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印西段边界诞生背后 高原上的鸦片战争 /

中印西段边界诞生背后 高原上的鸦片战争

以列城为中心的拉达克,属于藏文化区,曾长期是西藏的属国,原本并不存在所谓的边界问题,英国吞并拉达克后才产生了边界。图为列城附近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提克寺。(Getty)

中国与印度西段边界争议区,外界通常称之为阿克赛钦,事实上不仅包括阿克赛钦,还包括阿克赛钦以南的巴里加斯争议区,以及巴里加斯西南、面积较小的楚马要塞争议区。整个中印西段争议区都位于中国新疆和田地区、西藏阿里地区与印度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喜马偕尔邦之间。紧邻中印西段争议区的中印中段争议区,由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等四块大小不一,共计约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组成,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度北阿坎德邦之间。相对于中印东段争议区的英国殖民者遗留问题,西段争议区的产生虽不乏英国因素,却是印度独立后的扩张政策一手酿成,中印中段争议区也是如此。而作为沟通中国新疆、西藏与南亚的交通要冲,英国对于中印西段边界的侵略,比东段还要早。

中印西段“边界”的诞生

众所周知,紧邻阿克赛钦的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属于西藏文化圈,与同属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和克什米尔河谷的伊斯兰文化、印度教文化截然同。2019年底,印度将印控克什米尔即所谓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一分为二,查谟与克什米尔河谷为查谟和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拉达克为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就有文化不同的因素在里面。而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建立,正是英属印度扩张的结果。

统治拉达克地区的拉达克王国,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末期,公元十世纪在吐蕃内乱中王室后裔尼玛衮逃往阿里地区建国,其长子日巴衮获封玛域即拉达克,成为拉达克王国的建立者。15世纪,南嘉王朝取代日巴衮后裔统治拉达克王国。正是在拉达克王国统治时期,大批藏人移居拉达克,佛教也传入了拉达克,使拉达克地区被纳入藏文化圈。

1834年,统治今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麾下、占据查谟和克什米尔河谷的多格拉人领主古拉伯·辛格(Gulab Singh)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支持入侵拉达克。拉达克王国不敌多格拉人战败,向西藏求援也无回音,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承认多格拉人对拉达克的主权,每年缴纳2万卢比“年贡”,拉达克沦为多格拉人的保护国。

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建立者古拉伯·辛格。(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1841年,趁中国内地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机,多格拉人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支持下再度入侵达拉克,灭亡拉达克王国,吞并拉达克全境。如果说多格拉人的入侵到此为止,西藏地方政府、驻藏大臣及清廷不会有任何反应,然而多格拉人的野心不在拉达克而在西藏拉萨。领兵入侵拉达克的多格拉将领佐拉瓦尔·辛格(Zorawar Singh)在离开拉达克出征西藏时,曾锁上拉达克城堡大门的窗户,上书不征服拉萨誓不开此窗。

随后,佐拉瓦尔·辛格率领多格拉及巴尔蒂斯坦、拉达克各族军队七千人分三路入侵西藏阿里地区,最终在阿里地区冬季首府噶尔宗的昆莎会师,占据阿里近千余里土地。清廷得知消息后,严令驻藏大臣将侵略者赶出西藏。12月,藏军在玛旁雍错南岸乘大雪突袭多格拉人,击毙佐拉瓦尔·辛格,取得大捷。受此鼓舞,拉达克、巴尔蒂斯坦民众掀起反抗多格拉人统治的起义,并积极与藏军联系。

1842年,藏军攻入拉达克围攻首府列城,古拉伯·辛格亲自坐镇克什米尔,不断调遣援军进入拉达克,双方陷入胶着状态僵持不下。7月,藏军在班公湖南咙沃玛击败多格拉人,多格拉人则堵塞河道水淹藏军还以颜色。双方筋疲力尽之下,受拉达克、巴尔蒂斯坦的反抗运动影响,多格拉人向藏军请求议和。8月,双方达成停战“协定”。

停战协定分别由波斯文、藏文书写,但并且未标明以哪一个文本为准,甚至连文字出入都较大。协定记载了双方达成的3条共识:双方停战,永远保持友好关系,各自承认旧有的边界;双方按以前的办法贸易(即西藏羊毛、盐等商品全部通过拉达克转卖),并彼此为对方官方贸易者提供免费运输和食宿;克什米尔一方“将不会阻止从拉达克往拉萨的贡使”等。停战协定既未确定拉达克归属,仅规定多拉格人不会阻止拉达克向拉萨进贡,也未确定拉达克与西藏边界,仅表示“各自承认旧有的边界”,为中印边界争议埋下了隐患。

184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击败锡克帝国后,古拉伯·辛格与东印度公司签署《阿姆利则条约》,东印度公司将查谟和克什米尔、拉达克、巴尔蒂斯坦划归多格拉人建立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由古拉伯·辛格统治,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则加入英属印度。由此,拉达克被划入英属印度版图,中印西段“边界”诞生。这场几乎与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同时,又是在英国鼓动下进行,因而有学者将其纳入第一次鸦片战争范畴,称之为“青藏高原上的鸦片战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