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维州这个地方为什么总是暴发大规模疫情 /

维州这个地方为什么总是暴发大规模疫情

疫情发展至今,小微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肉厂总是暴发大规模疫情?

就拿墨尔本来说吧:

最先暴发聚集性疫情的Cedar Meats肉厂,累计确诊至少111例;

后来暴发疫情的Bertocchi Smallgoods肉厂,累计确诊207例;

JBS Meats,累计确诊150例……

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比如美国,和肉厂有关的病例多达17万例!

法国、英国、德国也都报告过肉厂的聚集性疫情。

新西兰最近暴发的二次疫情,也是从奥克兰一家肉类冷冻工厂开始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肉厂成为高风险场所?

墨尔本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家Fiona Stanaway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肉厂的工作环境

二是干燥、低温的空气

三是肉厂有很多临时工

很多肉厂的员工在工作时都需要近距离接触,而且工作时间很长——每班大约10-12个小时,这就导致员工之间无法保持社交距离。

“一群人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待在一起,肯定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而且,肉厂车间的温度一般都比较低,相比高温潮湿的环境,病毒在这种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存活时间的时间更长。

另外,之前科学界曾研究过病毒在不同表面存活的时间。

结果显示:病毒在塑料和钢制品表面能存活长达3天,而这些材料在肉厂非常常见。

这样来看,肉厂的环境等于给病毒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温床。

再加上,肉厂有很多工人都是临时工,为了挣钱,很多人出现不适症状之后也不愿意休息,还是会继续上班。

病毒能长时间存在,工人感染之后还继续工作,工人之间又避免不了密切接触,这就导致一个员工感染病毒之后,很容易传染给另一个,聚集性疫情就这样发生了。

Stanaway说,要防止肉厂的疫情,工人出现症状之后立即检测、在家隔离,确诊之后尽快进行密接追踪,这些工作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住病毒的传播。

为此,今年5月,WorkSafe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指导方针给维州肉厂发布建议:

员工上班之前测量体温、保持社交距离,但只是建议,不强制要求,也没有建议肉厂将员工每班工作时间缩短为6-8小时。

维州政府后来也拨款,对检测之后在家隔离的人一次性补贴$300,之后把这个金额增加到了$450。

如果确诊或者和确诊患者有过密接,需要居家隔离,一次性补贴$1500。

不过,补贴再多,或许也弥补不了密接追踪的漏洞。

之前墨尔本Laverton North区的肉厂Australian Food Group有一名员工Quintin Smith就爆料说:他拿到确诊结果之后,没有任何人问他在哪里工作,接触过什么人。

而他在意识到自己有症状之前,坐过公共交通和Uber,可能密切接触过很多人。

可是一直等了好几天,卫生部门才询问了他潜伏期都见过谁的详细信息。

在这宝贵的几天里,

之前和他接触过的人说不定已经感染,

并且由于没有及时自我隔离

又传染了其他人,

病毒不就是这样传播的吗?

就这样的密接追踪效率,或许才是维州的肉厂接连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根源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