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一双李宁鞋炒到快5万!穿了长生不老? /

一双李宁鞋炒到快5万!穿了长生不老?

我们看完都傻了……还有这种事情……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早在世纪90年代,制鞋工业早就迈入了一个流水线标准生产流程,也就说,鞋子在如今绝对绝对绝对不是什么稀缺品,也不可能,不应该成为稀缺品,只要生产线一开,不管你要几千双几万双都可以做出来。

而荒谬的现实却让我们完全看不懂,竟然有大把的人参与了炒鞋这个事情,而且时至今日,因为时局,这股风气竟然从欧美圈蔓延到了国货?

李宁现在有多火无需多说,很多爱国网友纷纷开始购买李宁的运动产品,这几天清明长假,更是人山人海的排队。

到处是排队,我们也是醉了。

这是北京西单,不排队根本进不去。

到处是长龙……

当然,国货能受到追捧自然是好事。

问题在于,炒鞋的显然也把目光盯上了这个,大家觉得李宁的一双运动鞋卖多少价格合适?200?300?500?1000?2000?

可能很多人都能接受李宁运动鞋卖到1~2千,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一双李宁运动鞋可以卖到近5万你怎么看?

这双鞋子有几个情况:

1、此鞋乃2016年发售,并非最新款。

2、当时全球好像限量100双。

3、不知道为什么这双鞋子又被炒起来了。

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最新的韦德之道9马上就要发售的缘故:

连带韦德之道7也一并提价到3万!

要知道,这些鞋子的发售价格是1700啊……

我们很难想象李宁的鞋子已经被炒到这个价格。

那么是否是完全的炒作?几乎没人买?不,我们更惊讶的看到不断的有人出价……

页面显示仅有42码,付款后7天内到货,售价竟高达48889元。而该鞋参考发售价仅1499元,涨幅达31倍!

又如李宁韦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1.5码最高售价为29999元,相比发售价1699元涨了近17倍。同时,最近购买数据达270条,刚成交一笔。

其实细数鞋贩对于李宁的炒鞋历史,并非偶尔,但是在最近显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毕竟国货的关注度高了,很多老款的鞋子的价格已经被炒到看不懂的地步。

比如长安少年,惟吾pro。

这鞋子当初很多网友是699入的,现在多少钱?不要眨眼…已经5000多了……

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发售价格499的安踏:

看看现在多少钱……

安踏篮球鞋,发售价格1299:

现在8千……

疯狂到什么地步?一位球鞋行业多年从业人员李超(化名)表示,这段时间的行情非常“神奇”。在他的朋友圈里,做国货的同行不断刷屏“求货源,加价拿”。有同行一口气扫了10多万元的货,赚回了一辆车钱。

很多网友完全看不懂:

其实这个事情早在2019年,央视就看不下去了,还专门做了一期节目,猛批炒鞋,但是没想到2年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这到底是谁的原因?

央视找到了一个球鞋收藏的大V来披露这个市场:

不管是2021年,还是2019年,几乎不定时的就出现一波鞋子疯长,他也遇到了,也是看不懂。

以这双鞋子为例,发售价直接翻倍,然后继续炒到了8000多:

翻倍的鞋子超多……

2019年应该算是炒鞋最疯狂的一年:

从几千涨到几万的鞋子比比皆是:

甚至很多其他资本圈的大佬都纷纷转投炒鞋,理由只有一个,太疯狂了。

很多炒鞋的基本上一年10万利润打底:

不过也有亏损:

根据历史数据,最夸张的一双鞋子跌了90%。

1399元跌到149元。

不过炒鞋的超高利润让很多人前赴后继,下面这位甚至本身是一家制鞋厂的老板,一双鞋子可以赚4000元。

而这个4000元的利润按照正常工厂订单,要2000双鞋子才能赚到。

很多炒鞋的基本上都紧盯着限量版这种,一般不对外大批量发售,需要抽签摇号数次才能买到。

一旦买到就是赚到,那些没买到的,分分钟翻倍给你利润。

那么前面我们提出的问题,炒鞋的为什么那么疯狂,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利润实在太高。很多大学生也加入这个行列:

那么怎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很多炒鞋的一语道破,问题还在于品牌方,如果任何一双鞋子的出货量大,那么根本就不会有炒鞋这种事情。

与古董、字画等传统收藏不同,球鞋的收藏价值来源于时尚潮流的附加价值。潮流,顾名思义,涨潮快,落潮也快。在这个时尚潮流急剧迭代的年代里,爆款与地摊货,往往就是一夜之隔,一旦没人接盘,自己就成为了被割的“韭菜”。

此外,鞋是一种标准化、制造难度很低的工业品,以假乱真并非难事。产量无法控制,大肆炒作蕴含着多少风险,大家心知肚明。央视也急了,这股风气不遏制住不行:

简单来说,炒鞋可以几句话总结:

1、基本存在于年轻人群体。超过35岁的球鞋追捧者数量断崖式下跌,基本上对于球鞋的热爱都是年轻人群体,学生居多。

2、炒鞋的“基本盘”是年轻人并不理智的消费观,我们曾经问了几位网友,很多月入不过万的年轻人都觉得一双8000元的鞋子是合理价格……甚至可以不用考虑吃喝问题去买鞋,正式由于这些我们认为已经不理性的消费观成为了“炒鞋的最后接盘者”。

3、有接盘者,那么厂商首先带头,不断的推出各种所谓“限量版”,故意做少,不断刺激那群不理智的年轻人去追捧。

球鞋的初始发售是一级市场,发售后其他渠道的转售被称为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价格由球鞋品牌方决定,二级市场价格则会随着购买者的喜好和供给关系出现波动。

品牌方,可能是“炒货”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如,新鞋发售时,几乎大多数品牌方深谙“爱鞋一族”对高端球鞋的需求心理,会通过饥饿营销的方式限量供应新鞋,从而带动球鞋讨论热度和其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攀升,进而通过二级市场的热度引领,拉动球鞋的销售,在一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4、资本/鞋贩纷纷入场,借助厂商的限量东风,开始肆意赚取年轻人的钱。甚至一双不热门的鞋都能炒翻倍:

我们也看到“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交易平台进行“炒鞋”的行为模式已经和证券市场的交易模式极其类似。目前各“炒鞋”平台还游走在黑与白的边缘,尚待监管部门给予更明确的规范与指引。

而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推波助澜,为炒鞋平台、年轻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在逐利的贪婪+部分消费者使用消费贷越来越不理智,一旦‘炒鞋’失利,贷款逾期归还,最终可能会影响个人。对金融机构来说也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坏账,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而平台或个人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成都鞋圈绰号“刘饼干”的“大佬”鞋商在2019年7月轰然倒下,被警方刑拘,涉案上千万元。不少交了钱等待从“刘饼干”处拿货的鞋贩,都曾想凭借炒鞋“一夜暴富”,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一些国产品牌的骚操作也让我们看不懂,原来可以用的优惠现在都取消?

唉,真的,管管这个事情吧,其他不谈,起码年轻人的消费观不能再这么畸形下去了,很多人一边叫着生活苦,赚钱难赚钱少,一边又不断的被洗脑去购买根本不符合自己消费能力的产品。

炒鞋,该降降温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