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柳叶刀:中国人是脑梗高危体质! /

柳叶刀:中国人是脑梗高危体质!

“我当时突然手冷、手麻,头很晕,就知道不对劲了。”刘阿姨躺在病床上,谈起发病时的情景,依然觉得心惊胆战。

刘阿姨今年62岁,退休后每天和老伴一起晨练。上周二早上7点多,她感觉天气暖和,晨练时就没有穿厚外套,也没戴帽子和手套。在公园走了一圈后,她突然觉得双手冰冷,随后头晕、手脚麻木。刘阿姨马上意识到不对劲,急忙让老伴拨打120,把自己送往医院。

到了急诊室,医院立即安排绿色通道,进行CT等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随后,刘阿姨接受了溶栓治疗,由于送医及时,她很快就脱离了生命危险。

神经内科李嘉民主任医师表示,冬天室内外的温差较大,血管舒缩不稳,很容易导致血压不稳。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在冬季晨练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中国人是脑梗“高危”体质

脑卒中包括脑梗和脑出血,《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指出,脑卒中是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发病率是欧美国家的6倍,死亡率是4-5倍,现存脑卒中患者超700万。

其中,《柳叶刀》数据显示,中国的脑梗病例占全球的40%。也就是说,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是脑梗的“高危体质”!

研究和调查发现,中国人的脑梗“高危体质”可能与几点原因有关。

首先,可能跟“人种”有关。已有研究发现,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出现颅内病变血管的风险和严重程度都比西方人高,更易导致脑梗。

其次,在国内,还存在许多高血压治疗不达标的患者。血压太高、动脉硬化等因素,均可促进脑部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中国不少高血压患者没有按照医嘱服药,导致高血压的治疗达标率非常低。

脑梗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一旦发生,患者可能会瘫痪、无法说话、生活不能自理,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预防。

二、容易脑梗的人,都有什么“共性”?

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脑卒中人群筛查及综合干预技术方案》中,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应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和风险评估。

经过多年的临床调查,医学界发现,脑梗患者大多具有以下“共性”,即高危因素:

·高血压

收缩压每增加10mmHg,脑卒中风险就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风险则增加46%。

·血脂异常

高血脂会加速动脉粥状硬化,增加脑梗风险。

·糖尿病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1.8~6倍。

·吸烟

尼古丁会加速血管硬化,增加心脏负担,诱发脑梗。研究显示,吸烟者的脑梗风险比普通人高近1倍,脑出血的风险更是高出2~4倍。

·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以上。

·超重或肥胖

肥胖者的血脂高,过多的胆固醇囤积在血管壁上,容易使血管壁增厚、栓塞,诱发脑梗。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影响新陈代谢,堆积脂肪,使得血脂上升,血液变粘稠、血流变慢则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风险。

·有脑卒中家族史

若直系亲属中有脑卒中病史,其患脑卒中的风险较高。

三、自测一下:你的脑卒中风险有多大?

对于40岁以上人群,要开始了解自己是否属于“脑卒中”体质,及时预防。这里推荐《脑卒中危险评分卡》,大家可以自测一下。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上表进行勾选,并与下方的结果进行对照。

脑卒中低危人群:前8项中,你有3项以下的危险因素,而且从未患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

脑卒中中危人群:前8项中,你有3项以下的危险因素,但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脑卒中高危人群:前8项中,你有3项以上的危险因素,或者曾有脑卒中、短暂性脑出血病史。

四、远离脑梗,40岁后少做3件事

1、抽烟喝酒

抽烟、喝酒是增加脑梗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都会直接损伤血管,增加脑梗风险。预防脑梗,就应戒烟戒酒。

2、不管理“三高”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会增加脑梗、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高血压和高血脂,伤害更加直接。因此,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不擅自停药或减量,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3、管不住嘴

脑梗很多时候是“吃出来”的。例如,摄入过多糖分或脂肪,会使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加速血管堵塞;摄入过多盐分,则会使血压升高,血管弹性降低,促进血管硬化。

因此,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尽量清淡,少吃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多喝水,并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如今,我们身边因脑梗而残疾、死亡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是高危人群,那么请照顾好身体,努力活出生活质量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