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看似不差钱的恒大,为何引发债务危机? /

看似不差钱的恒大,为何引发债务危机?

恒大的债务危机持续升级, 引发了监管层面的足够警惕。

8月19日,央行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高管,要求恒大“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这就意味着,恒大的债务危机已经不只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中国房地产甚至金融市场稳定的高度。

恒大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呢?去年恒大的负债总额为1.95万亿元,其中有息负债8000多亿元。前几年,首富王健林遭遇危机,当时万达的负债规模大概是4000亿元,和恒大的债务规模相比,那也只是小巫见大巫。

8月25日,恒大发布最新财报,上半年的地产和汽车业务合计亏损80多亿元。似乎永远不缺钱的恒大,债务危机到底是怎么引爆的呢?

过去很多年,恒大之所以给外界不差钱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其强大的融资能力,只要能从银行或者其他渠道融到资金,恒大的烧钱模式就可以永远持续下去。但是,最近几年,国内监管风向发生重大转变,为了防止地产风险向金融体系蔓延,中国开始管控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恒大的融资模式被就此斩断,由此引爆了债务危机。

图|视觉中国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专门论述过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关系,郭树清认为,“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超过当年GDP的32%。目前,中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为了防止房地产对金融系统乃至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管理层开始未雨绸缪。2020年8月,住建部和央行召开了“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约谈了12家重点房企,包括恒大、万科、融创、碧桂园等头部企业,向企业传达了“三条红线”的要求。

所谓三条红线,就是对房地产的负债提出了三个监管要求,一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三是现金短债比小于1 。按照监管层的要求,如果房地产企业触及全部三条红线,就不能再新增有息债务,如果碰到两条红线,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碰到一条红线,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0%。监管层希望通过三条红线的设置,以此降低房企的债务规模,避免房企债务规模膨胀过大,最终危及金融系统甚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安全。

当时被约谈的12家重点房企,有3家踩中了全部三条红线,其中就有恒大。这就意味着恒大无法再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现金流,而且按照监管要求,还必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对恒大而言,无法继续大规模融资,带来的最直接冲击就是,大量陆续到期的债务面临偿还压力。今年上半年,恒大的商业汇票开始出现不能及时兑付的现象,有些公司开始暂停接收恒大的商业汇票;还有部分商业伙伴被拖欠工程款或是广告费等等,恒大的债务危机开始在市场上被零零星星引爆。随着恒大开始出现违约以及拖欠账款现象,部分被拖欠款项的公司开始采取行动,向法院申请资产冻结,这可能是对恒大最具杀伤力的事情。

图|视觉中国

今年7月,广发银行宜兴支行请求法院冻结恒大地产的1.3亿元资产,虽然金额不大,但是引发市场极大恐慌,投资者担心其他银行会跟进冻结恒大资产,挤兑效应将导致恒大现金流枯竭。广发银行的资产保全诉求引发恒大的股债双杀。

虽然恒大最终和广发银行达成了和解,但是很快就有其他公司采取类似行动。8月初,利欧股份发布公告表示,因恒大地产未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广告费,公司向相关法院提请诉讼及财产保全,合计申请保全金额为人民币3.56亿元。

今年7月底,标普将恒大的信用评级从B+调降至B-,仅仅一周之后,标普再度将恒大的评级从B-下调至CCC。8月初,另外一家评级巨头穆迪,也下调了恒大的信用评级。两家公司下降恒大信用评级的主要理由,都是恒大的融资能力恶化。对恒大而言,这也意味着陷入了恶性循环,评级被连续下调,反过来又意味着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融资能力继续恶化。

恒大最终能否度过这场危机,可以对照一下几年前的万达。2017年,万达一度遭遇巨大的资金危机,但最终还是从那场危机中活了下来。万达之所以能够挺过危机,一是得益于迅速果断变卖资产,断臂求生,二是很幸运找到了有实力的接盘方,一次性将600多亿资产打包出售给了融创和富力。而最重要的还在于,万达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没有遭遇挤兑。当初乐视败局,主要原因是自身经营问题,但一定程度上也和金融机构挤兑有关。

那么,恒大能否抄万达的作业,最终度过这场危机呢?

恒大去年开始启动“降负债”的战略,通过楼市打折促销等多种手段快速回笼资金,降负债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今年6月,恒大发布消息称,其有息负债从去年最高的8700多亿元下降到约5700多亿元,净负债率降到100%以下,实现一条“红线”变绿。

但即便如此,恒大的去杠杆之路仍不轻松。今年8月份,恒大发布公报,表示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资产,新能源汽车和物业资产都在出售之列。和当初的万达一样,恒大也终于开始了卖资产自救之路。当初万达能够找到孙宏斌这样的大买家接盘,恒大也需要寻找到有足够实力的大买家。

图|视觉中国

对恒大而言,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如何避免发生大规模挤兑。今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部分公司因为被恒大拖欠款项,开始陆陆续续向法院提起冻结恒大资产,如果类似行为大规模蔓延,更多恒大的债权人出于资产保全的目的申请冻结资产,恒大将遭遇最可怕的挤兑危机。一旦发生大规模挤兑,实力再强的公司都难有回天之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