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让6.7亿人期待的老上海究竟有多美? /

被王家卫看中,6.7亿人期待的老上海究竟有多美

今年剧迷们最期待的莫过于由王家卫监制,胡歌、马伊琍、唐嫣主演的《繁花》了。

这部剧从去年宣布开拍,就以一种近乎强势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王家卫“首部电视剧作”,原著获“茅盾文学奖”,男女主都是“实力派演员},视觉总监鲍德熹还曾获过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如此阵容,可以说是顶级配置了,所以《繁花》剧版公开导演、演员后,超话阅读已达6.7亿。

除了阵容强大,《繁花》的故事也非常吸引人,金宇澄用男欢女爱的故事勾勒出大都市变迁时的风俗人情,还原了上海60年代到90年代的沧桑变幻。

而且《繁花》还用了地道的沪语作为创作语言,演员自然也是上海方言飙戏,就更让人对影视剧作产生了浓烈的好奇。

不过传言因疫情关系,停拍过一段时间,具体播出时间目前还未官宣,瞧妹当然希望这部剧能如约而至啦。

虽然目前还看不了剧,但《繁花》里呈现出的那个充满了风韵雅趣的上海,它就在我们眼前。

老旧的弄堂街巷、被梧桐拥吻的小道,呈现了魔都的另一面,它瞬就能把人带到曾经的那个黄金时代里去。

走进《繁花》取景地

老城区的繁华旧梦

《繁花》原著金宇澄曾说过:“上海的精神的代表是小马路,曲曲弯弯的情致,有遮有盖,有骨有肉,回眸之媚,绿肥红瘦。如今上海的设计,还有衡山饭店门前的6路相交,已经没了以前的味道的”。

小红书?? Kyle脚步不停

正是那种对老上海深重的怀念和爱意,才有了这部《繁花》,也才迷住了对城市时光交错感有着很深执念的王家卫。

这一次,剧组深入上海,去到那些被时间悄悄隐匿的地方,在宝山路、宝源路一带都有取景,由于目前剧照和预告都还未出,所以更多拍摄地还得再等等看了。

在那些老旧的弄堂里,墙面斑驳,电线交织,晾衣杆向外悬挂,这里就是魔都的B面,那里充满了市井气息。

小红书?? 陈小司

虽然,如今满眼都是些时间留下的残垣,宝山路,还有附近的宝源路、宝通路,也无法避免被拆迁的最终的宿命。

可属于那里的过往,并不会因此消失殆尽,因为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将它的故事讲述。

宝山路由于的南端靠近北站,当年建成后不久又在此设立了“商务印书馆”,很是繁荣,车水马龙,人群涌动,华灯初上,更是喧哗一片。

但在1927年四一二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宝山路受到重创,战后不少区域都成了贫民窟。

除了历经战火,宝山路还是郁达夫、瞿秋白、郭沫若、老舍等文化界人士的活动场所,因为毗邻商务印书馆,大部分住宅由商务承租,那里就成为了书馆职工居住。

小红书?? Florian

弯曲的街巷,在挨过了枪林弹雨和亲历了黄金时代后,恢复了平静,也逐渐被时代湮没了,好在《繁花》即将为我们开启这尘封的岁月。

小红书?? 水果味儿

当然,在上海,像宝山路、宝源路这样,承载着厚重历史和几代人生活记忆的地方还有很多,走进这些老路,一切就会像步入时空隧道,那个令人沉醉的人文上海,随即被勾勒而出。

今天瞧妹就要跟大家的分享一些充满了旧上海年代感的地方,重温当年的繁华如梦。

旧时光里的那条马路

寻觅上海故事

上海最有情调的模样,总与梧桐、老租界、名人故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化在此汇集,孕育出了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魔都。

/武康路&武康大楼/

因为武康大楼,武康路应该是上海老街里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具个性的那一条了。

武康路原名福开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闹中取静,神秘而优雅。

在梧桐婆娑,一千多米的武康路上,有大约30处名人旧居,沿线可看到法国文艺复兴、西班牙式等风格的建筑,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

武康路上的C位“武康大楼”,又叫诺曼底公寓。

1924年,法商万国储蓄会邀请世界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建造了这栋住宅楼,整栋楼有着浓郁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像个小熨斗。

