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如不是整齐划一 袁老走得会更体面一些 /

如果不是整齐划一,袁老走得会更体面一些

沉雁:91岁高龄的袁老走了,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沉痛悼念,这是袁老的荣光,这也是近年来唯一一位能受到亿万民众衷心拥戴的科学丰碑。

然而,当我听见长沙街头那整齐划一的声音“袁老一路走好”时,我就觉得有点怪怪的。本来大家自发地、自由地、自愿地哀思得千姿百态,就是一道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呼喊得断断续续才最真实。但整齐划一,就有点画蛇添足,甚至过犹不及了。如果袁老在天有知,我相信,他也不会觉得这种“整齐划一”是一种体面。

袁老奋斗一辈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亿万人民不要再饿肚子。91岁的袁老生于1930年,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袁老经历了各种艰难时期,他一定比所有人都深深知道,但凡饿殍遍地,绝对不是因为他的“籼型杂交水稻”尚未问世,恰好是因为整齐划一。与之相反,袁老也比所有人深深懂得,但凡丰衣足食,也并非因为他的“籼型杂交水稻”有惊天神力,恰好是因为打破了整齐划一。

团结就是力量,是指心团结,并非言行上必须整齐划一。一旦言行上整齐划一,那意味着已经没心没肺更没脑了。行为上整齐划一,必然是全军覆没。言论上整齐划一,必然是众人皆输。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整齐划一都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在对一个人的评价上,如果都是众口一词好好好,这不是什么体面事,严格说是对一个人的大不敬。就像美国总统选举一样,如果是微弱优势胜选,这个总统是最棒的。如果是以压倒性优势胜选,说明竞争对手太差。如果是以全票胜选,那就太糟糕了,说明这个总统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人民的灾难。

但凡人,无论多伟大的人,也无论有多大成就的人,只要是人,他活着的每分每秒都是很生动的,而他千姿百态的生动性是被不同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就有了不同人的看法。正是这些从各个角度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看法,生动勾绘了一个人真实的一生。如果只有整齐划一的看法,说明这个人活成了一张脸谱、一副面具、一个符号。这显然不是对一个人怀有敬意的评价。

伏尔泰说:“一个人一般会死两次,不再爱,不再被爱。”

不再爱,是这个人生命的结束,他不能爱谁了。不再被爱,是这个人被所有人彻底忘记,意味着他没有留下供万世景仰的永恒(思想、成就、精神、信仰等)。

具体到袁老来说,我不认为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等科研贡献会成为永恒,至于说他养活了中国人,更是不能细推的无稽之谈。就连袁老自己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说,“如果不大量进口粮食,中国人远远不够吃的。”

更重要的是,像吃饱了、不饿肚子了,这些最低限、最起码的人之所需,拿出来当做伟大贡献和丰功伟绩歌颂,实在是有点拿不上台面。春秋战国时代,老百姓也没饿肚子。唐宋元明清,老百姓也没饿肚子。即便把一个人扔到神农架原始森林,也不会饿肚子。无论是一家之主还是一国之君,不让家国儿女饿肚子,这是最不堪一提的人伦义务,怎么也没脸拿出来到处显摆。与之相反,如果让家国儿女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家长也罢君王也罢,倒是应该好好检讨一下,理当写几本罪己诏警醒后世。

袁老留给世人最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不是他的贡献,而是他的精神。什么精神呢?

整整七十余载,他始终如一扎根于田间地头的科研执着精神、沉迷精神、和奉献精神。袁老的这种精神,从川南到湘南,从河南到海南,从苏南到岭南,流淌在整个南国大地永不停息。

袁老的这种精神,在政治挂帅年代不动摇,在红色风暴时代不动摇,在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时代不动摇,在物欲横流时代不动摇,在动辄小目标一个亿的时代不动摇。真可谓,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袁老一开始很多年也没评上院士。这还真不能怪评审专家的不地道,这恰好说明,袁老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身上深藏有引而不发的科学家精神。因为袁老研究水稻不是为了发国际顶级期刊,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他是真的喜欢,他是真的沉迷,他是真的无我。

袁老这种忘我的科学家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浮躁时代最稀缺的信仰丰碑,这才是袁老永恒的体面。如果袁老这种精神能被发扬光大,就像梵高所言:“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就不会死去”。袁老就永远活在了世人的心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1-05-24 11:27
    您已点过赞
    袁隆平:我亲眼看见五个饿殍,倒在路上,饿死了几千万人哪。-- 油管上能搜得到
  • @ 2021-05-24 12:01
    您已点过赞
    人若想説點眞話不困難,但想讓人相信眞話那是相當地難。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