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关系降至冰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恐难推进 /

专家:关系降至冰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恐难推进

中欧领导人视频峰会将于9月14日通过视频会议举行,中欧双方目前围绕香港、台湾等问题的分歧越来越深,这一峰会能否推动持续七年之久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及加深双边关系颇令人怀疑。而且,面对中国,德国正在发生微妙但深刻的变化。

法国《世界报》报道说,在德国商界推动下,德国主要政党正在改变与北京之间的传统准则,对中国的不信任感正在攫取德国。

德国《时代周报》9月10日报道,西门子集团总裁凯撒(Joe Kaeser)10日说,“我们对香港正在发生的事情非常关切。我们强烈谴责所有形式的镇压,从侵犯人权到强迫劳动”。

2019年9月8日,在随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访华团访问中国三日之后,在北京强化对香港的镇压之后,凯撒表示,德国必须在他的道德价值与其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凯撒对中国的表态意味深长,这体现了德国特别是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的感知发生了重大变化。

专家博格(Friederike B?ge)就此评论称:"这是非同寻常的声音,是对一种新的现实的反应,中国在世界的声誉,包括在西门子顾客的心中,降至冰点。经济和人权不再能被轻易分开。

博格9月11日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称,过去欧中之间政治层面打交道的方式是多聊经济,少谈人权。北京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是德国经理人。他们暗地里敦促总理府,不要对中国糟糕的人权状况发出过于尖锐的批评。然而,北京如今对香港、台湾等地的做法令其最大的支持者也敬而远之。

德国此前一直视中国为德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中国的这一不可或缺的形象因2019年1月份德国强大的德国工业联合会提出的一份报告发生重大变化,这份报告第一次把中国描述为“制度性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合作伙伴”。

德国绿党欧洲议员同时也是欧洲议会欧中关系代表团主席的布蒂科弗(Reinhard Bütikofer)表示,“在这以前,占主导的想法是中德关系是互补且对德国有利的。一方面,德国从中国购入低价产品,另一方面,德国向中国卖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人们终于明白,这一想法越来越不真实,也就是说中国已不是简单的加工厂,已经成为德国真正的竞争者”。

德国政界对中国的看法也起了变化,对于是否允许华为参与德国5G建设一事,德国政界产生了分歧。2019年年底,相关讨论在基民盟内部非常激烈,在主张禁止华为参与和主张灵活对应的默克尔之间形成尖锐对抗。

不过,德国社民盟在国会的党团发言人施密德(Nils Schmid)认为,直到现在,德国政坛沸腾的有关中德关系的辩论并未导致重新深度界定柏林与北京的关系,“只要默克尔还在台上,改变只能是有限的”。

在如此背景下,9月14日举行的欧中视频高峰会,在德国并未激起过多的期待。不少德国人士希望在默克尔第四任终结后,德国不仅要明确其针对华为的政策,而且要对北京在人权问题上,施加强大压力。

专家迈尔(Michael Maier)表示,"布鲁塞尔现在预计,即使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美国与中国之间也不会开放新的友谊之花。因为围绕全球市场和能源的争斗已经更进一步。非洲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特别的角色:中国在那里默默地采购并掌握许多工厂、供应链和开采矿藏的控制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