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方案台湾:为主权牺牲主体 逃避不行 /

方案台湾:为主权牺牲主体 逃避给不了台湾未来

导读:台湾人对“主权”有所追求。但两岸无法切断的政治、经济、文化、血缘关系及美中对峙的大背景,令台湾越是想追求独立,越无法“自主”。

翻开台湾在历史上的过往,从荷兰、西班牙统治时期,到了明郑、清朝,乃至于日据时期,甚至是民国政府的到来,台湾这座岛屿的命运可谓受尽外力支配,皆非自我能够作主,若说台湾人对象征拥有主体性的“主权”有所追求,甚至到“迷恋”的地步,看看台湾一路走来的经历,不难谅解,毕竟,谁不希望能成为自己生长土地上的主人。但话说穿了,两岸无法切断的政治、经济、文化、血缘关系,以及美中对峙的大背景,台湾越是想追求“独立”,注定越无法“自主”。

台湾对主权的畸恋

如同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接受多维新闻网专访所言,“独”是一种哲学概念,没有人不想当家作主,统一的论述当然说不过独立。因此,不论是“人民当家做主”还是“台湾人出头天”,在历次台湾大选当中都能看到候选人对此议题的操作,也往往能够奏效、甚至左右成败。究其根本,对从未尝过“主权”滋味的台湾而言,主权代表着自身命运不再受他者左右,进而令“主权”与“台湾人的尊严”交互捆绑,哪怕候选人的民调与施政满意度再低,均能借由主权议题的操作,在选举上争取到相当可观的支持度。

蔡英文携手赖清德在2020年台湾总统大选中豪取817万票高票连任打破纪录

特别的是,台湾在主权问题上的膝反应对象似乎仅止于对岸,就如同中国大陆外交部或国台办声明台湾是中国一部份时,台湾官方会厉声以“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做出回应,民间也充斥“台湾不属于中国”的怒吼。但在日本侵占钓鱼岛,或各国侵犯南海主权时,如今的蔡英文政府便显得十分低调,民众则恍若未闻,甚或不认为对台湾主权有所侵犯。例如,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南海诸岛局势逐渐紧张,蔡英文直到2021年3月才低调宣示主权。台湾政府与人民对主权的选择性迷恋与捍卫,似乎发展成一种畸恋。

断不了的两岸关系

然而摆在政治紧张的表象下,细究本质,两岸终究难有脱钩的可能。除了经贸、文教交流的紧密联系,大陆更是早已对台湾人的“日常”造成全方面的影响,举凡“小红书”“入侵”国高中生成为话题、陆剧时常占据台湾戏剧排行榜前段、抖音的年轻用户、用淘宝团购大陆零食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许多人赴陆工作,除了更高的收入水平之外,也希冀大陆能成为实现自我的更大舞台。

至于经贸方面,2021年2月菠萝事件突出的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台湾官方宣称农产品外销增长的同时,台湾农产品出口绝大多数乃是循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收清单管道销往大陆,更不用说在全球航运业走入谷底的新冠疫情期间,台湾的航运仍能蓬勃发展且盈利,主要也是因为两岸货运的支撑。

中国大陆暂停凤梨进口,引发两岸争端,也凸显两岸经贸难以脱钩。

台湾是一座仰赖贸易的岛屿,中国大陆是距离台湾近在咫尺的全球巨型经济体,仅此而言,就断无脱钩的可能。就算“脱钩”起源于美国对中国大陆的政策,但目前也只是在尖端科技或者国防军事上有所剥离,整体还远远谈不上脱钩。据台湾财政部统计,2020年台湾出口中国大陆与香港货物占比,达创历史新高的43.8%,更显示出这个事实。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还曾引起两岸究竟“谁更需要谁”的激烈争辩,事实上,这不过是回避两岸无从脱钩的假议题。

愈求独愈不自主

在外交上,北京向来将台湾视为核心利益,对台独没有任何斡旋妥协的空间;加上两岸经贸往来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深刻,既然彼此事实上有如唇齿相依,便不可能永远不处理悬而未决的政治问题。但台湾方面对两岸政治谈判始终抱着“拖延”心态,之所以会如此,除受两岸分离的客观环境,以及台湾政客的选举操作影响外,更重要的是美国“挺台”的想象未曾中断,令台湾追寻主权的氛围,不断受到推升及固化。

尤其美国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任内反对华的交往政策,台湾这座“理念”与西方相近的岛屿,一下子成为了挑衅的利器,台湾为谋求独立的“机会之窗”同样甘于被推上浪尖。于是,台湾把这样的“过分期待”化为对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关注,一夕之间川普在远在海洋另一端的岛上多了无数粉丝。这凸显了台湾人心里十分明白,就算不计入北京实力的提升,光是两岸切不开的经济与文化脉络,只凭借“一厢情愿”,根本无法真正寻得独立。

美国2020年大选引发台湾高度关注

台湾孤注一掷般地寄望西方世界,但美国真的会为了“理念相近”,而不惜一切帮助台湾独立吗?理性会告诉台湾人,这是不可能的。但为了“台湾主权”这枚未曾拥抱过的明月,而拒绝统一、乃至实现“台湾独立”,台湾情感上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作为最强力的后盾与保障,而为了维持这份“呵护”,台湾对美总显得诚惶诚恐、患得患失。因此,当天文数字般的军售金额,以及含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牛肉送上门来,台湾也不得不笑着吞下肚。

美国当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挺台湾”,例如在口头上为台湾撑腰,但能达到多少实际效果,恐怕也仅止于点到为止。毕竟,比起踩到北京红线而令美中关系必须摊牌,口惠但实不至,是最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台湾牌”打法,让是否承认台湾的主权地位问题,充满模糊及弹性的空间,如此一来,北京不好过于躁进,台湾也会因此不断为之摆布。美国新任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2月被问及美国是否仍支持“一中政策”时,即强调美国的政策并未改变。最终,台湾人希冀在美国的羽翼下“独立”的愿望不仅难以实现,反而在此过程中丧失了自主性,彻底受制于人。

台湾是时候面对了

说到底,台湾之所以闪避谈论两岸问题以及台湾定位的终局,最核心的关键仍在于忧虑自身主体性遭受剥夺。但主体性不是只有主权而已,它应该有更多具体、贴近人民生活的内涵,正如同新党主席吴成典接受多维新闻网专访时所言,“台湾方案”其实是一纸空白授权,在两岸问题获得解决的情况下,台湾能获得什么?主体性能有多大的保障?又有多少国际参与空间?如果不去谈,又怎么会知道答案?更何况往另一边看去,对于独立以及主权的追寻,始终无法脱离对美国的依求,必须以自我主体性交换美国对台湾安全的保障,“为了主体性而牺牲主体性”,台湾人已经陷入了矛盾却不自知。

因此,多维新闻网借由“方案台湾”的假设命题,既非承接北京抛出的绣球,也非对矮化台湾进行倡议,倘若两岸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继续扑朔迷离,又备受台湾政客为了政治利益而操作,被塑造出的“恐惧”主导了台湾的思路,不仅不利于两岸问题的最终解决,更大有可能酿成不必要的灾难。

面对台湾终局的方案,吕秀莲有过分析,张亚中亦有看法,通过此次“方案台湾”的讨论,盼能抛砖引玉,台湾彼此不分蓝绿,共同摸索既不失台湾主体性、多元观,也能维持两岸对等的解决之道。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民主”为傲的台湾,对于两岸关系的诠释,乃至于未来发展何去何从,都不应只有一种声音存在。台湾,是时候面对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