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机器人用了什么黑科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又迎来了新消息,冬奥会上的“黑科技”可以说令不少人感到惊讶!当然,一次冬奥会也能够体现出中国的科技实力多强。
的确,我们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一则关于“机器人水下传递冬奥火炬”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不少网友都在热议,这个“水下机器人火炬手”真的是太厉害了,竟然能够在水下进行火炬传递。
在我们传统的“火炬手”传递过程之中,我们都很小心,一不小心可以说“就非常容易熄灭”,加上有这样一句话“水火不容”,这更加容易说明了在水下传递“火炬”是非常的困难。
那很多人可能看到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是一方面,那还有更多的问题来问了,为什么机器人水下传递冬奥火炬,火竟然没有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如何做到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根据央视指出,在北京冬奥公园水下,中国的水陆两栖机器人和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协作完成了奥运火炬的传递接力。这也是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之间在水下的火炬传递,可以说创下了“历史性”的一幕。
这里我们也说了,最大的亮点就是“机器人水下传递冬奥火炬”,没有熄灭,这也是我们来讨论的重点。
火炬是奥运会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种容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圣火的容器”,我们也可以直接将其称之为“火把”,简单地来说,这就是一种传递火的工具。而在奥运会上,它也被认为是一种用来照明和传送火的工具。
但是从意义上来说,它就非常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一种运动项目之中的“神圣”象征。
火炬里面的火历史非常的久远,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同时火在希腊历史上代表着创世,再生和光明。但是在时隔不久,这种象征就逐步转向到了一种团体竞技运动上,并且最终演化成了最为流行的古希腊体育项目之一等等,而现今我们在举行每一届奥运会的时候,都要进行相关性的“火炬传递”。
而北京冬奥会的火炬传递也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了,所以火炬传递也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了。当然,在历史上,我国早前也进行过奥运火炬的传递,就是在“北京冬奥会”的时候,所以,这不是第一次了。
而这次北京冬奥会的火炬传递活动在拉开之后,进行了一次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在水下的火炬传递,让人大为惊叹!
而且是采取了“水下”传递火炬,更加令人惊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执行了火炬上传递的多个环节,包括机器人冰面滑行入水、水下火炬交接传火、机器人出水三部分。全部都是由于水陆两栖机器人与水下变形结构机器人共同完成的。
在传递的过程之中,到底是如何做到“圣火不灭”的呢?机器人是如何做到的,用了什么黑科技?
其实,这里面就是我国打破了“水火不容”的理念。火炬要燃烧起来,肯定是少不了重要的三个点,分别为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之中是可以方便进行点燃的,最基本的物质都有了。
例如:大气之中含有氧气作为助燃物,但是在水里面,就算是含有少量的氧气,基本上可以说“忽略不计”。
同时,水还可以直接将火给灭掉了。那在水下,肯定是采取了特殊的方式来处理。在水下机器人进行传递特种火炬的时候,我们是先采取了下水前自主补氧的过程,然后在水下之后,就可以直接依赖氧气进行燃烧,就算是水里面没有氧气,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相当于是下水前已经做好准备了。
而火炬燃烧器也是采用了专门的设计,通过物理结构和气动特性对火焰进行保护,防止水对火炬火焰的破坏。也就是进行了“水火”相容的局面,由于采取了“隔开”模式,相当于是“水并没有真的与火直接接触到”,所以,火就可以在水下进行燃烧。
而过后在进行水下接力的时候,进行“点燃”的过程,需要极其“精准”才可以。在10秒内控制水下机器人机械手,完成火炬点燃,这样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
大家可以看到,在10秒内进行处理,这个的确是有点难度的,相当于是进行了“水下对接”,必须做到“无水相溅”的模式,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所以我们说打破了“水火不容”的理念,其实就是采取了“水中——水火分隔”的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