曾经大楼所在地的地段一般会以法国地名作命名,所以武康大楼建成后,就以法国塞纳河下游的半岛诺曼底命名了,被称为“诺曼底公寓”。

抗战结束后,孔家二小姐孔令伟一掷千金买下该楼。

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武康大楼”,之后的多年,它成为老上海文化巨匠和名媛们的汇集地。

/宋庆龄故居/

武康大楼对面,一栋红瓦白墙的优雅小洋楼就是“宋庆龄故居”,百年洋房带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显现出一种特有的历史底蕴。

纪念展厅中展示了宋庆龄先生的日常起居生活,还有不少手写书信,让人看到了她为世界和平和妇女儿童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武康路&密丹公寓/

在武康路与湖南路的交界处,有一栋灰色建筑,它紧邻巴金故居,自1931年由德国建筑师建造以来,小巧别致的密丹公寓已经历了90风雨沧桑,但依旧保存完好,风韵犹存。

密丹公寓采用了30年代最为时髦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又由于山墙呈曲线形,加上多变的卷涡,瞧上去很是别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多公寓都出租给了社会名流或富豪居住,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生前就曾居住此处。

小红书?? Allen Yuan

/武康路&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号,就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了,在这栋老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半生的悲欢,同时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

故居可以看到当年巴金写的家书,字句之间,情深义重,从前车马很慢,所有的牵挂与思念都寄托在了一封封家书中,看一眼都让人热泪盈眶。

除此之外,在巴金老先生的居所内还珍藏着他阅读过的众多国内外书籍,让人赞叹不已。

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一只活蹦乱窜的猫咪,瞧上去很是软萌。

/武康路&罗密欧的阳台/

武康路,即有岁月风霜的浮光掠影,又有梧桐树下的法式浪漫。

在武康路中段,有一栋红瓦屋顶的建筑,这栋洋房最有趣的设计就是那个梦幻小阳台了。

小红书?? SummerGarden

上海作家陈丹燕在散文《旧屋》写道:路边的一栋黄色的小楼,我猜想是意大利人造的,虽然如今已经那么那么旧了,可罗马人那种暗藏杀机的浪漫,还是深刻地留在了那房子在阳光中的阴影里。不知道是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的阳台。

有了这样一段故事,从此,这里便引得无数人驻足,不仅是景美,大家更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了。

/山阴路/

山阴以前是绍兴的名字,这条马路比临近的甜爱路要幽静很多。

小红书?? Yeonee

它是一条内敛且有着厚重历史的文化街区,从鲁迅故居到瞿秋白故居,都可寻觅到文坛巨匠和伟大革命家们曾经生活、写作的足迹。

鲁迅在1933年搬到了山阴路132弄9号,三年后也长眠于此。

鲁迅故居是一栋红砖红瓦的三层建筑,外形具有他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风格。

小红书?? Lucky是个拍妻党

/思南路/

思南路,原为“马斯南路”,是上海最有故事、最有年代味道的老马路,整个街区安静沧桑,处处都透露着历史感。

这里被称为旧租界的“文艺复兴”之路,和它交汇的道路有淮海中路、南昌路、复兴中路、泰康路等。

毋庸置疑,思南路上的“思南公馆”正是这片建筑群中的典型代表。

它有英国、法国、西班牙式等风格的30栋花园住宅,鹅卵石的墙面、红色瓦顶,屋外绿植环绕,满满的复古风。

1920年,沿复兴公园南面的“辣斐德路”,首批花园大宅拔地而起。

随后的十年里,花园洋房陆续建成,吸引了大批企业家、艺术家迁入,使该地区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居停和会聚之所。

