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美开始斗争 他们都只是被动方 /

中美开始斗争 他们都只是被动方

西方肢解华为的战略以及香港修例作为反制的事件,在20年前一件在美国Walmart市场出售的超低价中国制产品,其实已见端倪。(汤森路透)

卢斯达评论文章:后世的历史家,会否真的如时人所笑,视香港人陈同佳和潘晓颖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从有限的角度来看,陈同佳确实是引发一切的开端,但如果将责任简单归咎一单犯罪事件,等于任由更重要的责任方逃之夭夭,隐形于历史批判。

世界巨变其实无关陈同佳甚至《逃犯条例》

陈同佳在台湾杀害女友,逃回香港,香港法律只管香港发生之罪案,台港之间则无引渡协议。

于是香港政府想修订《逃犯条例》,引渡陈同佳回港受审。然而香港人群起反对,警察强烈镇压,引致香港近世以来最严重动荡。

西方与中国的关系,又好像确是因为 2019 年而急速转坏。英美国家开始制裁香港及中国官员,而中方也在自己范围内“反制”。祸肇陈同佳,这就是一般人接收到的现象。当权者似乎亦乐于如此,要不就把责任推到台方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而拒绝引渡,只愿司法互助。

陈同佳已经被历史利用完毕,确实不再重要。(汤森路透)

近代香港青年沦落

陈同佳和潘晓颖在命案时的处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都是社会大环境的折射。潘晓颖死前 20 岁,在香港回归中国的 1997 年出生。陈同佳则约小她一岁。据说潘晓颖家景不错,就读赤柱圣士提反书院,学校声誉不错,但她没有沿路向前,中学四年级时她离校转读职业训练局的美容课程,后来则读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银行及金融高级文凭课程。

20 世妃末,亚洲金融风暴重创香港,政府以推动“知识型经济”为名,大肆扩张专上教育,即是正统大学学位之外,开设一大堆认受性成疑的“副学士”、“高级文凭”学位,以“进修、自我增值”的伟光正文宣,引诱不少前路茫茫没有经济出路的港青入局。后来副学士政策也经常被批评在职场世界认受性成疑,学生和家长花在读书的钱,似乎没有太大回报率。

巧合的是,凶手陈同佳也是读商科副学士,但没读完就退学。陈同佳于深圳出生,后来随家移居香港。这两个人,其实是当时整个学位泡沫经济的受害者。陈同佳可能还能说是“正常发展”,潘晓颖则误入歧途。在香港,往往是出身良好的青年,都会因为社会对青年阶层的冷漠无闻,而不幸成为边缘青年。两个边缘青年,行事脱线程度也可能互相影响。潘晓颖和陈同佳在同一间公司工作而认识热恋,但感情最终减退,二人打算去台湾旅行挽回感情,情到浓时,也许亦心软了,竟向陈同佳透露自己怀有骨肉,但骨肉是另一个人的,于是陈同佳暴怒,之后的都是历史。

除了是一宗无预警的情杀案,又牵涉巨大的中国人口移入政策 (单程证)、冷漠而近乎隐形的青年政策、学位泡沫化。甚至整个产业单一化亦是远因而一。港英时代最后三十年,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虹吸力和港英政府政策,制造业外流到中国,而香港则兴起士绅职业和阶层,专业人士开始增加,但如果做不了社会栋梁,反而不知道能做什么。楼价物价像火箭一样向上,富穷悬殊开始扩大。陈同佳是低层,但在几十年前大概都可以做工厂和劳力活,但这些工作在今日香港已经不吃香,甚至不再存在。

至于潘晓颖则可能是出身中游,但之后不幸跌入下游,这两人才相遇。在这宗情杀案之前,甚至他们出生之前,一切因缘似乎已经慢慢具足。

华为才是重点?

再者,陈同佳案其实不是引致《逃犯条例》的主因。第一背景首先是权贵阶层用香港走钱洗钱已久,中国想找方法封截。第二背景是修订条例推出不久,美国通过加拿大拘捕了华为太子女孟晚舟,为了增加拯救华为的筹码,华洋杂处的香港被单方面动用改造,要成为外国重要人士的捕兽器。

这当然没有确切证据,不过有环境证供,即孟晚舟被捕 (2018年12月1日)到香港推出修订《逃犯条例》的消息 (法案公布日期为2019年3月29日) ,一前一后,极为接近,几乎令人想到两件事存在一种因果关系。路透社则认为,条例是由中国中纪委提出,香港特区受命推动。预期中特区政府成功修订之后,在香港捕捉要人,就可以移送中国审理,这对于拯救华为心切的中国,大概是吸引的图景。

至于为何《逃犯条例》会引起极大反抗,又要说回自2010年之后,政府几乎不理会和平示威,而且政治上法律上日渐强硬,2014年、2016年不管是追求民主,还是保卫本土民权,都被惩治体系大力硬下去,香港就此渡过日渐分化、没有和解的十年,最终压力窝炸开来。

最终香港的事情,其实是中美两国你来我往下的牺牲品。跟香港人抱持激进还是保守政治观行动观,其实亦无甚相关,始终是大气候决定小气候,没有反过来的。解放军背景的华为是中国扩大海外影响力的旗舰,美国出手前大概已做了大量搜查功夫,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在陈同佳潘晓颖还是小孩之时,大风已经在酝酿之中。至于中美之间的问题,现在看来是政治,起初却是分赃不均。

为了增加拯救华为的筹码,华洋杂处的香港被单方面动用改造,要成为外国重要人士的捕兽器。(汤森路透)

陈同佳只是偶然的借口

两国“结合相恋”始于美国要围堵苏联,而与反苏的中国一拍即合,之后美国扶持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即使发生了六四事件,美国亦不回头。到中国风山水起入了世贸,世贸各国开始在心里抱歉中国没保护好外资知识产权,中国得到了别人的市场,自己的市场却相当封闭。外资要入去做生意,要国企渗股,坐党委,强迫转换技术,还有国企补贴的企业到外国市场不公平竞争,凡此种种,由企业组合主导的西方政府年过一年,逐渐由亲华派转换到反华派。

西方肢解华为的战略以及香港修例作为反制的事件,在二十年前一件在美国Walmart市场出售的超低价中国制产品,其实已见端倪。为什么可以那麽便宜?这中间的差价,尔后引起的权力不平衡,经过时间催化,最终成为复杂的政治斗争,并且席卷世界。

所以从最终的高空看来,香港发生的事情,是命运的平淡安排,有历史的必然性,陈同佳潘晓颖凶案,虽然情节激烈狗血得多,却只是历史的偶然。没有陈同佳,类似的斗争亦只会以其他方式上演。因为中美的利益问题,是必然存在的历史动力推出机。

等于一战前夕,民族主义刺客没有成功杀死斐迪南大公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巴尔干半岛就会和平吗?欧洲各国就不会以此为借口对彼此开战吗?不会。所以陈同佳现在投案无期,住安全屋生活无忧,看来十分荒谬,但其实大历史是不在乎,因为斗争只需要一个借口,一旦斗争已经开始,借口就可以抛弃。陈同佳已经被历史利用完毕,确实不再重要。陈同佳都不重要,更不用说香港人如何反应、台方取态如何。除了中美两国,其他人都只是历史的被动方。

※作者为香港评论者/作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1-05-02 07:04
    您已点过赞
    反华都想找借口。 香港得到应有的,台湾也会,汉奸也会。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