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全网吹捧式的狂欢,怎么还没停? /

全网吹捧式的狂欢,怎么还没停?

自冬奥会滑雪项目开赛以来,关于谷爱凌和苏翊鸣两位 00 后冠军的各种讨论一直居高不下。

被称为 " 滑雪天才 " 的谷爱凌不仅夺得大跳台历史首金。

并且在参加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时,在第二跳有失误的情况下依旧突破自我拿下银牌。

而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苏翊鸣凭借前两跳就提前锁定金牌,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北京冬奥之旅以一金一银收官,这也是苏翊鸣给自己 18 岁最满意的生日礼物。

图源:界外 Weibo

无论是谷爱凌还是苏翊鸣,他们都是别人眼中多元发展的天才,成长经历也是一番爽文,背后的家庭教育自然成为了值得被细细分析的热点之一。

甚至网络已经开始流传出 " 如何培养谷爱凌 / 苏翊鸣 " 等等的相关文章。

但清醒冷静下来想想,仅仅是简单地复制,就能让每位孩子都成为" 精英 "吗?

冬奥冠军,鸡娃教育的天花板?

谷爱凌和苏翊鸣的成功,令他们难免会成为绝大多数家长口中的" 别人家孩子 "。

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获得金牌后,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第六金,更是意味着中国的历史金牌数创了新高。

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上,苏翊鸣就率先突破了自我的极限。

17 岁的少年,完成了在冬奥会赛场上首个 1800 的动作。

遗憾的是,因为裁判的打分失误,苏翊鸣与金牌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在大跳台的决赛中,运气与实力终于都站在了苏翊鸣这边。

苏翊鸣用两个 1800,一次外转一次内转,两次超稳抓板翻转数圈后完美落地,仅仅用两跳就提前锁定了大跳台的金牌。

在场的运动员和观众无一不为这 17 岁的少年欢呼。

1800 度的动作有多难?

它需要运动员用横转五次,五圈 360 度的动作来完成,也就说要在 1620 或 1440 的基础上还要加半圈甚至一圈的转体。

苏翊鸣称如果前两次的成绩不理想,便会挑战 1980 的抓板超高难度动作。

而在去年的 10 月,苏翊鸣就经吉尼斯认证,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全球首位完成 1980 度动作的选手。

另一边的女子大跳台,被全国瞩目的,就是青蛙公主谷爱凌。

在第三跳中,谷爱凌凭借转体 1620 的超高难度动作一举夺冠,也为中国滑雪项目创造了历史。

比 1620 更难能可贵的是,谷爱凌选择拼搏的勇气。

青蛙公主有多可爱有多阳光有多能抗压,相信整个冬奥会期间,大家都能不断地被刷屏。

在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第二条出现失误,面对第三跳的压力,谷爱凌还是波澜不惊,以自身最好的状态去稳住第三跳。

面对压力与恐惧,谷爱凌可以把它具象化,甚至利用恐惧获得成功。

在 U 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谷爱凌两跳分别有 93.75 分和 95.50 分。

先不管决赛成绩如何,像他们这般坚韧的心理素质,已经看得足够让人佩服。

从家长教育的角度看,他们的父母是大众眼中的 " 鸡娃 " 天花板,孩子是大众眼中的精英,甚至让中产们看着还有点焦虑。

但苏翊鸣和谷爱凌的成长教育经历,又很相反地告诉大众,他们并不是别人口中的 " 鸡娃 ",成功更不靠被 " 鸡 "。

本届的北京冬奥会,中国一共有 47 位 00 后出征,达到了整体比例的三分之一。

所以把目光脱离苏翊鸣和谷爱凌这些比较闪耀的运动员,再看看中国其他 00 后的新秀,其实他们一样可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有老将的巅峰,也有新秀的崛起

蝉主曾经写过老将们的巅峰。

但本届的冬奥会 00 后也群星璀璨,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表达着属于他们时代的新主张。

在目前所获得的 13 块奖牌里,有一半的奖牌与 00 后的运动员相关。

而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数据显示,00 后对于冬奥会的关注度在一众受访者中的比例是最高的。

在 2 月 4 日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的火炬手,是两位 00 后的中国运动员。

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妮格尔 · 衣拉木江和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

北欧两项比赛,被认为是最难的雪上项目之一。

而 2001 年出生的赵嘉文,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北欧两项冬奥会参赛资格的运动员。

虽然成绩并非很理想,但赵嘉文也实现了中国队从无到有的一个新突破。

在北京是突破,四年后的米兰,或许也会创造站在领奖台的新历史。

在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中,2002 年出生的荣格挺进决赛。

哪怕最后排名第五未能登上领奖台,但她也代表中国队参赛并且获得了历史最好的成绩。

正如赛前她说的:

" 今天的决赛我其实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就是希望自己能玩儿开心。"

