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印再爆冲突 双方措辞现巨大差异 /

中印再爆冲突 双方措辞现巨大差异

过去的8月29日、8月30日、8月31日三天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的班公湖一带发生对峙险些再次酿成流血冲突事件。印军已经占领控制了一些地区,解放军宣称正采取必要应对措施。未来形势将向何处发展值得关注。

中印双方对冲突的描述有显着差异。

从事件发生时间看,印度国防部8月31日发表声明说,“2020年8月29日夜间至30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违反先前在拉达克(Ladakh)东部对峙期间经由军事和外交接触达成的共识,采取挑衅性军事行动改变现状。”

而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8月31日就中印边境局势发表谈话指出,“8月31日,印军破坏前期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占控,公然挑衅,造成边境局势紧张。”

印度宣称的事件发生时间集中在8月29日和8月30日,中方宣布的事件发生时间是8月31日。

很明显,中印双方各自规避了一些重点,挑选了对自身有利的事实片段。

印度军方8月31日发声明披露中印新冲突内幕。(Twitter@Brahma Chellaney)

对照《电线报》提供的简图,以及中、印双方此后提供的情报,外界可以发现解放军巡逻队在8月29日晚发现印军营地并折回后,印方非但没有返回,反而前出至曼冬错以南。(谷歌地图截图)

从发布信息的主体看,印度发声明的是印度国防部,中方发布信息的是西部战区。也就是说,印度将应对中国的军事行动放在了国家军事行动的层面,中方的应对停留在战区一级,并未扩大化。

从对行为的描述看,印军先动手。中方指责印度非法越线占控,印度国防部的声明说“印度军队先发制人,在班公湖(Pangong Tso)南岸采取措施加强了印度的阵地,挫败中国单方面改变地面事实的意图。”

印度将自身行为描述为先发制人,其实是先动手的另一种表达。他们预判解放军可能采取行动,所以先发制人占领了一些地区,这种对解放军行动的猜测并不能够掩盖印度率先破坏现状的事实。

从对事件的定性看,作为先出手的一方,印度强调正在楚舒勒(Chushul)召开旅长级旗帜会议,是不希望事态进一步恶化,希望和谈平息局势的意思表达。

解放军将印度的行为定性为破坏共识,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解放军对印度出手占控并非没有任何察觉。

印度媒体广泛报道的细节显示,解放军有约大约25名士兵穿越了实控线(LAC),约有100名或者500名不等士兵云集实控线附近。不难猜测在这过程中,解放军有所行动,中印双方的一线士兵之所以没有发生类似于加勒万河谷的流血冲突事件,在于解放军的克制,解放军并未强力阻止印军。

解放军在班公湖地区的驻防和控制非常稳固,如果要采取措施并非没有手段。解放军事中并未采取激烈对垒措施,事后姿态强硬,并暗示不排除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中方一方面不希望出现死人事件进一步恶化局势,另一方面先礼后兵,奉行了不打第一枪,不首先动手的原则。

加勒万河谷发生流血冲突事件后,班公湖冲突并未有流血事件,中印双方都不希望恶化两国关系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确。未来两国可能会进一步诉诸谈判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