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男子耗尽半生寻找被遗忘的“姑蔑国” /

男子耗尽半生寻找被遗忘的“姑蔑国”

“几十年的田野考古生涯,我一直都在不停地寻找姑蔑子墓……未果。”

63岁的朱土生是浙江龙游人,原龙游博物馆副馆长,20多岁时,就进入文博系统工作。

有30多年多年的考古经历的朱土生告诉橙柿互动,“年轻时刚进人文博系统,看了龙游余绍宋编撰的《龙游县志》,我就开始关注姑蔑国这个神秘消失的国度。时间一晃,半辈子过去了……直到今天看到快报的报道。衢江西周高等级墓群的发现,要在浙江的先秦考古史上书上重重的一笔!”

一文,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并脑洞大开抛出各种奇思妙想。

比如,古代一个国相当于现在两个镇?第一次听说一头雾水,到底去哪里了?

橙柿互动了解到,朱土生老师1986年从核工业269大队地质水文勘探工作,调入龙游县博物馆从事野外考古。

主持和参加发掘了龙游境内古墓数百座,百分之九十九的文物,都经过本人修复、绘图、拍照等,并在国家级、省级考古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达10多篇。

对于姑蔑国的研究,他坚守了好多年。

可以说,他对文物考古方面,具有可信赖的发言权。

橙柿互动请朱土生老师,来解密这个遥远古国的谜底和网友们的问题。

这个国家只有两个城镇大?

比你想象的大很多!

边界跨越到江西上饶

网游@人生如梦:以前的一个国,是现在的两个镇?

近3000年前的姑蔑国,商周时期,在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中上游(古称榖水、现叫衢江)的金衢盆地腹地诞生,城市可能在今天的浙江省龙游县。

民国《龙游县志》载:秦汉时称太末县,属会稽郡,是个大县,“其地实兼有今江山、常山、开化、遂昌、玉山及汤溪县之半”。

据此推测,姑蔑时的地盘,与秦汉太末县行政区域基本同,包括现今的浙江省衢州市全部、金华和浦江部分。

还有兰溪、建德、淳安、龙泉、遂昌、松阳、丽水及江西省上饶市部分县市地区。

姑蔑的疆土,曾与春秋五霸越王勾践所统治的越国为邻。

在我国浩瀚的古代文献中,能找到有关记载姑蔑的文字材料寥若晨星,而且近现代研究姑蔑文化的学者少之又少,所以至今,姑蔑这个古老王国不为世人所知。

从这几十年的考古发现来看,姑蔑文化本质上是越文化,主要体现在印纹硬陶和原始瓷上,另外还具有姑蔑文化圈内的土著性。

1970年代至1980年代,衢州市文管会及龙游县博物馆对东华山汉墓群,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同时也发掘了一批战国墓(资料尚未发表)。

由于汉墓埋藏较深,许多早期的土墩墓毁坏难觅其踪迹。

幸运的是,我于87年在一个浅层次生堆积层中找到了一把玉戈,时代为商晚期,长 47.2厘米,宽12.2厘米。

玉戈用牙黄色玉磨制而成,属于当时的礼器,是权利的象征。

玉戈拥有者非王者莫属,推测有可能是姑妹国君的遗物。

“姑蔑”、“先蔑”到底叫啥名?

和音译“川普”“特朗普”一样

姑蔑曾为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立下战功

古籍上所记“姑妹”、“姑昧”、“姑眛”、“姑蔑”、“先蔑”、“先眛”、“太末”、“大末”、“末治”……看似国名(地名)一直在改。

朱土生老师说,这都是音译古越语的缘故,说的都是姑蔑国,如同我们音译美国总统“川普”和“特朗普”一样。

姑妹之名始见于《汲冢周书﹒王会篇》或《逸周书﹒王会篇》。

“成周之会……东越海蛤,欧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于越纳,姑妹珍。”(孔晁注谓:“姑妹国,后属越。”)

所记述的是西周成王二十五年(前1017年)大会诸侯于东都洛邑,边远地方少数民族各国使臣来贡献朝拜的盛况,姑妹国把心爱的“珍”贡献给周成王。

西汉瓷瓿上的九头鸟纹,龙游东华山出土

姑蔑之名始见于《左传》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

全文为:“鲁哀公十三年。六月丙子,越子伐吴……弥庸见姑蔑之旗……”

