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多维:疫苗暗战背后的政治角力 /

多维:疫苗暗战背后的政治角力

“既徒搏以角力,又挥锋而争先。行甝号以鹗睨兮,气赫火而敌烟。”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接近3,000万,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的国家也已经超过87个。新冠病毒超强的传播能力以及对全球经济极大的负面影响,让所有人都在期待新冠疫苗能够早日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生产,已经不仅攸关个人的生存与健康,还涉及巨大的金钱与利益,乃至国家的外交布局和权力影响。一场围绕疫苗的大国暗战正在无声却激烈地展开。

2020年9月5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出的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开发的新冠疫苗。(Getty)

北京时间9月8日,中共党政军三套机构的最高办事机构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表彰大会,对此前在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进行官方表扬,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到现场向获奖者颁奖并进行讲话。虽然对于中国来说,疫情防控已经不再是影响政情和民情的第一要务,但是世界各国和新冠病毒(SARS-CoV-2)对抗的战役并未结束。在人类不可能自动免疫、短期内又无法消灭病毒的现实下,疫苗成为恢复全球正常秩序的最大希望。

国家竞争已经展开

本次表彰大会上获得“人民英雄”荣誉称号的陈薇院士9月8日当天在北京表示,其领队研发的(基因)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WHO(世界卫生组织)9月4日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70个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发当中,超过30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9个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而中国占据其中的5个。陈薇团队研发的疫苗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新冠病毒毒株,1月12日中方向世卫组织提交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后,多个国家就已经开始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过去几个月来,相关疫苗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多个大国的竞争焦点。作为最早大面积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中国在这场疫苗攻坚战中一直冲锋在前。

在中国武汉发现首例新型肺炎病例仅10天后,中国科学家们就公布了致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AP)

中国央视9月7日报道称,陈薇团队研发的基因重组疫苗,已经获得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批准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该疫苗6月25日已获批供中国军队内使用,8月11日获中国国家专利,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疫苗。

在9月5日开幕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两款疫苗和科兴控股研发的一款疫苗首次向公众展示,这三种疫苗均属于灭活疫苗。

服贸会上,科兴控股研发的疫苗“克尔来福”,其包装盒上的“国家授权紧急使用”字样被媒体所关注。这款目前正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国家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早在7月22日就成为被中国政府紧急征用的疫苗之一。

除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等也处于疫苗研发的第一梯队。7月27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宣布已启动新冠疫苗mRNA-1273的三期临床试验。由英国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和牛津疫苗小组合作研制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AZD1222,也于8月31日在美国启动三期临床试验。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与俄直投基金共同开发的“卫星V”(Sputnik V)疫苗的3期临床试验已于8月12日开始……

是利益驱使也是政治角力

在没有特效药的前提下,疫苗对于各国经济重启乃至最终遏制和战胜疫情举足轻重。考虑到疫情全球蔓延的态势,国际社会的疫苗需求将是天量规模,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不仅如此,疫苗技术和产业背后还涉及生物、电子、环境等高技术领域,其产业链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首先,新冠病毒疫苗资金的投入已经达到了史上的最高水平。仅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下属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就向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摩德纳公司(Moderna)在内的企业累计注资超过123亿美元,其中108亿美元用于新冠疫苗的研发,15亿美元用于疫苗的制造与分销。

欧洲迄今向疫苗厂商注资超过3.5亿欧元(1欧元约合1.18 美元),还设立了疫苗的专项贷款。比如欧盟向德国生物技术公司CureVac发放了超过7,500万欧元的贷款,并向另一家德国疫苗厂商BioNtech贷款1亿欧元。这两家公司都已经开始新冠疫苗的人体试验。

显然,大部分疫苗开发企业都来自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已经通过巨额研发资助和预订款提前锁定了本国的疫苗供应。以美国为例,其政府于4月启动“超光速行动” (Operation Warp Speed) ,意欲在2020年底获得至少3亿剂新冠疫苗。通过下拨近90亿美元,美政府从本国和英法企业预订了8亿剂疫苗。欧洲、日本以及英国也紧随美国之后,跨国采购了多种技术路线的7亿、4.9亿、3.4亿剂新冠疫苗。

其次,各国都在角力疫苗研发和生产谁能更快一步。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宣布世界首款新冠疫苗在俄罗斯成功注册,并表示他的女儿已接种,感觉良好。话音刚落,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则声称“我将会第一个试验俄疫苗”。政情观察人士认为,俄罗斯此举既有该国疫情紧迫性的需要,也有借机重振大国地位的考量在内。

在俄罗斯宣布疫苗注册当天,美国官方就对俄罗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示怀疑,同时拒绝了俄罗斯向其提供疫苗技术的“橄榄枝”。3天后,美国与印度同时宣传,将大规模生产潜在疫苗并向每位国民提供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8月曾警告各国政府警惕“疫苗民族主义”,而事关人类福祉的疫苗,难以避免地会成为了各国政治角逐的武器。

第三,在上述利益导向之下,地缘政治与外交博弈已经出现。今年7月,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指责俄罗斯的间谍机构入侵疫苗研究,克里姆林宫对此予以否认。当时情报显示,这项活动更多的是窃取数据而不是破坏疫苗研发。

接下来的一周,美国司法部指责两名中国黑客代表北京的情报部门针对疫苗研发下手。中国对此颇有嘲讽姿态回击称,中国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领先,根本不存在也不需要靠“偷窃”取得领先。

8月16日,中国著名的钟南山院士在“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议”表示,中俄有计划共同开展疫苗临床试验。美国商务部则在十天之后,即8月26日宣布已将5家俄罗斯的科学研究机构列入了制裁名单,参与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俄国防部科研所在列。

就如美国乔治敦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汀(Lawrence Gostin)说:“我从未见过(其它)医疗产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关系。新冠疫苗的政治象征意义背后,是因为超级大国已将其视为展现自己国家科学实力的象征。”

面对极大的全球需求,新冠病毒疫苗对任何一个有望瓜分市场的国家和企业来说,都近乎是一场饕餮盛宴。不同于美国公开宣称“美国优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今年5月表示,中国研发的国产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面向所有国家。这种表态,对于已经做好抢夺市场准备的欧美跨国大企业来说,显然不受欢迎。可以说,凭借着在疫苗方面较强的科研积累、庞大的产能,中国在此次“疫后”世界格局的变动中将逐步扩大着自身的影响,而抵制和反对也将如影随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