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看哭爸妈的《夺冠》,究竟有啥魔力? /

看哭爸妈的《夺冠》,究竟有啥魔力?

年初的时候,去看了《夺冠》的首映,那场中老年大腕特别多,我侧边坐着朱时茂,看到后半段现场一片啜泣声,映后主演到齐了,巩俐穿着一身运动装也掩盖不住“老娘最美”的气势。

有图为证

坦白讲,首映看得我有点懵,对一个业余的排球迷而言,135分钟内的信息量非常多,加上时间跨度很长,当时感觉有点意犹未尽,尤其是后半段还集中展示了“新女排”,等到上映桃又去刷了一遍,观感依旧很妙。

要完成一个掣肘过多的题材实际上非常不容易,关于这部电影上映前的幕后和上映后的反馈大概能再拍一部电影,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夺冠》。

《夺冠》的诞生非常难得,因为国内影视圈里已经几十年没有参考模板了,上一次全民聚焦排球,还是因为1983年引进的一部日剧——《排球女将》。

当时背景是1981年世界杯比赛,这也是《夺冠》里的第一个高潮,重点渲染的一场大战。

中国先后战胜了巴西、苏联、韩国、美国和古巴后,迎战东京主场作战的日本女子排球队,并以三比二的成绩战胜了日本队。

排球热在民间开始高涨,198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并译制了《排球女将》。

某平台最近重新上线该剧高清版本

此剧在日本播出的时候并不?,但在中国万人空巷,剧中的女主角小鹿纯子的衣着、发型风靡大街小巷。她永不言弃、力争上游、乐观向上的运动精神和郎平一样成为一代人成长记忆中最闪光的女性形象,直到今天仍不可磨灭。

2003年,荒木由美子来华首访,与当年的某影迷合影。

而早在《排球女将》引进前的1981年,第四代导演张暧忻就拍过一部《沙鸥》,这是属于第一代女排运动员的“致青春”,在时代变幻中,表现她们对人生目标的追索与奋斗精神。

此后数十年,中国女排历经低谷、辉煌,重回巅峰,却一直无人触碰这个题材,直到2020年的《夺冠》。

《夺冠》电影的原名叫《中国女排》,简单4个字实际上承载了40年不可一言以蔽之的峥嵘岁月,中国女排从无到有到底经历了什么?有过哪些低谷?有过哪些辉煌?又何以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实在很难用碎片化或者流水账来表现这种情感,于是陈可辛巧妙地用了三场比赛作为串联,分别是1981年中日女排、2008年中美女排、2016年中巴女排三场大战来讲述这40年的女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电影的叙事手法比较巧妙,用了倒叙+插叙+闪回手法,开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对阵美国女排。

中国队和美国队开战在即,时间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第三届日本世界排球大赛决赛在即,中国女排将对阵日本女排。

日本女排当时被称为“东洋魔女”,前苏联的强劲对手,亚洲无人能敌,举个例子,当年咱们看日本女排,就像今天的日本女排看咱们,甚至还too much,是发自内心的崇敬。

当然,实力悬殊也是有原因的,当时中国女排的训练条件非常艰苦,要啥没啥,彩电、冰箱、空调统统没见过,别人在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咱们这边闻所未闻,依旧是重复式力量和技巧训练。

场地也是非常磕碜,而且体能和力量都差了一大截。姑娘们只能每天往死里训练,流血流汗都是小事,最艰难的是大年三十了还在馆里发球接球,每个人的腿上腰上都是累累伤痕。

其中,郎平18岁被招进国家队,大家都以为她非常幸运,可是到了队里才发现自己体能跟不上,只能做个替补。没办法,只好用加倍的吃苦来出头。可是,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吃苦。不管是替补还是陪练,心里都有对排球的梦。

就这样摔跤、重复、流汗流血,到了比赛那天,郎平和队友们破釜沉舟,坚持到底,大家一起挤在小小的电视机前为她们加油鼓劲。最终,中国女排取得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胜利。