白话文的意思是,吴王孙弥庸看到一支姑蔑、瓯越联合舰队,舰船上竖有引以为豪的战利品—弥庸父亲之旗。

春秋时期,姑蔑拥有一支强大训练有素、熟谙水性、英勇善战的水师舰队,为保卫国家和辅助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妹、眛、昧、蔑、末”在先秦和两汉时期的汉语读音,应当非常接近,是音译的缘故。

这一切,都是中原地区不懂越语惹的祸。

也就是说,只要读音接近,不管换上哪个汉字都不重要。

结果才会出现一大串“姑妹”、“姑昧”、“姑眛”、“姑蔑”、“先蔑”、“先眛”、“太末”、“大末”、“末治”。

所以,不要试图解释“姑妹、姑蔑……”等字义,那样做注定徒劳的。

古老的越语言已失传,除了江浙地区的一些地名保存下来外,仅极少数的用语流传至今。

比如,越语地名有:无锡、姑苏、会稽、诸暨、义乌(乌伤)、泊鲤(今龙游灵山村)等。

“你能说出这些地名什么含义吗?总不能把无锡解释为没有锡的城市吧,或把姑妹国说成女孩国。”

第一次听说这个国家?

姑蔑人后来远走他乡闯荡

催生了名扬天下的龙游商帮……

橙友188XXXX1045提出疑问:第一次听说,一头雾水,需要一个时间轴?

姑蔑国到底去了哪里?朱土生老师认为,姑蔑民族本体属于越族。

至东汉晚期人口中,土著姑蔑仍有很大的比例。

出于种种原因,此时他们大多住在山区,时称山越。

大家从《三国志﹒贺齐传》中可略知一二。贺齐是《龙游县志》职官表中汉时录入的唯一县令:太末长。

他的事迹在《三国志·贺齐传》有记载:贺齐在平定山越战争中立有大功,讨平叛乱无数,深受孙权器重。

因此,东汉晚期三国时,龙游还有很多的姑蔑土著:山越人。

龙游西汉时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县名历史,它仍然沿用了姑蔑国的名称叫姑蔑县。

1981年,浙江省长兴博物馆收到老百姓捐赠的一件铜印,为桥形纽方印,阴文篆书“姑蔑长印”,是一枚西汉时期姑蔑县长官印。

“姑蔑长印”是怎样流落长兴的,我们不得而知。

它却还原了一段不见经史记载的历史,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史书上记载的姑蔑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姑蔑国。

另外,西汉时,遥远西南边陲的贲古(现为云南个旧市),有个姓赵的家族,自称“大末方人”。

1989年发现的个旧“黑蚂井汉墓”,出土了精美有别于当地风格的青铜器,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期,当时曾轰动了国内考古界。

其中刻有“赵”字铭文青铜器和“赵喜”铜印章。

考古证据表明,他是一位骁勇善战的首领,私印的印文,类似越王青铜剑上的鸟篆。

其实,“赵”姓家族是不折不扣的姑蔑族人。

显然,早在西汉初期,姑蔑人就有远走他乡闯荡的传统。

他们带去了自信的姑蔑文化,与当地民族共同生活开发边疆。

该现象一直延续至唐宋元明清,正是这种姑蔑精神,催生了名扬天下的龙游商帮。

几千年的文化自信基因,一直传承至今。

就像当年我国著名学者余绍宋先生那样,每每给朋友和客人写字、画画,落款时总要书上“龙游余绍宋”五个字。

关于姑蔑古城,在唐代时期,浙江境内仍有遗存。

比如,唐代大文豪韩愈撰写的《徐偃王庙碑》,“姑蔑之墟,太末之里……姑蔑之城,庙祀时修,仁孝振声。”

徐偃王庙碑原立于龙游县灵山徐偃王庙内,后被毁剩为半截,现藏衢州市博物馆。

唐代诗人孟郊,也曾站在姑蔑城旧墟上感叹,写诗一首《姑蔑城》,“劲越既成土,强吴亦为墟……兴亡意何在,绵叹空踌躇。”

对于姑蔑国的迷踪话题,网友@寂寞天光感叹:厚实的泥土下,掩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