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对中俄疫苗 世界各国态度复杂 /

对中俄疫苗 世界各国态度复杂

随着各国对新冠疫苗争夺加剧,中国和俄罗斯制造商看到外国买家对其新冠疫苗的兴趣越来越大,尽管外界对试验数据不完整和国内审批程序严谨程度的担忧挥之不去。

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Gamaley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and Microbiology)已同意向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等国出售“卫星-V”(Sputnik V)疫苗;而中国两家领先制造商——国药集团(Sinopharm)和科兴(Sinovac)——已与巴林、阿联酋、埃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匈牙利等十几个国家签署了协议。

对于渴望看到本国制药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俄罗斯和中国政府,这些销售代表着一场重大的政治和商业胜利。中国尤其做出了一些大胆的承诺,通过在全球接种努力中发挥领导作用,其疫苗将带来外交胜利。

“新冠疫情有望显著改变世界对中国疫苗的看法。”总部位于加州的智库兰德公司(RAND)的中国卫生政策专家黄志环(Jennifer Huang Bouey)说,“我们可能首次在全球舞台上看到来自中国的重要疫苗。”

然而,尽管有宏大的雄心,也有大批买家愿意购买,但无论是加马列亚研究中心还是国药集团和科兴,都没有公布完整的试验数据,这使得大多数科学家无法将它们的疫苗与西方的竞争产品进行严谨的比较。

“我对我们掌握的有关mRNA疫苗的数据非常有信心。”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病理学家菲奥娜?斯梅尔(Fiona Smaill)在谈到美国莫德纳(Moderna)的疫苗以及德国BioNTech与美国辉瑞(Pfizer)联合开发的疫苗时表示,“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中国疫苗的同样数据,所以对我们来说,要产生同样的信心就更具挑战性。”

中国和俄罗斯的领先疫苗曾在《柳叶刀》(The Lancet)等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上发表有希望的早期临床试验结果。专家们表示,在此基础上,中俄研发单位似乎以符合国际标准的规模和程序组织了各自疫苗的III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

但在这些疫苗获得中国或俄罗斯的监管批准、或其他已注册使用相关疫苗的国家监管批准之前,试验的完整中期结果——支撑有效率结论的数据——尚未公布。

“没有公布完整的III期数据就给予批准,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趋势。”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传染病专家雷娜?麦金太尔(Raina MacIntyre)教授说,“归根结底,当你谈论面向公众展开疫苗接种工作时,你会希望看到这些数据得到公布。”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去年8月批准“卫星-V”成为世界上第一款注册的新冠疫苗。该疫苗当时仅在76名志愿者身上完成II期试验。其名称取自当年率先进入太空、由此拉开太空竞赛帷幕的苏联卫星。

“卫星-V”疫苗的III期试验于去年9月开始,有3万名志愿者参与。尽管这些试验要到今年晚些时候才正式完成,但国营的加马列亚研究中心去年11月表示,III期试验的中期数据显示,这款疫苗的有效率为92%——与西方的疫苗不相上下。这款疫苗使用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把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导入人体,类似于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疫苗采用的技术。加马列亚研究中心称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腺病毒载体疫苗,并指出它曾在2015年借助该技术成功研发埃博拉(Ebola)疫苗。

在中国,有关部门在去年夏天就已允许在有限范围使用数款疫苗,并在去年12月附条件批准由国药集团研发的一款疫苗,此前这家国有集团宣布其III期试验的中期数据显示疫苗有效率为79%。当月早些时候,同样试验了该疫苗的巴林和阿联酋表示,疫苗有效率为86%。这些宣布都未包含监管者通常需要考虑的关键信息,例如试验参与者中的感染病例。国药集团未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科兴的疫苗也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有效率数据。该疫苗在土耳其的试验中显示有效率为91.3%,在印度尼西亚的试验中有效率为65%。在巴西,试验组织者最初宣布疫苗有效率为78%,后来将“非常轻微”的感染病例纳入计算后,又把数据修正为50.4%。

科兴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这些数据是在多个地点进行独立试验得出的“客观”且“合理”的结果。但这些令人困惑的数据在香港等地引发了削弱公众信任的担忧;香港在获得更多数据之前很可能会推迟疫苗接种。

中国的疫苗产业长期受到质量和腐败丑闻困扰,而生产新冠疫苗的企业以往都不是大型出口商。

在2017年一起引发公众强烈不满的“问题疫苗”事件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国药集团子公司,目前负责研发其中一款新冠疫苗——被曝生产了40052剂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DPT vaccine,即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疫苗)。

在那之后,当局做出努力整顿疫苗产业,国内公众对国产疫苗的信心有所改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近90%的中国受访者很可能或较有可能接种新冠疫苗,在19个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排名最高。

但香港大学(HKU)病毒学家金冬雁(Jin Dong-Yan)表示,中国的疫苗产业习惯于为政府支持的国内接种计划供应疫苗,迄今不太明白如何在中国境外培养信任。

“国有的疫苗生产企业基本上从不需要做品牌推广,也不需要介绍自己的评估过程,因为它们可以依赖政府赢得公众信任,”金冬雁表示,“如果它们想要在国际市场占据较大份额,那么‘国家说可以,那就可以’的模式显然是不够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