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武汉千亿芯片项目工地成菜地 /

武汉千亿芯片项目工地成菜地

近日,有记者探访到,武汉弘芯半导体千亿级项目现场已烂尾。据报道,项目似乎因拖欠工程款而完全停工,现场也如烂尾楼一样凋敝。原本号称投资1280亿元的半导体项目,如今危机重重,还要拿光刻机去抵押,“造芯梦”碎了一地。

这个工地位于武汉市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网安基地,面积之大,相当于59个足球场。

根据视频,现场没有一点施工的迹象:网安大道一侧的厂房还是毛坯,施工器材摆放凌乱,楼旁荒草丛生。

更有媒体报道,甚至,高楼旁的空地上,还有一小块地被开垦成了菜园,里面丝瓜、辣椒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可见此地荒废已久。

边停工边招新,操作成迷,工人:已8个月未发工资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消息,2019年12月份,厂房和宿舍就已经停止了施工。由于多家分包商没有拿到工程款,已经没有工人继续施工了。施工方多位人员表示,“甲方(武汉弘芯)没有钱支付工程款,停工有段时间了,我们也已经8个月没发工资了。”

但根据第一财经消息,现在仍有500名员工在照常工作。虽然工程停摆,一旁的临时办公区却有人出入。另一边,弘芯每天在前程无忧仍有200多个岗位在招聘。内含先进制程控制工程师、以及其他半导体工艺相关工程师。

一边已经停工,却仍然在招新,这又是什么样的操作呢?投资超千亿、运行了三年,曾经备受期待的国产芯片项目如今“人去楼空”,只剩下一个荒芜工地,还有将大陆仅有的一台 7nm 光刻机拿去抵押的唏嘘。

千亿级项目说停就停,大陆唯一一台 “7nm ”光刻机被抵押

成立于2011年7月的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HSMC,下称武汉弘芯)是一家位于武汉的晶圆制造公司。这个千亿级项目的烂尾,还要回到武汉东西湖区政府自爆的芯片业惊天大丑闻。因资金问题,破产倒闭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在“国产造芯自力更生”这个大背景下,这一国内半导体行业丑闻更是引发了一阵唏嘘。近年来,二线城市频频发力芯片制造。

从武汉、合肥、西安,到成渝,虽然在技术研发实力和人才方面和北上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利用土地、地方政策优势深耕芯片半导体产业也是大势所趋。武汉弘芯半导体从一开始,一直保持着神秘,名字鲜少有人知道。从天眼查上可以看到,注册资金20亿元。

在今年4月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中,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以1280亿元的总投资额位列第一,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资153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87亿元。

如此大的投资体量,区政府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去年的官网上还写着,“(网安基地)其4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已聚集了弘芯半导体等7个百亿级工地,催生了武汉第三条千亿大道,是武汉落实全省一芯驱动战略的重要‘发动机’”。这个原本汇聚着武汉造芯梦的“发动机”理想十分远大。

目前,国内晶圆生产在制程方面仍较为落后,而弘芯,对14nm信心满满,又紧接着发力7nm,预计总产能达每月6万片,这个野心着实不小。企业目标:从14nm、7nm、5nm到3nm追赶半导体制程工艺。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弘芯开始了重金聘请人才、砸钱购买光刻机之路。2019 年中,弘芯请来芯片界传奇人物、台积电研发功臣蒋尚义出任CEO。

弘芯抛出橄榄枝时,蒋尚义曾表示,因为要做晶圆代工,但不愿与老东家台积电竞争、或做伤害台积电的事,因此原本没想加入。但是随后,武汉弘芯方面表示想转型,走向不同的商业模式。

2019年底,弘芯浩浩荡荡地举行了首台ASML光刻机进厂仪式。但也有专业人士表示这台型号1980的设备做不到7nm。

当前,用于生产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芯片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只有荷兰ASML(阿斯麦)一家能够生产,每台机器的售价超过1亿美元。

有了光刻机和半导体业大神加持,似乎已经前路无忧。但是具体的商业模式和客户好像还没有走通。上半年的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僵局,从1月23日到4月8日,武汉封城76天,当地企业受到严重打击。弘芯投资方的资金并未如期到位的消息也开始层出不穷。

6月28日,官网上发出声明称,“新冠肺炎武汉疫情高峰期,弘芯公司现场办公、项目建设受到一定影响,疫情结束后企业经营、项目建设均恢复和保持正常。”

公司官网的最新消息只截至到7月8日,彼时,公司还举行了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员工表彰大会。

7月30日,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官方发布《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将武汉弘芯制造项目列为东西湖区投资领域面临挑战的首个案例,明确提出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

目前报告已经在官网删除。弘芯半导体项目现已基本停滞,剩余1123亿元投资难以在今年申报。同一时期,弘芯官司缠身,天眼查上,多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昭然若揭。

也许是为了堵住资金缺口,重金买入的光刻机也进行了抵押。更有业内人士评论,疫情的影响只是表面现象,弘芯的造芯梦碎和美国影响下光刻机断供不无关系。

“造芯热”扑街背后:千亿项目到底毁在哪里?

当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倒下时,中国解决“芯片危机”的梦又破碎了。知乎作者“水果简笔画”表示,“有些设备还可以用,直接损失不算大,权当学费了,但愿是最后一个画饼。”

中国大陆缺乏先进的芯片制造厂,导致大量芯片要在大陆之外生产制造。然而,自力更生,为国造芯的理想当然是好的,但倒下的又何止武汉弘芯?

2015年,德科码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园落户南京,破产;2017年,格罗方德宣布在成都拟投资100亿美元设立半导体公司,今年夏天宣布停业;2019年,曾被誉为“世界级的合作”项目的贵州华芯通被曝关门……虽然没有北上广那么多的技术人才,武汉、南京、成都、合肥、重庆、济南等二线城市也试图利用土地和政策红利,大举招商引资。一时间,全国多家芯片制造厂坐地而起,造芯的版图散布在中国地图。如此急迫的“造芯运动”未免有急功近利之嫌。

以武汉弘芯为例,该公司的目标曾极为远大:从14nm、7nm、5nm到3nm积极追赶先进半导体制程工艺;率先布局后摩尔时代工艺需求,取得3nm以后“集成系统”的先进技术等

然而,就在建设进度停滞的同时,该公司的研发成果却也寥寥无几。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往大了说,一个地方寄予了厚望的芯片项目竹篮打水一场空;往小了说,多少员工因为开不出工资而白白费力。

要知道,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的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研究,而非“一夜暴富”。民间嗅到了投资的风,就追逐利益大量设厂,必然会与目标背道而驰。

对于弘芯的失败,有网友表示,武汉还有另外两大fab厂,武汉新芯跟长江存储基本都站稳了。可以考虑把弘芯接手。武汉新芯,仍是这座城市芯片产业的奠基石与灵魂。

造芯需要用心,如果把国家的缺口当作自己的摇钱树,到最后避免不了倒闭的风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