而单板滑雪男子 U 型场地技巧的资格赛中,中国小将虽然只拿到了全场最低的 15 分,但那一刻却无比幸福。

赛前因为脚踝骨折,所以连一次空中转体也没办法完成。但冬奥会是他一直以为的梦想,为了不留遗憾,宁愿带伤出场。

他就是 22 岁的小将高宏博。

当然,还有我们的 " 国民小儿子 ",21 岁的小将李文龙。

北京冬奥是他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但在短道速滑男子 1000 米比赛中,哪怕是冰刀都折了他也还在执行护滑战术。

最后中国速滑队才包揽了金银牌。

每位老将都是曾经的新秀,本届的新秀们也开始展现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

苏翊鸣和谷爱凌都是新秀之一,只是在他们身上的光芒聚集了更多,而大众更能被爽文式的人生所刺激。

但光芒多也不代表其他小将差,所以也不必把运动员们拿来比较或拉踩;另一方面,家长们也不必拿奥运冠军和自家孩子对标。

表面上的照猫画虎式教育不一定是好的。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成绩背后,这届冬奥的新秀们为何会崛起,是如何崛起。

而不是被舆论狂潮和营销带偏。

比起拉踩式的狂欢,

更值得讨论的是什么?

正如开篇所提到的,总有家长想知道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谷爱凌或苏翊鸣。

But,鸡娃前先鸡自己这个道理,大家懂的都懂:

" 小孩往往不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而是成为你的样子 "

" 指望着 " 科学鸡娃 " 来光宗耀祖,是一丝悲凉 "

很早之前,苏翊鸣就在演员和滑雪中做出了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苏翊鸣从 4 岁开始滑雪,父母也是中国单板滑雪运动的爱好者,他只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就把单板滑雪掌握了。

如果不是因为北京申请冬奥成功,或许今天的苏翊鸣就走上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毕竟拍戏和滑雪对他来说并不冲突,两样都能让他开心。

但自从决定要成为职业滑手时,他只有两个愿望:

1. 获得冬奥会的资格,代表国家队参赛。

2. 希望站在领奖台上,让国歌奏起。

哪怕是 7 岁的时候被大叔压伤,大腿骨折,一周摔坏过四块滑雪板。

苏翊鸣也没有退缩的意识,而是坚持地练下去。

外人眼中的天才,并不容易,背后可能是多次骨折和受伤,还有内心的挣扎。

所以当苏翊鸣确认自己夺冠,并抱着教练的那一声哭,更像是一种宣泄。

" 从 14 岁到 17 岁,每天都努力训练,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最后这个时刻它实现了。"

比起苏翊鸣,谷爱凌的精英教育成长背景显得更为难以复制。

这里并非说谷爱凌不优秀。

我们需要承认的两个事实是,谷爱凌很优秀很有天赋,但令她更优秀的点,其实离不开她 " 精英式 " 的教育环境。

" 我三岁就在美国开始滑雪,9 岁开始参加比赛,母亲曾经是一名滑雪教练,是妈妈让我喜欢上这项运动,她在我三个月大的时候就把我抱到了滑雪场,她比我还喜欢滑雪。"

俩人成长环境不同,但共同点是:

父母都很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追求热爱的运动。

谷爱凌的妈妈说不要做完人;苏翊鸣的妈妈则是告知苏翊鸣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正是 4 岁起的永不言弃,才造就了现在更强大的自己。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鸡娃已经不是新鲜事。

看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秀,父母总会有一种焦虑,但焦虑之外,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喜欢的事情是否得到鼓励。

玩的开心、享受滑雪,是他们这代新秀最真实的一种想法。

因为只有真实的热爱才会发自内心地去追求更高的水平。

他们身上的自信与健康阳光的性格,也绝对离不开父母对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言传不如身教,正如苏翊鸣的妈妈李蕾的教育观所说:孩子应该扬长避短,人要有生活的底蕴,要有文化,他的路才会走得更长、更宽。

孩子的教育对部分家长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种长期投资。

但虎爸虎妈们都迫切地想要看到孩子在短期内能成功,却偏偏忽略了孩子最真实的意愿和对于热爱之事给予鼓励,同时,他们也无法深刻地明白孩子原来也可以扬长避短。

我们绝大多数,小时候在学习之外的活动,都经常会被家长认为是不懂事的小孩作态。

当家长对着孩子吼 "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 时,有没有也对自己说一句 " 看看别人家的家长 "。

当然,这里并非想要大家陷入一种沉浸式的比较。

而是希望大家在优秀的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上,能否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破题的希望,能否找到自己的热爱,并获取快乐。

哪怕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有遗憾,但仍然能够享受与热爱运动本身。

他们身上的坦然与自信,应该比名次更珍贵。

这么苏的苏翊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2-17 14:36
    您已点过赞
    早就违背了体育的原意,政治统战凌驾于一切!热潮过后一地鸡毛!
  • @ 2022-02-17 14:41
    您已点过赞
    北京冬奥是史上最好的一届,没有之一!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