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汶川地震13周年:99个泪流满面的瞬间, /

汶川地震13周年:99个泪流满面瞬间 幸存者如今

本文综编自校长传媒、南小熙、 余老师、中华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天是2021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3周年。

13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69227名鲜活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刻。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地震经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方(地理坐标为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地震最大烈度11度,地震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全国25个省(区、市)有明显震感。

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影响范围涉及全国10个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其中四川、宁夏、陕西、甘肃及重庆5个省(区、市)受灾最为严重,共有4467个乡(镇)的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达50万平方千米。四川全省有20个市(州)不同程度受灾,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涉及6个市(州),其中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都江堰、青川等县(市、区)受灾最为严重。

地震原因

5·12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

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巴颜喀喇地块和中国东部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和构造。

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灌县-江油断裂(前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中央断裂)和汶川-茂县(后山断裂)及其相关褶皱之上,5·12汶川地震发生在映秀-北川断裂之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映秀-北川断裂全新世(10000年)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性,其长期地质滑动速率小于每年1毫米。

GPS观测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的现今构造变形也是以逆冲和右旋剪切为特征,但变形速度不大。

因而,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

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

伤亡情况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其中,四川省遇难68708人,失踪17923人。

四川除攀枝花市和宜宾市之外的19个市(州)均有人员遇难,尤其以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广元市因灾伤亡严重,5个市(州)人员遇难均超过4000人,其中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伤亡均超过万人。

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5462人遇难,5·12汶川地震中被毁的北川县城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离震中映秀东北方直线距离250公里之外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5·12汶川地震造成4个社整体掩埋,780余人遇难。

5·12汶川地震还造成人员受伤和被埋。

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灾区伤病员1336621人次,其中累计住院治疗90066人;共向20个省转运伤员10015人。

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灾区从废墟中共救出83988人。

13年的时光倏忽即逝,伤痛却永志难忘;多难兴邦,悲痛会变成力量。

向在汶川地震中被掩埋的生命,致哀。

13年前,99个泪流满面的瞬间

谨以99张图片纪念我们共同经历的那场灾难以及灾难面前国人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空前团结。

1、从废墟中的营救的3岁儿童郎铮向解放军叔叔敬礼表示感谢

2、都江堰一栋倒塌房屋下,一名被压的女子正在等待救援

3、都江堰一小学,赵建中抱着9岁儿子的遗体,失声痛哭

4、这只手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

5、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予死去妻子些许尊严

6、江油公安局一名普通的民警,将她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了父母照料,却义务地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7、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一所在地震中倒塌的中学废墟中,一位母亲在呼唤尽快救出被埋的儿子

8、两位母亲在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废墟上等待孩子的音讯

9、众多贵阳市民在“贵阳妈妈”招募点争相索要孤儿认养表

10、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一名心理辅导者把一位小朋友紧紧搂在怀中

11、路被堵了,解放军背着食品和步行前往映秀镇

12、一名等待孩子消息的家长看到一名遇难学生的遗体被抬出后,奋力向前冲去

13、救援人员在汶川县映秀镇抢救一名腿被砸伤的中学生,旁边是她焦急的母亲

14、我们活着,因为这一艘生命之舟……

15、亲爱的,坚持住,别放弃...

16、想起一首歌: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17、站在废墟中看震后的家园,那一种心酸谁说得出

18、看那哭红的双眼,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

19、一名母亲在废墟之中守着她孩子的尸体大声哭泣

20、孩子,这个世界对不起您…愿你快乐在天堂…

21、孩子,你好可爱!但是你长大了你要记得今天 ....

22、受困者亲属坚守废墟期待奇迹

23、那些无名的献血英雄们

24、到处都看见这样焦急的寻人....

25、老天,你为什么要惩罚孩子

26、有很多个许三多,有许多的不抛弃,不放弃!

27、日本搜救人员向遇难者遗体默哀

28、不抛弃,不放弃!!

29、就这样阴阳相隔...

30、奋力抢通生命之路!

31、但那个噩耗,叫人怎么开口?

