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哈尔科夫!将会决定乌克兰的命运 /

哈尔科夫!将会决定乌克兰的命运

2月24日拂晓,俄罗斯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启,包括乌首都基辅都遭到俄空降兵奇袭,照网络说法,乌克兰几乎遍地烽火。但24小时过后,从官方媒体到个人自拍显示,仓促应战的乌克兰军队已出现有组织抵抗,而俄军重兵集团攻击矛头也愈发清楚。很明显,俄军主攻方向并非基辅,而是军工城哈尔科夫,那里的抵抗也最为激烈。不妨大胆预测,乌克兰的命运,很可能取决于它的归属。

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爆炸。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消除“永远的痛”

与俄军奇袭基辅的爆炸性相比,哈尔科夫一开始没引起外界关注,倒是俄社交媒体VK反复出现“哈尔科夫:6小时”“6小时:哈尔科夫”这样的“网友接力”,透露出别样的含义。原来,近百年来,莫斯科至哈尔科夫的“6小时卧铺车”是许多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深刻记忆,“睡一觉就到”是两国民众话语里有名的“梗”。

实际上,从沙俄时代起,哈尔科夫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和煤铁富集地,注定是东欧数一数二的重工业中心。以蒸汽机车制造起家的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机械厂,从一战时期的沙俄铁道和矿山机械生产地,到苏联时代以坦克、车用柴油机著称的军工城,始终带有“神圣”的气质。美国《石英》杂志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刚爆发时就提到,尽管俄罗斯支持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民兵造反成功,但继续效忠基辅中央政府的哈尔科夫将是他们“永远的痛”,因为从苏联时代继承下来的产业链条上,主要为哈尔科夫提供能源和初级产品的顿巴斯两州就丧失了原料市场,并且无力获得那里的终极工业和消费品。更棘手的是,哈尔科夫控扼俄罗斯莫斯科到黑海北岸的铁路中枢。因此,无论俄罗斯还是顿巴斯政治实体,夺取哈尔科夫是“既现实又迫切”的目标。

俄“御林军”受挫

正如已确实的消息,俄乌围绕这座城市的争斗都很坚决。24日晨,美国CNN记者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郊外遥望俄军发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从发射轨迹看,主要飞向正南方向,再集合乌境内的网友时间点及视频反馈,这些导弹被证实主要击中哈尔科夫及其西北面的苏梅尔,两地长年组成的军工综合体,像苏梅尔钢铁厂从过去苏联时代生产天然气管道(至今俄罗斯输欧天然气的“友谊”管道仍系它的产品)到后来能生产125毫米高压滑膛炮,为哈尔科夫改造和生产坦克提供了便利。据中国在哈尔科夫的一位公民提到,24日整天听到的爆炸声以及烟柱,主要集中在马雷舍夫厂方向,无疑证实了相关判断。

俄乌战争最新态势图

具体到地面作战,画面证实俄军最精锐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部队在24日凌晨跨过乌克兰陆上口岸霍普托夫卡,扑向哈尔科夫,能辨认出来的主攻师居然是赫赫有名的近卫坎捷米罗夫卡4师,该师长期配置在莫斯科郊外,也是红场阅兵的常客,派这支“御林军”参战反映了俄方决心之大。但俄罗斯狂热人士所期待的“6小时进城”没能如愿,约在当天0900时许,俄军被乌军迟滞在哈尔科夫以北20公里处的杰尔加奇镇利普齐村,双方围绕公路旁建筑物和十字路口展开反复争夺。特别是一个标注“格拉夫斯克”的路牌旁边,出现在接近一个整连的俄式T-80BVM坦克及嘎斯-66卡车被毁的视频,经辨认它们都属于俄近卫4师下面的摩步第423团,明显是被伏击于路边丘陵地带的乌军用反坦克导弹击毁的,一些坦克的炮塔都被炸飞。另外,乌国防部还发布俘虏两名俄罗斯士兵的照片。

就整体看,乌军在哈尔科夫的驻军并不多,主力是政府军机步第30旅(一说72旅)和两个步兵营,外加500人规模的国民近卫军基辅罗斯营,主要武器T-64BM坦克、BTR-4轮式装甲车和D30榴弹炮,为他们提供掩护的S-300PS地空导弹营已遭俄军先发制人打击,目前暂无反击报道。当前激战最甚的哈尔科夫东北面,双方主要争夺铁路会让站和公路控制权,乌军的近战显得颇为积极,不少军人携带拿重机枪管改造的简易反器材步枪,在沿街房屋内掏出小洞作为射击孔,它能在500米开外能击穿15毫米的钢板,可直接穿透墙壁,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同时,乌军为避免俄优势炮兵威胁,反复利用工业区千余座厂房、围墙、仓库和商店隐蔽转移,每次行动的也多是20人以下的小分队。据分析,如果乌军节节抵抗,哈尔科夫北部工业区发达的供排水管网系统和地下通道,将有利于持久抵抗,因为进攻方进攻任何一处阵地,防守方都可及时予以兵力、火力支援。即使一处阵地失守也无碍大局,主要道路间有多条小巷相连,便于快速疏散,这就好比军舰的水密隔舱,一舱乃至多舱进水并不会让船沉没。

但对乌军不利的是,俄军不止攻击哈尔科夫,目前他们对邻近的苏梅尔攻击较为顺利,至24日17时,俄装甲集群已进入该市,如果能迅速巩固战果,他们会轻易地向东南发展进攻,对哈尔科夫西面形成威胁,与从东北面过来的部队形成合围。

俄罗斯《新时代》周刊封面文章《顿巴斯迷宫》

需要指出的是,哈尔科夫城内一家冶金厂已打出标语“把铁水灌到敌人喉咙”。在这种口号下,乌克兰人的斗志似乎并不一般。乌克兰《事业报》去年曾报道,乌克兰国民近卫军少将雅罗斯拉夫·斯波达尔当时称赞过哈尔科夫的驻军罕有酗酒现象,部队士气较高,许多人甚至自备武器参加。不过,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乌国民近卫军有众多国外雇佣兵,他们普遍比乌克兰人更具反俄情绪,因此作战更加凶狠。

达成“非军事化”

从历史上看,哈尔科夫多次在乌克兰历史上扮演“风向标”的角色。1918年,当德国干涉军在基辅扶持起乌克兰盖特曼白卫政权,乌克兰共产主义者便在苏俄支持下建立以哈尔科夫为首都的红色政权。20世纪20年代,哈尔科夫一度是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首都,具有很高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原苏联近25%的工业产能,但基本在以哈尔科夫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如果俄罗斯将其占领,所谓将乌克兰“非军事化”也事实上达成了。

2014年保卫哈尔科夫的乌克兰政府军第30旅

不仅如此,如果哈尔科夫为俄罗斯及其支持者控制,那意味着他们进可以直取基辅,退也可在此另起炉灶,形成幅员辽阔且经济能自立的“独立政治实体”。即便未来进入乌克兰国体的政治谈判中,“掌握哈尔科夫的人”将是谁都不敢怠慢的“主角”。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