思南公馆向左,还有周公馆、梅兰芳故居,的确就像是叶晓阳所写的那样:我们只在思南路闲坐了一下午,它却时而漫长如我们一生,如江水落梅。

/愚园路/

愚园路这个名字,一个世纪以来都没变过,光看这一点意境是不容易的事了。

愚园路在静安寺的后面,道路两边都是各类精美的店铺,既有时尚感,又有复古感。

小红书?? Zjun_L

除此之外,这里的巷子里百转千寻,大有乾坤,因为曾是特务居住的地方,走到里面,就像步入迷宫一般。

小红书?? 欧阳阳阳 Soleil

当你走过愚园路上“愚园坊”,置身于淡雅的公馆中,那些久远的故事仿佛近在眼前。

/衡山路/

衡山路始建于1992年,曾是著名的贝当路,1943年10月才更名为“衡山路”。

小红书?? 迷思娜

它和武康路一样,都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

这条被法国梧桐掩映的街道,两侧保留了2000多栋老洋房。

到了晚上,衡山路就成了繁华的酒吧一条街。衡山路总在浪漫与激情,古韵与时尚之间随时切换,俨然就成了上海版的“香榭丽舍大道”。

/长乐路/

长乐路曾是上海法租界一条重要的街道,原名叫“蒲石路”,东起淡水路,西至华山路。

小红书?? 安妮

张爱玲、钱钟书都曾与这条街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在此小住、会谈、交流,一段段故事也就发生了。

这条街上有张爱玲曾住过的“华懋公寓”,还有兰心大剧院等,文化气息也是很浓郁。

小红书?? 欧阳阳阳Soleil

就算时代变迁,如今的长乐路也依旧充满了情调和烟火气。

无数的潮店在此发源,于是,长乐路与巨鹿路、富民路一起被称为是上海新的文化地标和潮流打卡地。

/新华路/

新华路被认为是上海的第一花园路,东起淮海西路,西至凯旋路,分布着百余栋花园洋房。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就已成为外国人眼中的国际大都会,中外开发商开始在新华路营建花园洋房,最终形成了著名的“新华别墅”。

小红书?? 安妮

走进这里,就像置身在了欧洲小镇,满眼都是浓浓的异域风情。

上海的弄堂美学

街巷里感受流金岁月

弄堂是了解上海市井生活的最佳地,没有摩天高楼的渲染,也没有缤纷绚烂的科幻感,留下的只有最接地气的烟火味儿。

它或许陈旧,看上去也有些残破,但它真实的模样总让人想再多看一眼,毕竟谁也不知道,哪天它就会消失不见了。

小红书?? 猪晓诺

/步高里/

步高里位于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的交界处,建成于1930年,有着最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融合西洋联排房屋风格。

走进其中,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保留着传统民居的模样,看一眼,就像穿越到了老时光里。

其实,每一座城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岁月洗礼,能保留一些曾经生活的模样,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淮海坊/

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建于1924年,原名叫“霞飞坊”,它可是名人扎堆的弄堂了。

淮海坊里,清水红砖墙面形成的建筑群,颇为壮观,与周围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

民国时期,竺可桢、徐悲鸿、巴金、胡蝶、许广平、萧军等曾居住于此,为淮海坊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深厚的文化韵味。

/蓝妮弄堂/

在这个弄堂中,有7幢造型典雅的三层楼洋房,弄堂口的地面上曾印有“玫瑰”两个字,也被人称为“玫瑰别墅”。

小红书?? ClaireCCC

短小的弄堂里,房子干净而雅致,既有欧式风格,又有现代气息。

这里的主人是拥有传奇人生的“苗王公主”蓝妮,她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秘书和二夫人。

/同乐坊/

同乐坊可以说是上海历史变迁最好的见证和上海文化地图的一个坐标,也被人称为“弄堂小工厂”。

曾经的同乐坊,拥有戏院、电影院、书店、体育馆以及众多小店铺,好是一番热闹场景。

如今的同乐坊,在保持上海传统民族工业厂房特色的基础上,注入了“文化、休闲、创意”的元素,更加活泼,尤其是每年的圣诞市集,年年都是爆满。

小红书?? 樱桃大侠

/田子坊/

田子坊大概是所有弄堂里最具人气的了,1998年前,它还是一个马路集市,之后因“马路集市入室”,路面重新铺设,才有了焕然一新的模样。

田子坊内拥有不少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热闹无比,每到周末都是人群涌动。

在一个闲散的下午,漫步弄堂,空气中飘散着浓郁的咖啡香,就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了。

而且白天逛田子坊和晚上去,又是不一样的感觉了,暮色里的弄堂,更有市井的感觉。

逛完了弄堂和老街,自然是要寻一些上海地道美味来吃的,小笼包、生煎包、蟹粉面、黄鱼面、炸猪排......

听着是不是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悠闲的逛吃逛吃,这才是打开上海的最佳方式。

一座城,一席酒

辗转半生,尽看繁花

愿阿宝如期而来,愿你已见老上海最美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