32、这个叫陈坚的男人:“我是北川大地震的,说不幸运又是很幸运的人。我觉得我从死神的手中逃回来了。他们很多没有我运气好。三块预制板把我压在底下,使我不得动弹。我三天三夜没有吃一颗粮食,只喝点水。我觉得我命还是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不想放弃我家里的每一个人。我要坚强,我一定要坚强,我必须要坚强,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我要对得起他们。我要对得起他们对我付出的那么多的好。我希望你们一样,不要在任何困难面前被吓倒。”

33、姐妹,坚强些!你要挺住……

34、疲惫……

35、角落里曾经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水泥板里几乎不见钢筋……

36、愿天堂里没有地震

37、书包还在,人却天隔……

38、蓥华镇中学有一位叫邓清清的漂亮女孩,她遭遇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中,为战胜黑暗和恐惧,她打着手电筒默读课本为自己壮胆,用她的坚强战胜了死神,终于被成功营救出来

39、众志成城,一切都是为了生命!

40、这是求生的欲望,活下去的信心。

41、一个失去了儿子,也失去了孙子的老人,那一脸的悲伤……

42、书包仍在,孩子你在哪?

43、孩子,回来啊,爸爸想你....

44、从紧握的拳头,你看见了什么?如果他活着,他一定是个好学生....

45、实在太困了...

46、曾经那座弃满生机的城市,顷刻成为废墟……

47、废墟中救人,余震突然发生,为了保护救援人员,消防指挥部立即下令:所有人员暂时撤出。这时,绵竹消防兵荆利杰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双膝跪倒,哭着大声喊道:“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48、怎一个惨字了得!上天,你怎么这么狠心?

49、孩子,别哭,别哭...你哭,我也想哭!

50、父亲为救儿子切断老伴遗体...

51、呼唤生命

52、遗体找到时,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当巨大的痛苦袭来,谁还能承受!

53、三位困在大山里三天的灾民翻山越岭,艰难跋涉三十多公里终于走出大山后,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

54、看到了吗?看孩子们无助的目光...

55、都累了

56、汶川地震过后,受灾严重的映秀中学成为一片废墟

57、央视朝闻天下的主播:赵普 几度哽咽播报地震灾情

58、北京天安门广场,数万名民众自发聚集到广场为地震受难者悼念,一名哀悼者默哀后高呼口号为灾区受难人民加油

59、绵竹新和村,14岁的徐佳玲在邻居家的衣柜前梳头

60、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成都天府广场降半旗志哀。四川省万余人为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

61、2008年5月18日,北川茅坝小学,李月被困废墟70小时后被截肢救出。李月从去年开始学习芭蕾,梦想做一名舞蹈家。营救时,她的左腿被卡在废墟中,救援人员不得不决定现场为她做截肢,期间她一直叫着:“我不想失去腿!

62、北川县擂鼓镇,一位老人走过满目疮痍的街道

63、北川,抱着孩子遗体的父母。6岁的林京荣和王可的遗体在北川曲山幼儿园的废墟上同时被她们的父母找到,两个孩子生前就十分要好,所以林京荣的父母林卜芝、晏宝珍和王可的母亲商量后决定将两个孩子安葬在一起,让他们在天堂也能一起做伴,不再孤单。

64、程林祥背着17岁儿子程磊的遗体回自己的家乡水磨镇。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书的程磊,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65、成都众多出租车司机加入志愿者大军

66、一对夫妇等待孩子的消息

67、广州一乞丐先后为汶川灾区捐款4次

68、天安门广场默哀后的画面

69、孤儿,孤儿,你的明天将如何?这个孩子的妈妈死前留下了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70、川人不曾负国,国人绝不可负川

71、孩子,别难过,我们将一起重建家园!

72、他们,都还过得好吗?

73、三位家属在废墟中挖出亲人的遗体后,失声痛哭

74、相互扶助…

75、一对新人在石家庄火车站献血。祝福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76、距震中最近的都江堰市受灾非常严重,一对母女相拥哭泣

77、这位老师,在最后时刻,做出了一个护住学生的姿势,但是,她们都去了

78、太累了……几十个小时都在努力

79、四川人民谢谢您的爱!

80、一位村民因3位家人生死不明而焦急痛哭。这个时候,一辈子营建的家在哪里?

81、记者边采访边哭

82、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逃出生天

83、孩子,愿你在天堂快乐

84、一个让人动容的捐款人,不用质疑,她,就是一个农民工!

85、在广州生活阿拉伯人向灾区捐物资。

86、这是爱与希望...

87、寻亲,牵挂

88、失散姐妹灾后重逢。

89、新郎取消休假,前去救灾,而新娘举行一个人婚礼

90、谢谢亲人们的救命水

91、一个从汶川县灾区步行出来的孩子。

92、我们曾经以为她是骗子……在灾难面前,她是爱心大使!