屏幕上的姑娘们抱作一团,屏幕外的观众们一起呐喊。从此,中国女排拿到了在世界赛事上的首个五连冠。

时间一晃到了1985年,郎平退役,1987年之后赴美留学。

与此同时,女排开创了第二个黄金时代: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中,以11战全胜的姿态勇夺冠军,一洗17年无世界冠军的耻辱。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对战俄罗斯,以0:2的劣势硬生生扳回三局,拿了冠军,时隔20年重回巅峰。

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就是电影一开始的情节,小组赛中国队输给美国队。

中国女排此时青黄不接,世界排名从曾经的第一跌到第七位。2013年5月,郎平正式挂帅中国女排主教练,采用全新方法。

选新人,选很多很多新人,她们后来组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支队伍。

惠若琪、张常宁、朱婷、丁霞、袁心玥、魏秋月、林莉、徐云丽……这些运动员自己扮演自己,只有魏秋月因为怀孕没能参与《夺冠》的拍摄。

中国女排在不断进步,在2015年世界杯赛中以3∶1战胜日本女排,重新回到世界冠军宝座。直到2016年巴西奥运会,这群年轻的选手打败了世界第一巴西队。

这场比赛当时跟爸妈一起看了,其实中巴生死战之前,因为小组赛打得跌跌撞撞,巴西又有主场优势,明面上舆论都在说女排没什么胜算了,输了就等于进不了四强,那个心塞。

整场比赛也是领先再落后,一直让人心跳加速,到第五局还未见分晓,最后赛点的时候大家都握着拳头不敢呼吸,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儿了。直到朱婷那一扣球定了输赢,桃和爸妈直接化身尖叫鸡,简直是热血动漫照进了现实。

而电影的结局就是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走上冠军领奖台。郎平打了一个电话,直播了国歌声,恰好呼应了电影的开头。

陈可辛用了135分钟,从时间长河里挑出了几个重要事件串联了中国女排长达40年的变迁、起伏。她们有过低谷,有过辉煌,但一直保持不变的是热血难凉。

这句话出自《夺冠》里的新女排口号,已经和最早的“流汗流血不流泪”完全不同了。40年间,中国女排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嬗变,这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20世纪80年代,郎平等老一代女排们为了一个上场机会,拼命打破身体极限,摸门举铁无所不用其极,这方式有时会换来身边人的一句怒吼:“再这样下去你腰就废了!”

饰演年轻郎平的恰好是郎平的女儿白浪,她那种顽强拼搏的劲儿特别对味。

她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打败当时的世界第一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为国家争光,将荣誉奉献给所有人。

40年后,经历过80年代刻苦玩命的郎平指导下的新女排,从里到外发生了巨大变化。

巩俐之前几次在排球馆观摩比赛做笔记就上过热搜,在成片里的还原度太惊人了,战术后仰。

她问自己精心挑选的姑娘们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到底为什么打球?

刚开始大家显然是懵的,而在郎平的魔鬼训练下,姑娘们开始展露自我天性。

有些受不了刻苦训练选择退出,有些打了一半觉得排球并不适合自己及时放手,最后剩下来的就是真正热爱排球这项运动的。为国家打,为家人打,但更为自己打。

比如电影里的2号主攻朱婷,在最开始是沉默木讷的河南姑娘,从为了爸妈打排球到为了成为“郎平”再到为了我自己打球这种信念,中后期迸发力量,直至流泪嘶吼,最终变成了赛场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朱仙”,让她成为当今世界女子排球第一主攻。

朱婷演得极好,好像热血动漫女主。

她们也不是单纯的打球机器,每位球员都有自己的个性。

9号主攻张常宁,出身排球世家,被郎平挑中,从沙滩排球转到室内排球,能在主攻接应位置上自由切换,电影里她打球时还没改掉打沙球的习惯,一上手就转个不停,“给你5秒把沙子转完”,xswl。

二传丁霞,典型淘气90后,超级有个性,但专业能力也很牛,移动速度快,爆发力超强,以出其不意的左手进攻闻名,被称为“暴力二传”,但这位姐的性格却很彪,每次出场跟说相声似的,没她这片笑点少一半。

