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多维:初露锋芒即受挫 北京加注无人作战 /

多维:初露锋芒即受挫 北京加注无人作战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继2020年7月中国向塞尔维亚交付一批彩虹92A无人机后,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了48架“翼龙-Ⅱ”无人机。此番热销状况,说明中国军用无人机技术已经取得不俗实力,并且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早前所谓中国在军用无人机世界正在成为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说法,似乎也不无道理。

在中国2020年度八一建军节前的7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选择视察空军航空大学,特意前往无人机实验室,察看无人机操控教学设施,了解无人机操控员培养情况。他表示“现在各类无人机系统大量出现,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随即提出“要加强无人作战研究,加强无人机专业建设,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等要求。

习近平在此次视察时表露出来的一些迹象,显示在当今时代无人机正在包括军事在内的诸多领域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的背景下,中国国家层面给予军用无人机的高度重视,可以预期未来资源精力将大举投注,以及其在军事发展前景中军用无人机的关键作用。

不过,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都可谓方兴未艾,既有无限可能,也有太多不确定性。两国未来谁能更胜一筹,目前孰难预料。

美中争锋军用无人机

无人机又称无人载具,广义上是指一种无搭载人员的载具,包括无人地面载具、无人飞行载具、无人海面载具、无人水下载具、无人太空载具等,狭义上多指其中的无人飞行载具。而军用无人机正是中美两国当下激烈角逐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赛道。

美国军用无人机技术最先进,类型最多样,知名度也最高。在飞行时间、距离和高度三个指标均长年保持最高纪录的RQ-4A全球鹰、可在航母起降的新型X-47B、可供空战的MQ-1“捕食者”无人机(也称MQ-1掠夺者无人攻击机)、捕食者无人机的升级版MQ-9收割者(也称MQ-9“死神”无人机)、实战能力出色且大批量配备的RQ-11“渡鸦”式无人侦察机等等,几乎是活跃在军用无人机前沿的最佳作品,也是特定用途下的无人机世界颇有代表性。

其中许多无人机型号屡历战阵、成名已久,如MQ-1捕食者无人机首飞于1994年,RQ-4全球鹰首飞于1998年,RQ-11“渡鸦”式无人侦察机首飞于2001年。

相比之下,中国成熟的军用无人机列装时间至少晚了10年。例如,较早服役在翼龙-1无人机,与MQ-1捕食者无人机功能定位相近,但是首飞于2007年,比后者晚了13年。此后,与全球鹰无人机相近的翔龙无人机首飞于2012年,同样类似于捕食者无人机的彩虹-4无人机首飞于2013年。

不过也能发现,中国军用无人机在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后,呈现出十分可观的发展形势。翔龙与彩虹-4都是出自这段时期,仅仅几年后又首飞了大型隐形无人机——利剑,以及彩虹-4的加强版——彩虹-5。

多类无人机研发动向

从彩虹-4到彩虹-5,体现了中国军用无人机在该用途领域的发展趋势。彩虹-5最主要的改进是机体加大,机身体量是彩虹-4的两倍,由此导致性能的全面提升。航程、航速与载弹量均有大幅增加,巡航时间从30个小时可增加到100多个小时,最高速度从不足250公里/小时提高到400千米/小时,起飞重量从1.4吨以下提升至3吨,空中侦打距离从20仅是提升至80公里。

彩虹-4与彩虹-5都是察打一体无人机,也就是兼有侦察与攻击两种功能,并可根据不同需要对机身配置做出调整。从彩虹-4到彩虹-5的功能改进,代表了攻击型无人机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也即更出色的单体侦察效果与战斗性能。

美军MQ-1捕食者与MQ-9收割者无人机等作为先行者,与这两款无人机定位相近,其发展方向也比较相似。彩虹-5是彩虹-4的进阶版,MQ-9收割者则是MQ-1捕食者的进阶版。

利剑隐形无人机则代表了另一个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其关键定位即是隐身。与之类似的类型还有美国的X-47B、欧洲“神经元”,以及英国落后中国一步的“雷神”无人机。事实上,隐身也是当下载人战机孜孜不倦的一个追求。该型无人机未来能否取代载人战机,会否与导弹定位有所冲突,其隐身性能能否被其它类型无人机所借鉴引用,尚有许多不确定性,或者说有很多可能性。

