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国家用AI给你安排对象 你还不生孩子? /

国家都用AI给你安排对象了,你还不生孩子么?

不想生孩子,不敢生孩子,这并不是中国年轻人的专属焦虑。

就在昨天(12月8日),《日本时报》、BBC、《南华早报》等媒体发布消息称:

日本准备大力推广人工智能配对,帮助单身人士快速脱单,提高遇到良配概率,从而从源头上挽救低迷的生育率。

△ 日本时报报道截图

这并不是日本首次通过人工智能(AI)配对系统来为单身男女“安排”对象。

日本地方政府早就在行动了,不过它们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按照收入和年龄等标准进行精准“配对”,并且只有在两者确切匹配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结果。

△ 根据《读卖新闻》报道,与以往必须要求“门当户对”不同,此次,由政府资助的AI配对最新计划将允许人们在收入或年龄不匹配的情况下也能与潜在伴侣实现“配对”。

日本的内阁官员表示,此举可以帮人们匹配到更广泛、更聪明的追求者。

日本菅义伟内阁计划在下个财年拨出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5亿元)支持地方政府实施帮助居民寻找真爱计划。

他还表示,日本政府将为那些运营或启用人工智能婚介项目的地方政府提供补贴,并希望这项支持能帮助扭转日本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局面。

2019年,日本出生人数下降5.8%,不足86.5万人,为历史最低水平。其中,结婚率下降以及结婚年龄上升被认为是生育率低的两大影响因素。

而这也符合日本政府运用人工智能给单身男女配对的设想逻辑:

要想有孩子,先得有对象。

2

然而,有了对象人们就会心甘情愿生孩子了吗?日本人怎么看待这项计划?

人工智能匹配机制也提高不了生育率,除非性别不平等的状况能够好转。

生活在日本,我最有发言权,我感觉这事过了,日本有种特别的民族化的情结,我并不能赞同,人们在精神上更倾向取得事业的成功而非个人生活。

这并不能提高生育率。不生孩子是因为育儿成本太高、空间不足以及阻碍事业。

别搞这种“准优生学”,还是想想为什么不让人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鼓励人们变得更加乐于社交吧。日本这样真的很奇怪,简直像现实生活中的“赛博朋克”。

(注释:“赛博朋克”的故事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的结合”,通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

或许女性只是不想让她们整个人生都被这种“厌女文化”绑架吧。婚后有了孩子就必须牺牲自我,放弃其他的目标和梦想。

把这些钱作为生育奖励不好吗?

换汤不换药!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办婚姻,只不过父母换成了AI而已。

不如把资助具体到个人,降低一下生育成本。

我想知道这20亿日元能资助多少育儿机构,这样夫妇就会考虑再生孩子吗?或者说考虑带薪哺乳假,或者资助一些创新机构,帮助解决那些需要照顾家庭的女性遭遇歧视之后的问题。

△ 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一名来自日本的up主Sashi在自己的视频中归纳了几点日本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无外乎:

“生存压力、经济压力巨大”

“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顾及个人生活”

“社会与福利并未给予生育足够的支持”

“东亚文化内敛,不善于与异性主动建立联系”是不是特别能产生共鸣?

生孩子的理由各有各的不同,而选择不生的理由出奇地一致。

3

在亚洲,不仅仅是日本,同为发达经济体的新加坡,其生育率已经近乎停滞。

这个花园城市国家目前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出生率。

今年的新冠疫情,新加坡寄希望于防疫措施来改善生育率低的现状,但事实上,由于经济危机和失业带来的双重压力,一些有育儿计划的父母反而推迟了生育计划。

根据菲律宾INQUIRER新闻网的消息,为了扭转这一趋势,新加坡政府将推出一项新的一次性补贴,鼓励人们在疫情期间生育,但提供的财政援助数额尚未公布。

新加坡目前已经推出了一项生育激励计划——“儿童发展共同储蓄计划”,以帮助提振低迷的出生率。

该计划会向已婚妇女提供至多1万新元(约合人民币4.9万元)的补贴,以支付其日常开支。

新加坡还推出了一项“儿童发展账户”,直接存入3000新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只用于支付孩子的教育或医疗费用。政府还承诺发放父母存入该账户金额的同等金额,也就是之后父母每存1块钱,政府就补贴1块钱。

但这些津贴也有一些限制条件,申请人必须已婚,且必须是2016年3月23日之后生育的新加坡公民。

4

近日,中国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表示,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突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了关键期。

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企业家梁建章曾在2019年指出,单从生育意愿来看,中国人近年来的平均生育意愿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原因不外乎“三高”:房价收入比偏高,育儿成本高,中国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以,绝大多数职业女性面临要职业还是要孩子的两难选择。

而这“三高”导致的最终问题便是: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也很高。

而这,成为当代中国人生育意愿低下的重要原因。

△ 某儿童滑步车大赛上宝宝们在家长的鼓励下勇敢前行。(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国的生育率日渐降低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有专家已经在呼吁放开“三胎”了。

但这些措施是否会让生育率有所起色呢?

看看我们的邻居,又是催生,又是“金钱引诱”的,为了让大家生孩子,真是操碎了心。

希望,在未来,生孩子这事儿对中国年轻人来说,能成为一种幸福的负担而不是痛苦的枷锁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