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英设计师丑化中国?网友:买家秀和卖家秀 /

英设计师丑化中国?网友:买家秀和卖家秀

重庆来大众广场、贵州水司楼,近年来各种丑建筑再次卷土重来。

这不,2020还没过完,继恒大莲花足球场后,广州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辣眼建筑融创表演剧院。

它究竟有多丑呢?

有人说像奶奶都嫌土气的大花棉被,有人说像鬼片里的绣花鞋。

丑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没有半点国风剧院的神采。

看到这个土味十足的设计方案,先别忙着吐槽中式审美。

它是英国一家叫Steven Chilton Architects(SCA)建筑事务所的神作,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丝绸。

柔和弯曲的外观犹如面料的褶皱,被嵌上金色的百鸟图案,则代表着一派祥和之气。

别说,听起来还挺像那么一回事。

但做出来却成了,买家秀和卖家秀大型翻车现场,土到掉渣!

话说,如此局面究竟是外国设计师不懂中国文化,还是另有其他呢?

细细了解后,你会明白它不仅外貌丑,内心更丑

充满讽刺的效果图

进入主题前,咱们先把SCA这家设计事务所,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别看它虽然身在英国,但一半多的项目都在中国,几乎包圆了近几年的剧院设计。

已经完工的武汉汉秀剧院、无锡太湖剧院,还在计划中的青岛大剧院等,都由他们主导设计,业务从未间断。

其实,在被吐槽太丑之前,SCA发布的一组剧院效果图,就引起了强烈争议。

一般建筑效果图周遭的环境设计,都是鸟语花香、阳光明媚。

但融创剧院却身处漫天雾霾、垃圾成堆、街道毁坏的恶劣环境中。

这画面真实吗?真到太假!

虽然我们不少城市存在环境污染,但对于一年四季草木常绿、空气质量多为优良的广州来说,天空被乌压压的重度雾霾包围,完全不符合实际。

再来看看这满大街花卷馒头摊,带着鲁V牌照的面包车,你能相信这是一线大都市广州?

明明是北方风格的乡村集市啊!

出现在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村民、环卫工、流浪汉等,没有光鲜亮丽都市白领的身影 。

能看到底层人民、反映现实是好事,但这种移花接木、违背真实的过度渲染,究竟是SCA对我们的误解还是借机讽刺?

事实告诉我们,事务所已经不止一次有这样的骚操作了。

接二连三被丑化

形似鬼工球的花都剧院,是SCA在广州的另一个项目。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雕刻品牙雕套球(镂空雕花球)。

半球状的建筑由管状钢构衔接而成,覆有玻璃纤维、增强水泥,作保护结构防雨遮阳。

雕有广州本地木窗雕花的球面,是对传统的致敬。

这样看来,建筑还是兼具设计美感与文化属性的。

但是,效果图做出来后又变了味。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套路,建筑周身环境再次陷入诡异氛围中。

雾霾、废品车、各种残垣断壁统统出现。

更令人不解的是,还出现了表情凝重、带着口罩接吻的行人。

从头至尾,除了建筑本身,几乎都在有意塑造落后、脏乱差的城市与人民印象。

身在无锡的太湖剧场,同样出自SCA之手。

它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2019年全球十佳建筑设计之一,有着最空灵剧院称号。

这座以中国最大竹林宜兴竹海公园,为设计理念的白色建筑,由柱群、天蓬、外墙三个主要元素组成。

远远望去犹如仙居。

But,美不到三秒,同样的戏码又一次上演。

在灰蒙蒙的环境中,环卫工人不仅再次成为主角,还被戴上了现实中不曾有的大帽子。

三轮车、军大衣,这些现代城市中不太常见的事物,都一一出现。

有人说这或许是工作室的设计风格,敢于表现底层人民与现实生活,没必要想的太敏感。

但是,这种在华丽架构下,配上具有强烈反差感的事物,过度夸大甚至作假的现实,真的能称之为真实吗?

SCA的国外项目长这样

画风转变太快,SCA在国外的设计项目场景,完全是另一风格。

在英国设计的MyPlace工厂,完全是模拟场景人物,中规中矩,不带任何主观色彩。

到了另一个The Tree Company项目,出现了打扮精致、穿着讲究的外国人。

整个画面堪比时尚画报,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很快,在同场景中出现的中国人,依旧打扮土气、佩戴口罩。

从未缺席过的环卫工人,再次出现。

面对此情此景,你还认为这是接地气的表现吗?

简直就是大型双标现场,刻意强调重复出现的环卫工、雾霾、口罩。

难道国外就没有空气污染、没有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所有的人都高大上?

当然不是!

▲SCA卫星英国展2020

优秀的建筑本身是可以体现本地风土人情的,但这种不切实际的故意凸显、扭曲表达,分明是有意而为之。

至于为什么这样表达,我们不想过度去揣测,但认真思考。

这种需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型建筑,为什么都由国外的设计团队来完成?

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还是本土真的找不到一位优秀的设计师?

▲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设计/华盖建筑事务所 1933

从客观看,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设计,是林徽因、梁思成等第一代建筑师外出留学,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仅有百余年历史。

与国外建筑团队在设计思想与技术水平上,确实有一定距离。

至今为止,除了华人贝聿铭,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大奖的中国人仅有王澍。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设计/基泰工程司 1936

主观看,我们缺少文化自信,甲方爸爸更加相信只有国外大师,才能建出高大上的房子。

即使设计的不如人意,仍会去聘请,觉得外国月亮比较圆。

渐渐中国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

在走向设计强国的路上,国外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去挖掘、传承的地方。

毕竟,早在几百年前,我们就修建出过令人惊艳的布达拉宫、故宫。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