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走向共同富裕,中国要脱美亲德 /

走向共同富裕,中国要脱美亲德

近2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与德国之间密切的往来,其中梅克尔执政长达15年是重要因素,不过梅克尔卸任后将会有不小的改变。(图/路透)

今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次的讲话中提及“共同富裕”的国家政策目标,并随之推行了大量的财经、金融、教育、社会保障政策等等。一时之间令国外的观察人士眼光了乱,但在许多大陆的专家看来,这正是中国积累30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经验的一次重要的修正:改革开放大方针不变,但过去20多年的偏向美式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转向带有更多社会主义成分的德国模式,以创建共同富裕与均衡发展的公平社会迎向建政百年(2049)的历史新阶段。

有媒体粗略统计,“共同富裕”一词在今年以来习近平的各类正式讲话中出现了65次,相关对中共中央政策的解读文章中也提及,这不只是中共第1代领导人毛泽东在50年代就提及的理想,在第2代领导人邓小平推动历史性的“改革开放”政策时也多次提及此一目标。

从习近平执掌中共中央以来,仍延续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而过去改革开放政策强调的是放开一切意识形态的约束,使用一切可以发展生产力的手段“摸著石头过河”,确实也达到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过去边做边调整,摸石头也摸了30多年,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以现在中国经济体量来说,确实有条件做一些更大胆、更有前瞻性的调整。

于是从去年底中国成功控制新冠疫情之后,一连串的新政策愈迈步子愈大。其中包括调整金融体系结构、加强规范大企业营运方式、商业市场反垄断毫不手软、扩大要求企业社会责任、强调商业竞争的规范化、以更多的公平原则取代更大的发展速度,不再刻意扶植私营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转向鼓励多元化企业形成内部良性竞争机制,制造服务金融各产业均衡发展避免产业空心化。

在攸关民生与社会方面,首先开展被为民生3座大山的教育、住房、养老等改革,其中将野蛮生长的民间私教体系严格规范,明确教育国家化的走向,重视技职教育与学术教育双轨并行;打击房地产炒作;加强养老及社会保障因应老龄化社会来;重视经济成果的分配等等。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最近2年的政策方向出现一个明显的趋向:即是从过去比较倾向于自由放任的美式资本主义调整到国家更多干预企业营运与社会分配的过程。许多专家认为,这种政策转化的过程与两件事有关,一是21世纪初美国几次的金融危机与产业空心化问题给全球带来的惨痛经验,二是与德国(特别是冷战后合并的德国)更多的经济及其他方面的交往有极大收获。

在大陆上普遍来说,多数人对近20年来与德国交往后的经验是极有好感的,这其中当然也与梅克尔执政有极大关系。梅克尔以务实的态度对待中国,同时德国的工业技术也深获中国官方与民间的喜爱,两国之间经贸关系快速成长,德国获得中国市场的支撑,中国也获得德国工业技术奥援。不只中德之间因经贸与投资交流获益,大陆商人与学者也对德国推行极具社会主义倾向的政策极有好感,尤其是在国家化的教育体系、住房政策、所得分配、养老与社会福利措施等等。

虽然多数大陆专家不认为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德国有多党制、政党轮替与民主选举,但德国在生活保障、社会分配、限制大企业等方面,完全是许多大陆民众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理想生活方式。由于梅克尔对中国抱以厚望,也格外友善,加上德国的工业技术对中国帮助不少,美国发展模式不只陷入停顿且危机重重,因此放弃美式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调整为类似德国有更多社会主义成分的发展模式。

当然,中国不可能完全照抄德国现有的模式,毕竟两国国情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德国许多政策成果是中国人所渴望的,因此也能当作目标来追求,具体政策做法可以学习,也可以供作参考。走了30年的改革开放,发现了美国发展模式的问题,也看到德国发展模式的好处,未来至少得按过去的经验来调整,如果要判断北京未来会推出什么新的改革方案,应该可以看看德国怎么做,或许能有个方向可循。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