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谈竞争,中方讲合作:下一步如何互动?
“一个有礼貌的绅士,绝不会把自己的刀叉伸到别人的盘子里。”
2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时,用如此的比喻来强调中美之间需要“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内政”。王毅的讲话已经是中方在近一个月以来第四次由高级外交官员对中美关系进行全面阐述,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和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均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向美方释放信号,阐述中方对于当前中美关系的理解。相应的,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等人也以发表谈话,接受采访等方式谈论中美关系。
王毅优先提及民主与人权
在两国关系处于十字路口、面临机会与挑战的当下,双方都保持着审慎的态度。王毅在22日讲话的前半部分重点阐述了五点,即中国是始终坚持并发展人民民主的国家、是始终保护并促进人权发展的国家、是始终珍惜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国家、是始终倡导和践行合作共赢的国家、是始终奉行和维护多边主义的国家。
不难发现,王毅首先提及民主与人权相关内容,而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新政府人士谈到中国时出现的高频词汇,同时22日也正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高级别会议开幕的日子。参加蓝厅论坛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共赢、和平、多边主义一直是中方一再对外强调的国际社会中的自身定位,相较而言民主与人权则不是特别多,但这在过去一年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王毅强调这两点,一定意义上是在中美关系背景下回应美方新政府价值观中的一些偏好或者说关切。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中方自身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在历史节点上体现中国成就的表达,我们也在用符合自身的方式追求这些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刁大明表示。
在这之后,王毅就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提出四点建议: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内政;加强对话,妥善管控矛盾分歧;相向而行,重启两国互利合作;扫除障碍,恢复中美各领域交流。同为四点,王毅提出的建议与此前中方一个月内两次涉美谈话中的内容均相互契合。2月2日,杨洁篪在北京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行视频对话时强调,中美关系应从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正确认识看待中国;二是恢复正常交往;三是妥善处理矛盾分歧;四是开展互利合作。乐玉成1月28日在阐述中美关系时也提出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四点期待:Respect(相互尊重)、Reversal(拨乱反正)、Renewal(重开合作)、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
美方谈竞争,中方讲合作
纵观王毅此次讲话全文,14次提及“合作”一词,然而全文没有出现哪怕一次“竞争”的表述。相较之下,美方参与22日蓝厅论坛的发言嘉宾则言必称“竞争”,而“竞争”也是拜登政府这段时间对华关系表述上的核心词汇。2月4日,拜登在美国务院发表首次外交政策演讲,将中国称为“重要竞争对手”;2月7日,拜登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访时就提出“中美之间会出现激烈的竞争”;2月19日,拜登又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向其盟友说必须做好“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的准备。
中美到底要讲竞争还是合作?围绕这个话题的探讨也成为了22日蓝厅论坛上中美代表的焦点。美国前财政部长
保尔森
表示,现在中美有崭新的机会来审视过去政治与权力的结构性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两国必须要思考如何以及可以在哪些领域竞争,如何避免冲突。从长期而言,中美之间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战略竞争,所以应尽可能“健康地竞争”,即使没有合作,两国也至少要保有一定的协调。保尔森同时建议中美应在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全球经贸以及推动两国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展开合作,并举行高层次、小范围且聚焦具体问题的会谈,以求取得切实和有意义的成果。
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则重点介绍了他此前已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刊文阐释的观点,即中美间应该展开“有管控的战略竞争”,双方应共同建立对彼此安全政策和行为的硬性限制,比如美国及其盟友应该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双方还应就一系列的重要精神达成一致,比如双方都应该意识到对方会追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在竞争的同时,双方应找到空间来继续开展战略合作,特别是在重要领域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比如气候变化等。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艾利森在论坛上表示,中美关系仍然面临困境,需要双方更多相互交流与理解,美国与中国不应该仅仅是竞争对手,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在激烈竞争时,误判和误解发生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这就需要固定沟通,以便更好相互理解,降低风险。
对此,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认为,在中方看来,中美不应该进行“战略竞争”,因为一旦加上“战略”这两字,竞争的含义就不同了。傅莹表示,在她的理解来看,“战略竞争”就是恶性的,是以完全压制甚至消灭对手为目的的对抗性大国竞争。这种竞争过去出现过很多次,甚至导致了战争。她强调,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看,这种竞争的结果是双输的,所以中美不应该重蹈覆辙。
傅莹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基本的政治互信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准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美方的心结是担心快速成长的中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取代美国领导世界;无论中方怎样努力地去阐述自己和平发展的意图,美方都无法相信。因为美国自身所秉持的就是追求世界领导地位的理念,所以它也用这样的镜像去猜度任何对美国构成追赶(态势)的国家。中美建立互信双方都有责任,中方也需要保持自信,加快对国际事务的学习和了解,主动开展对话与合作。
“今天听到的(论坛上的)美方发言人都在谈竞争,中方不惧怕竞争,但是我们不赞成搞战略竞争,需要的是培养良性的、有规则的竞争。”傅莹强调。她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特别致辞当中讲到的,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刁大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道,对于大国而言维持“竞争”的状态较难,因为“竞争”的状态本身有理想化的因素。竞争意味着要在某些领域存在输赢,而如果真的能够管控好“竞争”,则对于中美而言,合作面将肯定大于竞争面。可以明确的是,“竞争”是拜登团队现在阶段对于中美关系的一种表达,不同于“对抗”,也不同于“接触”。刁大明同时表示,“竞争”一词并不在中国基于传统文化的外交理念范畴之中,也不符合我们的外交传统,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合作”,如果美方一直强调“竞争”,我们就需要思考是否要接受,以及有没有别的词可以概括中美关系。
本文图片 外交部网站
专家:期待下阶段双方互动
事实上,拜登政府在强调对话竞争的同时有了一些实际的动作,比如暂停了特朗普政府任内对于微信、孔子学院等相关的提案与禁令,但在关税等核心问题上则延续之前的做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称,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的方向“没有错”,只是方式和策略上出现了问题。
现在中美双方都释放过一轮信号,刁大明指出,当前拜登政府在对华事务上面临较大的国内压力,它有一些调整,但并没有彻底转向。他表示,“双方当前都已经充分释放了一些信号,如果真心希望中美关系能够恢复,就必须有一些实际行动。下一步中美之间首先需要的是进一步的沟通,然后再各自有所行动,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本轮讲话之后中美官方之间是否会有一些互动出现。”
刁大明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说道,在去年美国大选之后,中美两国不同机构组织的对话与沟通更多了,包括学者和智库层面,美方一些人也有了更强的沟通意愿。虽然不是每次谈话都能把问题解决,但对中美而言,无论沟通效果如何,暴露问题比隐藏问题更重要,对话本身也比不谈不说来得更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