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全球接种疫苗人数超过新冠感染人数 /

全球接种疫苗人数超过新冠感染人数

本文综编自路透社、联合早报、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2月3日晚6时,美国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26,533,999例,死亡450,088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118566例,新增死亡3816例。2021年以来,仅1个月多的时间,就已有超过1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

令人欣慰的是,根据周三报告的数据,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苗的人数现在已经超过感染人数,这是结束大流行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全球接种疫苗突破1亿

根据牛津大学Our World in Data、以及周三来自美国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总共已经接种了1.049亿剂疫苗。在路透的一项全球追踪工具中,目前的总疫苗接种量超过了1.041亿例COVID-19感染病例。

据路透追踪工具,在44个国家中,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仍在上升,该病毒已在全球导致至少226万人死亡。面对更具传染性的病毒变种,卫生专家们正在加紧为尽可能多人接种疫苗。

杜克大学全球健康创新中心确认全世界采购了77亿剂疫苗,另有50亿剂疫苗正在磋商或者被保留做为现有协议的额外增购选项。

根据Our World in Data,假设每个人需要注射两剂疫苗,以色列已经对其28%人口施打了足够的疫苗,领先全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周二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好让全世界疫苗接种普及程度达到终结疫情的必要规模。

世界卫生组织上周说,富国在为新冠疫苗供应而争吵不休时,应该想想世界上其他更贫穷的地方,世卫并警告称,囤积疫苗将会“使疫情继续延烧”。

超过一半人数愿意接种疫苗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接种冠病疫苗的意愿正在提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若下周为他们提供疫苗,他们将愿意接种。

但在接受调查的15个国家中,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与信心相差甚远;法国表现出高度的怀疑态度,一些亚洲国家对疫苗的信任度下降,而一些欧洲国家的信心却在上升。

总体而言,人们对疫苗的信心高于去年11月。当时在15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同一项调查发现,只有40%的人愿意接种疫苗。

据路透社报道,由民调机构YouGov和伦敦帝国学院全球保健创新研究所(IGHI)共同主导的调查发现,英国受访者(78%)最愿意接种冠病疫苗,其次是丹麦(67%)。

而法国受访者表示不会接种疫苗的比例最高,为44%;但愿意接种疫苗的法国受访者从去年11月的15%,增至1月的30%。

自11月份以来,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接种疫苗的意愿有所下降。

研究人员则自去年4月以来,已对全球超过47万人进行了调查。这项最新调查于1月4日至24日进行。

美一个月新冠死亡病例超10万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2月3日晚6时,美国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26,533,999例,死亡450,088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118566例,新增死亡3816例。2021年以来,仅1个月多的时间,就已有超过1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月3日报道,研究人员认为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的数量可能是报告病例数的4倍。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要想恢复正常,需要70%至85%的美国人完全接种两剂疫苗,但到目前为止还不到2%。他说,他希望美国能在夏末秋初前达到较高的疫苗接种水平,“但我们必须设法解决变异新冠病毒问题”。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奥斯特霍尔姆(Michael Osterholm)表示,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很可能在“未来6至14周内”导致美国病例激增。福奇表示,美国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防止变异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和变异。

CNN表示,美国新泽西州、加利福尼亚州、阿拉巴马州已经报告了与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相关的数例死亡病例。

专家:变异未对中国疫苗产生大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原党委书记武桂珍受访时透露,初步结果显示,病毒变异没有对中国疫苗的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

据中新社报道,武桂珍说,目前中国附条件上市疫苗的有效保护时间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半年以上,以去年3月份开始的临床实验算起,目前中国疫苗最长保护时间已经达到了10个月左右,疫苗产生的抗体持续存在。

谈及接种疫苗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武桂珍说:“目前在中国境内上市的疫苗跟其他海外疫苗相比,它是相当安全的。”不良反应一个是全身不良反应,比如发热,另一个是局部不良反应,比如接种的部位红肿疼痛等,其发生比例是很低的,低于中国境内市面上的其他疫苗。而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更是非常低,非常罕见。

本文综编自路透社、联合早报、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