窗户被震碎,大堂的地毯上满是玻璃碎片、破碎的建筑材料与灰尘,部分天花板损坏。

在国家经济危机之下,重建难度增加,贝鲁特市长也考虑修复哪些建筑,哪些不修复。等到完全恢复那一天,想必遥遥无期。

当地医院因伤亡不堪重负。目前贝鲁特4家医院遭遇损毁,12家医院挤满了伤员。

这也使得原本就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备受压力的黎巴嫩医疗卫生,更加雪上加霜。

爆炸港口拥有贝鲁特最大的一个谷物升降机及一个谷物码头,均受到严重破坏。

黎巴嫩经济贸易部长拉乌尔·内姆断言,储存在附近设施中的所有小麦均已被“污染”,“目前的谷物储量将维持不到一个月”。

三三很难想象接下来,等待这座城市,等待黎巴嫩人的命运又会是什么。

为什么要选择去黎巴嫩留学?三三说出了那个一直以来的回答,“不是我选择它,也许是黎巴嫩选择了我”。

祈祷贝鲁特平安,这是场全人类的损失。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