还有1号副攻袁心玥、17号副攻颜妮、6号接应龚翔宇、15号自由人林莉、10号主攻刘晓彤、7号二传魏秋月……都本色出演自己,非常自然,看不出一丝表演痕迹。

新一代女排们每个人都各具特色,个性分明,从为国家打球,到为集体打球,最后为自己打球。包括在里约领奖时上台前不停用脚蹬领奖台,其实都是一种观点表达,已经无限接近竞技体育本身了。

尽管电影表现了几代不同风貌的女排,但桃觉得有情感的共通之处。

陈可辛用了一种互文手法,20世纪80年代,老一代女排球员们大年三十还在练球,教练说“吃饭了”,这群精疲力竭的姑娘们推开食堂大门,各自的父母都在餐桌上包着饺子等着他们。

时间到了四十年后,郎平对新一代女排说“谈恋爱去吧”,她们便一窝蜂地欢呼雀跃地跑了。

女排铁骨铮铮,但她们同时也是和你我一样的女孩子。这也是《夺冠》实际上能够全面覆盖老中青少四代观众的原因。

桃记得2018年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时候,因为室友当时正在做排球报道记者,我有幸跟着去北大体育馆观摩了一场比赛,现场那叫一个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寻思这也太夸张了吧?

到赛后看到王一梅出现才了然,而我旁边一目测50的大叔看到王一梅时犹如脚底生了风火轮,“咻”地冲到看台,变魔术般掏出一捧花,声嘶力竭:王一梅!中国女排牛逼!他旁边还有几个小姑娘,也是一模一样地复制粘贴。就非常,amazing!

王一梅被称为“重炮手”

这种感觉在桃二刷《夺冠》的时候又回来了,不管是为老一代的郎平等人,黄金时代的球员,朱婷的前辈王一梅,还是新一代的朱婷等人,135分钟期间惊讶、钦佩、感动的观感一点也不塑料。对了,还有一种羡慕,羡慕她们能在如此环境下做自己。

看着她们奋力拼搏的样子很难不钦佩感动,多拼多努力多牛×,这就是24k纯正的巾帼不让须眉,越挫越勇,越战越勇,谁看了不说一句:高妹们,奥利给!

这种情感就算跨越40年也不会消逝,因此就又回到桃开头说的,女排题材的诞生本就稀有,内容的难拍都是心知肚明的,它承载了太多东西,整整40年哪!

好在陈可辛一直擅长把握时代变化与个人命运的纠缠,在《夺冠》里既展示了大格局、时代感,又做到情绪细腻,是把新女排当女性对待,当独立的个体,而非工具。

那些姑娘们流血流泪的时刻被记录了,那些她们在赛场上震慑全场的瞬间也被铭记了。

而在桃时隔两年后重新询问那位做排球记者的同学这部电影最令她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她说是80年代女排球员们和父母团聚,还有电影结束后,真实的女排夺冠影像回放。

95后如此,更别说生于70年代的我们父辈了,很难不为之动容。不论是40年前的郎平们,还是现在朱婷们,至少影响了三代人,因此不论何种性别,何等年龄,何种身份,为这部电影在电影院里欢呼、骄傲都是合情合理的,为其落泪,也不丢人。

最重要的是,现下确实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振奋人心。

澳洲院线信息如下:

Sydney 悉尼

Event 影院

CBD George St、Macquarie、Burwood、Hurstville、Liverpool、Top Ryde、Hornsby、Castle Hill、Glendale

Hoyts 影院

Wetherill Park、Broadway、Blacktown、Chatswood、Eastgardens

Adelaide 阿德莱德

Event 影院

Marion

Hoyts 影院

Tea Tree、Norwood

Brisbane 布里斯班

Event 影院

Mt Gravatt、Myer Centre、Southport、Chermside

Hoyts 影院

Sunnybank

Perth 珀斯

Event 影院

Innaloo

Hoyts 影院

Carousel、Southlands

Canberra 堪培拉

Hoyts 影院

Belconnen

Darvin 达尔文

Event 影院

Palmerston

澳大利亚Event院线(点击购票)>>

澳大利亚Hoyts院线(点击购票)>>

新西兰Event院线(点击购票)>>

新西兰Hoyts院线(点击购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