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央行和银保监齐发声释重磅信号 /

中国央行和银保监齐发声释重磅信号

2020年11月6日,在中国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齐发声,被指释放了大量重磅信号。

《中国基金报》11月6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介绍,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二是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引导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行0.3个百分点,带动LPR同步下降,推动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行。如期启动并于2020年8月末顺利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集中转换,降低企业存量贷款利息支出。

三是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分三批次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逐步发放到位。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加快落地,对小微企业直接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督促银行减费让利。规范信贷、助贷、增信和考核环节收费行为,督促银行落实各项减费让利政策要求。

五是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相当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与银行、保险、信托机构协商,请求推迟、展期或重组债务,给予延期或减免一部分本息,一些特殊困难企业实施破产重整。

刘国强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会同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持续释放相关政策红利,继续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近年来针对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银保监会采取多方面措施,取得积极成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2017年起集中整治不规范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

二是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境内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为80.2%,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也全部纳入不良。

三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中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到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

四是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对高风险金融集团进行风险处置、资产清理、追赃挽损、风险隔离等工作扎实推进。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五是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近三年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政府债券11万亿元。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及时出台一系列纾困措施,应对风险反弹,严防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重大金融风险。

同时,刘国强表示,不要去玩“钱生钱”游戏。

他表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的方向,以制度和政策的确定性应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前期由于疫情原因,不确定性非常大,那怎么应对?就是政策要有确定性,货币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量上要有一定的数量,当然不能太多,不能溢出来。另外,资金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要有确定性的预期。还有,资金去哪里?要去实体经济,不要去玩“钱生钱”的游戏。

刘福寿称,银保监会很重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从2017年起,中国集中整治不规范的同业、理财、表外业务,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已经压降了约20万亿元,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下一步,中国还是继续完善影子银行的监管制度和风险监测体系,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防反弹回潮。

金融科技方面,中国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