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蓬佩奥抗中最后一击 歪打正着帮了拜登 /

蓬佩奥抗中最后一击 歪打正着帮了拜登

现由蓬佩奥主导的抗中动作愈多,拜登手上的筹码就越多,说不定拜登团队现在正在偷笑,中共却在清点筹码而有些着急了(汤森路透)

川普落选后,除了不停的发推特抱怨和打高尔夫球之外,就是继续祭出对中国的各项制裁,很多观察家都认为他故意给未来的拜登政府"挖坑"、"下套"、"穿小鞋"、"箍上紧箍咒"…什么说法都有,反正意思就是让美国新政府,未来无法轻易反转美、中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笔者的看法正好相反,其实这-很可能是蓬佩奥在主导的"最后一击",反而歪打正著,帮了拜登一把。理由何在?

有很多观察家担心,拜登从来没有公开说出一套完整针对中国的策略或方案,因此很多人臆测拜登可能会放松对中国的制裁?甚至断言拜登会取消川普在美、中贸易战中对中国货品所增加的关税。

如何判断上述说法的实伪?

未来,美国与中国,如果不愿扎扎实实打一仗、来决定谁是决定国际社会制定游戏规则的霸主,就只能准备真真切切谈一场-事实上,要谈很多场。所以,可以从谈判理论来判断拜登的打法。

谈判的两造要:一、先各自准备议题与目标,二、由双方幕僚进行程序性的磋商,三、才能建立初步的共识,四、把共识化为文字。最后若谈判成功,就签署协议,合影留念;或者谈判破裂,指责对方没有诚意,然后各自回去研究,看看下一回合如何出招。

无论如何,上述的四个步骤,都必须严格保密,哪里能像川普那样总在推特上嚷嚷,让对方看破自己的底线(bottom line);还自以为是"虚张声势"(bluffing),岂知大国博弈的"威慑"(deterrence),跟打扑克牌不一样,必须很有技巧的展现你的真正实力,而且让对相信你真的具备能够狠狠伤害他的力量与决心,譬如军事演习就是一种方式,通常称为"秀肌肉"。

而川普色厉内荏,说得多、做的少,不肯用兵打仗,早被看破,虽说是忠实执行竞选承诺,要让驻防世界各地的美国大兵,回到国内与家人团聚,但是不跟幕僚先商量,等于不授权,而且往往公开宣布"时限"(deadline),犯了谈判的大忌,威慑或恫吓的效果荡然无存,大美霸权成了纸老虎(至少在军事上)。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直到11月17日才能接收到政府资讯的拜登,国防、外交、国安班底也还没有完全就位,如果无法提出完整的对中方案,很合理;如果有了初步的想法,却守口如瓶,更是合理。

难道不是拜登个人私下对中共非常友善吗?若是对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有所了解,就很容易明白,今天就算是也曾参加民主党总统初选的华裔企业家杨安泽当选美国总统,也无法因为黄皮肤、黑眼珠而对中国友善,因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或友善、或竞争、或甚至敌对,是由双方的实力对比所决定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跟美国不相上下,军事、科技实力也在快速追接近当中,美国当然感到压力。

打个比方:如果你一直是班上第一名,遥遥领先全班,这学期月考成绩公布,竟然有一位同学,成绩大幅跃进,跟你差距微小,你会没有压力吗?又如果,今天联电的营业额接近台积电、半导体先进制程也快与台积电并驾齐驱了,台积电会不想办法在商场上压制联电吗?

差别只在于学校或商场,有老师或政府制定规则来规范竞争者的行为,国际是无政府状态,只有丛林法则,打击对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且竞争者是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彼此之间的竞争,很容易就会感染高昂、激烈、甚至仇恨的情绪。

所以,不要说美国总统受制于国会,而国会必须尊重反中的民意,光是从国际体系的结构来看,中、美关系在未来十年,恐怕都是激烈争斗的局面。拜登个人对中国再友好,也无法对抗这个结构性压力。

还有一项证据,可以证明拜登并非心无定见:11月7号,川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Paris climate agreement),有信心胜选的拜登在推特上表示"77天后,拜登当局将会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议"。此外,拜登也公开保证会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启2015年跟伊朗的核协议;还要召开"全球民主峰会"(Summit for Democracy)。

注意到了吗?以上这些国际组织或条约,都是"多边性质"的,都必须跟许多国家一同努力合作,才能达成共同而且公开的目标。不像跟中国的争斗,是一对一的"零和赛局"(zero-sum game)-如前文,谈判过程必需保密,所以拜登就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了。

川普或蓬佩奥现在所使出来的手段,都没有经过国会,都属于总统的行政权。同理,将来拜登成为总统,也可以有样学样,直接发布行政命令,取消川普政府现在所给他下的套,不受未来国会是否能够由民主党主导的影响。

但是他可以先问问中国-譬如-想不想取消惩罚性高关税啊?想吗?请问你拿什么来交换?

换言之,川普现在越捣乱,拜登手上的筹码就越多,说不定,拜登团队现在正在偷笑,中共却在清点筹码而有些着急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