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从盛宗亮事件说起 华人警惕美取消文化? /

从盛宗亮事件说起 华人为何警惕美国取消文化

除了文革记忆的影响,华人对取消文化的困惑和警惕可能与美国很多其他人一样,更多是对“过犹不及”的担心。

新学期伊始,密歇根大学华人音乐教授盛宗亮在课堂上播放白人演员涂黑脸出演的歌剧《奥赛罗》,引起学生强烈反弹,最后自愿暂停授课。没过多久,麻省理工学院有师生对该校邀请地球类物理学家多里安·阿博特(Dorian Abbot)来做专业学术演讲表示谴责,因后者曾公开反对大学招生中考虑学生族裔背景。在美国种族平权意识高涨、一言不合就“拉黑”的“取消文化”逐渐盛行的背景下,各行各业人士因在涉及种族的问题上言行不“政治正确”而惹祸上身,似乎已司空见惯。对美国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对华人而言,这也可能是个令人困惑的时代。

关于取消文化,美国主流社会也不乏争议。时报专栏作者米歇尔·戈德堡(Michelle Goldberg)在一篇题为《取消文化恐慌背后的中年忧伤》的文章中提出,人们对于取消文化的恐慌似有夸大,该文被很多“不服来辩”的读者认为是在淡化取消文化的负面影响,戈德堡因此再次撰文回应,澄清自己的观点。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副教授约翰·麦克沃特(John McWhorter)在盛宗亮和阿博特事件之后在时报观点版面连发两篇文章,指出作为黑人,他自己对这两人被“下课”如何能帮助推进种族平等心存疑虑。另一名观点作者林赛·克劳斯(Lindsay Crouse)则认为,取消文化不是问题,对不当言行唯唯诺诺忽视纵容的“老好人”文化才是。

在华人圈里,相关的讨论同样热烈,而且带有明显的华人视角。就盛宗亮事件来说,在九成以上人口为汉族的中国,人们对种族问题的敏感度与族裔多元的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2018年春晚上,一段宣扬中非友谊的小品曾经也因中国演员涂黑脸、装上假屁股扮非洲妇女引发国际哗然。很多美国华人已经逐渐培养起了种族意识,但一些人认为盛宗亮事件只是无心之过,不涉及种族歧视。持进步立场的华人维权机构美国华人联合会(United Chinese Americans)几天前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撰文为盛宗亮鸣不平。

而阿博特在大学招生问题上的意见与很多反对将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引入大学招生决策的华裔新移民不谋而合;他因为这种观点而被取消做专业学术演讲也让一些华人不解,他们认为这两件事并不相关。

但美国高校发生的这两桩事之所以让美国华人和中国的很多人感到困惑甚至恐慌,大概是因为美国近期的一系列事件——推倒雕像、儿童文学名著下架、大学教授“被取消”——与他们对中国文革的记忆似乎有太多契合之处。直到今天,因言获罪仍然是个让中国人不寒而栗的词,因为它似乎从来没有消失过。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微信上输入“美国文革”就能搜出铺天盖地的关于取消文化的文章。正在竞选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国会议员的保守派华人维权者赵宇空也将反对取消文化和“美国文革”列入其基本理念。

不过,美国的取消文化与文革之间真的能画上等号吗?盛宗亮虽自愿停授了一门课,但仍在进行个人工作室授课,下学期也计划继续教课;虽然麻省理工取消了对阿博特的邀请,但普林斯顿大学立即邀他前往该校演讲。在美国,支持和反对取消文化的人都仍然有自己的平台发声,有自己的听众和自己的战场。这是中国文革中被打倒的文化人梦都不敢梦的奢侈吧?正如《T Magazine》的一篇文章所指出,无论是中国文革、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还是东德的秘密警察都不能用来与取消文化作类比,因为它们都是依靠绝对权威的政府来碾压异己的。

除了文革记忆的影响,华人对取消文化的困惑可能与美国很多其他人一样,更多是对“过犹不及”的担心。在许多议题上,长期“用力不足”导致歧视横行的后果已显而易见,而“用力过猛”可能导致的局面——如麦克沃特在文章中所说——可能会是只要不膜拜就被踢出局,甚至不发表意见都不行,剩下的人战战兢兢地假装异口同声。这大概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