美军大名鼎鼎的RQ-4全球鹰侦察机与中国翔龙等无人机都只关注于高空侦察,未来料将愈加精于侦察、指挥等方面功能,其与察打一体无人机或将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分化。当然,两者之间也会形成分工,“高高在上”的侦察机更方便扮演人机联络与遥控指挥的角色,而专注于提升攻击能力的察打一体机或纯粹的进攻性无人机,则可能成为更加危险却又廉价的武器。

RQ-11渡鸦式无人侦察机代表了另一种军用无人机应用方向。该类型无人机机体小巧,翼展1.37米,最大重量约1.81千克,单架价格仅有3万美元。此类无人机已经大批量配备军队,产量近2万架。其作用主要在于战场上的低空侦察、监视与目标辨识,是两军短兵相接作战时的有力辅助工具。其功能非造价昂贵的RQ-4全球鹰可取代,但是也有可能趋向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发展方向。如果出现大批量可操控廉价攻击性无人机,料将可极大地改变人类有史以来的军事人员大规模参战的战争样式。事实上,目前已有这种发展苗头。

2017年1月,美国国防部突然公开其在2016年10月26日完成的一次无人机集群系统试验,3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释放了103架微型无人机并组成集群,如同一群蝗虫过境般在空中飞行。该型无人机名为“Perdix”,翼展30厘米,可自主飞行,但是共享一个分配电脑。

美国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主任罗珀说,Perdix并不是经过预设程序的协调行动的个体,而是像自然界中类似鸟群的动物群体那样,共享决策的分配大脑,相互协调行动。他说,“因为每一个Perdix都可以和另一个Perdix联络协调,所以机群没有领袖,可以非常顺利地允许每一个无人机进入或离开这个群体。”

美军透露的这一信息,立即引发中方的强烈关注和警惕。中国军方媒体《解放军报》在2020年4月一篇文章《如何反制无人机集群作战》分析,“随着人工智能、微机电、卫星通信、5G等技术的发展,具有抗毁性强、成本低、作战效费比高等优势的无人机集群,可实施广域分布式多点多向突击,日益成为空天战场的‘生力军’、精兵作战的‘急先锋’、出奇制胜的‘撒手锏’,对传统防御系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应对无人机集群作战的威胁亟需拿出有效对策。”

美中未来孰胜一筹

有观点称,美军此次展露锋芒,是因2016年11月17日中国珠海航展上“67架无人机集群飞行”一事而做出的反应。但有专业人士分析,美军无人机集群此次亮相说明中美两国在此一赛道上存在巨大差距,其技术水平远非中方可比。

美军无人机集群已经具有了自然界的自组织机制能力,多架无人机在没有集中指挥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相互间信息通信产生整体效应,实现较高程度的自主协作,从而能在尽量少的人员干预下完成预期的任务目标,初步达达了“无中心化”、“自主化”、“自治化”的三项关键指标。

相比之下,中方无人机集群劣势明显。例如,当时珠海航展上无人机集群在实飞时仅仅表演了齐步走功能:所有飞机从地面弹射架上依次弹射起飞,然后在空中组成一个整齐的编队,共同飞行一段距离后再依次降落在地面上。至于无中心自组网、集群协同攻击这些关键技术特征都是用动画来演示的。

总之,军用无人机的定位、功能与类型十分多样,中国军用无人机虽然可以称得上是“后起之秀”,与领头羊美国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但是不论是本身技术水平还是在国际军用无人机市场的受欢迎程度,都呈现奋起直追之势。

正如《解放军报》所述,无人机的发展牵扯到人工智能、微机电、卫星通信、5G等技术,中美两国的军用无人机技术的进展,不只关乎军事国防,也是两国工业体系与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消长演变的一个结果。

就无人机发展所需具体技术而言,中国正在5G领域取得优势,随着北斗导航的应用,其卫星通信技术也不遑多让,华为、大疆等民企的发展则凸显了无人机相关技术发展的可观驱动力。不过在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明显不及美国,中美贸易战也波及了华为、大疆等企业的发展,这些都成为中国军用无人机未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对于中美两国军用无人机未来走向,目前尚有太多变数。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