93、这一生,不离不弃

94、2008年5月12日深夜,1300名的哥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看,这双忧心的眼睛……

95、国旗因苍生而降……

96、他们是志愿者

97、孩子,谢谢您的祝福!

98、降下去的是国旗,升起来的是希望

99、祈祷

13年后,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一转眼,13年过去了,伤与痛的裂痕处,爱亦生生不息……

逝者安息,生者前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纪念

13年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汶川大地震幸存者。

13年后,他们各自拥有着五彩斑斓的人生色彩。

13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看着他们从昔日的伤痛中走出来,看着他们用实际行动回馈昔日得到的帮助,看着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未来,看着他们露出自信与勇敢的笑容,

逝者安息,生者前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纪念!

“四川地震女孩”魏玲

被压在废墟下整整48小时,下半身严重损伤。

在此后的3年里,魏玲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术,其中包括17次截肢。

和他一起入院的幸存者一个接一个地出院,

唯有她还在一封一封地收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一次次感染,一次次切除。

直到右小腿没了,左边的一半屁股也消失了……

很难想象,当年还是高中生的魏玲,怎样熬过那段痛楚的。

能看到的只是她一遍遍地在纸条上写下:“爸妈,你们放心,我没事。”

人们亲切地称呼她“字条女孩”,后来魏玲又多了一个名字“中国的弗里达”。

因为在医院治疗那段时间,魏玲开始学习绘画,弗里达是墨西哥著名的残疾女画家。

出院后,魏玲参加过画展,也通过制作手工艺品贴补家用。

还在23岁那年,遇上了可以托付终生的另一半。

可就在我们以为魏玲从灾难中彻底解脱的时候,“余震”来了。

《每日人物》2017年曾对魏玲做过一次回访。

其中有这样一句旁白:

“灾难的记忆渐渐淡去,但她身体的疼痛并未消失。

偶像的标签随着时间脱落,对于这个27岁的高位截瘫女人而言,生活和精神的重建,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手术的伤口常常会在阴雨天发作,痛得就像“用刀在骨头里头割”。

有时还频频尿血,冬天冻疮也会从小黑点扩散到整块整块的肉烂掉。

现在,她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或是安静地坐在轮椅上。

魏玲在轮椅上看电子书(图 :《每日人物》)

如今的魏玲,每当她的轮椅被卡住,就会有一个小男孩出现,喊着“不卡,不卡”,急得掉着眼泪来帮忙。

那是魏玲的儿子,2014年剖腹产生下的男婴。

魏玲全家福(图 :《每日人物》)

袖珍姑娘汤星月

她叫汤星月,

13年前,她在地震中被埋6小时,

因为受伤,她从那时起无法再长高分毫,

成了身高只有1.3米的袖珍姑娘。

13年后,她是一名乡村音乐教师,

接过了当年在地震中遇难的启蒙老师的教鞭,

用音乐去引领更多孩子的梦想,

拥有许多她爱也爱她的学生……

作家李西闽

还记得作家李西闽吗?

汶川地震中,他被掩埋了76小时。

在他的自传《幸存者》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钢筋从他身体穿过,铁片从他左脸插入,

一次次即将昏迷,一次次用手背往铁钉上使劲刮、一次次把头往下压,让脸上的铁片插得更深更疼……”

后来他被解救,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却不曾想,每天要服用的药物,超过了十种:止疼的,治骨伤的,抗抑郁的,助睡眠的……

“只要两天不吃,就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好几次,试图纵身跃下,从他35层的家中。”

2012年,他在微博留下遗言,吞下两瓶安眠药。

幸运的是,这一次他再次获救。

“万事万物皆是千疮百孔,但总有一道光悄然照入。”

舞蹈教师廖智一点点“跪”上舞台

汶川大地震前,廖智的女儿虫虫刚刚10个月大,非常可爱。

每当廖智不开心时,女儿都会陪她聊天。

但地震夺走了女儿的生命。

她自己的脚底板也被钢筋刺穿,当救援人员把她拉出来,她亲耳听到,自己腿部的肌肉组织被“哗啦啦”地扯掉了。

为了保命,她自己签下了截肢手术同意书。

而那个在地震前就已经出轨、与小三同居的前夫,也在此时离他而去。

她也曾沮丧过:“未来很渺茫,太痛了。”

“我为什么不死在废墟里面?我为什么要出来?我要活着是这样的活着?”

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站”起来。

廖智是一名舞蹈教师,在灾难中失去所有的她,一点点地“跪”上了舞台。

伤口还没有养好,她就学着用膝盖走路。

为了给家乡受灾群众筹款,在地震两个月后就用截肢的双腿在鼓面上表演了独舞《鼓舞》。

即便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伤口感染,接受二次截肢手术。

雅安地震,她去灾区当过志愿者;

《舞出我人生》的舞台,她也曾当过“机械舞姬”;

马拉松的赛道上,她也曾一路飞奔……

后来,她和自己的假肢技师步入了婚礼的殿堂,成为最幸福的新娘。

之后,廖智相夫教子,如今还有了二胎。

她大声笑着,尽情跳舞的样子,就像从未受过伤一样。

除了廖智,还有无数划破长夜的光。

穿上军装的废墟女孩

她叫刘佳,

13年前,她在地震后的废墟中等待救援,

那抹军绿色带给她希望与安全感。

13年后,她穿上了军装,

成为了一名军医大附属医院的文职人员,

2020年,她主动申请去武汉支援,

不仅仅是出于军人的义务与职责,

更是一种昔日受助者的“报恩”,

将爱心传递下去……

父母用生命保护她的3岁小姑娘

那个连总理都给她让路的3岁小姑娘,宋馨懿。

父母用生命保护住她,却因为被困超过47个小时,永远失去了右腿。

但是多年以后,我们再次看见她,已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姑娘。

图:《封面新闻》宋馨懿和当初救他的军官王肃满

“长大我当空降兵”

他叫程强,

13年前,

率先进入灾区救援的英雄空降兵让他心生敬佩,

他成了空降兵们的“小尾巴”,

后来,送救援部队离开的人群中,

他高举着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

13年后,他兑现承诺完成夙愿,

成为了那支英雄部队中的一员,

演绎了现实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英雄的部队,英雄的人民,

英雄的传承,英雄的延续……

地震女孩佘莎

那一年,12岁的佘莎,被人从地震中救出。

2020年,她已经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一名护士。

去年,佘莎不顾个人安危,屡次向领导请命,要奔赴武汉前线。

她说,她是汶川人,她应该去。

于是,那个曾经被保护的小姑娘,如今也成了可以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庇护伞。

“敬礼娃娃”郎铮

还有他,“敬礼娃娃”郎铮。

3岁的他,在黑暗中煎熬了20个小时。

当他被解放军叔叔抬上担架的时候,用稚嫩的右手,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礼。

后来做手术,他的部分小指和无名指被截除。

此后他也曾怕黑、怕刮风,怕下雨,连上厕所睡觉都小心翼翼。

但是现在他的奖状已经贴满一面墙,2019年还站上了国庆大阅兵的花车。

被掩埋了五天五夜的少年蒋雨航

还有那个被掩埋了五天五夜的少年,蒋雨航。

救援队发现他的时候,少年已经奄奄一息。

被救起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始终回响着一句话: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2008年,蒋雨航加入上海消防部队,从此奔赴抢险救援的每一个紧急现场。

把妻子的尸体背回家的男人

那个千里走单骑也要把妻子的尸体背回家的吴加芳。

那一年,他在媒体的口中是情深义重的丈夫,在大众的眼里是“绝世好男人”。

但是,当他选择再婚,等来的不是祝福,而是铺天盖地的责骂。

吴加芳感叹道:“我宁愿没有当年那张照片,现在只想平静生活。”

2010年,在蜚短流长中吴加芳和第二任妻子离婚。之后他返回老家,安安静静地做起了农夫。亡妻的坟头,吴加芳时常会去清理。

他没能忘记过去,但是他对生活依然充满向往:“我是渴望爱情,不晓得爱情是否渴望我。”我们无从预知灾难何时降临,也无从预知命运何时颠覆,但是劫后余生的你,不应该和苦难厮守下去。

这样的幸存者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能和你说上几天几夜。想起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的那句话:“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有时候我们并非忘却伤痛,不过是学会了带着伤痛更好地生活。

“5.12”纪念日十周年的时候,《南风窗》曾经去北川地震遗址做过一次回访。

人们不会主动提起2008年的那天下午,不过也并没有刻意地回避记者的采访,只是每一次面对镜头,都是无尽的泪水。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比起追忆,我们更应该在意那些劫后余生的人。

本文综编自校长传媒、南小熙、 余老师、中华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