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血馒头":中国、印度在观望什么?
俄罗斯入侵至今来到了第8天,局势依旧胶着,而谈判亦一如预期地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面对一场随时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国际社会也都迅速作出反应,先有欧盟和北约提供军备援助以及支持难民,后有联合国关于俄罗斯发动入侵的讨论。除了国际组织间的讨论外,不少国家都表态支持乌克兰、甚至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就如日本,台湾,新加坡,南韩等。
不过亚洲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都保持了中立的立场,两国分别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及联合国大会关于乌克兰的议案中投了弃权票,两国的外交大使也不约而同地表示,希望俄乌能够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可以说两个国家中立的立场都出乎外界的预料,尤其是印度去年刚刚才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四方安全对话”(后简称QUAD),至于中国则一直以来都和俄罗斯有着良好的关系。
究竟印度和中国为什么选择”保持中立”,背后又有着什么盘算呢?
▌国际争议上的双面人?与美俄交好的印度
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及大会中谴责俄罗斯的议案中都投了弃权票,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蒂鲁穆蒂(TS Tirumurti)在联合国发言期间,指出乌克兰现时的情况正在演变成冲突危机,印度深切关注有关处境,并呼吁各方尽力缩减分歧避免局势恶化,同时强调各方的正当安全利益亦应该充分考虑。
在此不难看到印度无意在此事上站边,尽力保持中立的态度。理所当然,印度一直以来和俄罗斯交好是背后重要的原因。俄罗斯一直是印度军备入口的主要来源,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于2016年到2020年期间的研究,俄罗斯武器出口当中有23%输出至印度,而这占据了印度超过49%的武器进口,当中包括了俄罗斯米格-29战机、Mi-8直升机、AK-630全自动海军舰载六管30毫米口径多管机炮等。去年年末,新德里甚至已经开始接收S-400地对空飞弹系统。
由此可见,印度对俄罗斯在军备方面有着严重的依赖,无疑成为印度选择保持中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其次,印度在处理国际争议的手法上向来保持着双面人的立场,即使加入了一众民主国家组成的QUAD,亦没有改变其手法。印度在过往的也门、缅甸、北韩等事件当中都没有选择站边,而仅是与争议双方保持一定的关系。
观乎去年缅甸政变,印度的言词其实和如今联合国中的表态并无二致,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和缅甸有边界接壤,非常担心缅甸会如白俄罗斯般制造难民问题给印度。在近期QUAD外交部长会面后,美日澳三方都不约而同谴责北韩近几个月来不断发射导弹,令地区局势紧张。然而作为唯一一个与北韩有正常外交关系的QUAD国家,印度面对北韩问题也选择避而不答。
如今在乌克兰议题上,印度和乌克兰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反而是和俄罗斯有着良好关系,虽然因为道德原因和国际规例下,印度并不能、也不会支持俄罗斯,但同样地也不会站到俄罗斯的对面去,保持中立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立场。
不得不提的是印度执政党——右翼的印度人民党——向来对美国都没有好感,党内的国会议员仅提到协助国民撤侨离开乌克兰的事宜,惟有在党内完全没有盟友的夏希·塔鲁尔(Shashi Tharoor)有提过俄乌之间的问题。相比起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于党内所引起的激烈争论,更能突显执政党对此议题的关注程度显然不高,更遑论对总理莫迪施压,因此印度在此事上面更加偏向中立立场。
显然无论是利益、外交上的处理手法、抑或执政党的立场,都明确显现了印度的冷漠态度,而即使是加入了QUAD,进一步与美国深化其关系,依旧无法改变这一态度。
讽刺的是,美国在上月发布的新版印太战略中,才特别提到印度将会是其重点盟友,在对抗中国的扩张方面尤其重要。而当初QUAD之所以能够团结美国、印度、日本和澳洲与西方组成联盟,很大程度正是因为中国这一竞争对手的出现。
对印度而言,美国若要重返亚太、围堵中国,就不得不因为其地缘因素以及强大的军事能力而与印度继续合作,因此印度即使要平衡俄罗斯的关系,而选择一个中立的立场,却仍会小心考虑会否失去美国及QUAD盟友的友谊。然而,QUAD中印度和其他盟友的价值观差距正逐渐浮现,纵然不会影响大家结盟,但势必影响日后的合作和部署。
表面中立实质亲俄的中国:等待双方两败俱伤
至于中国方面,虽然同样在两个议案中投了弃权票,但从外交部长王毅的回应当中就能看到两者根本性的不同。王毅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通话时提到,中国一向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却又认为乌克兰事件是”复杂的历史问题”,同时还谴责北约为主的西方国家等试图扩张领土,才导致事情恶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同样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叱责记者使用西方用词”入侵”去描述这次的事件,认为是完全不恰当和不公允。比起印度单纯地表示希望双方能够避免局势恶化云云,中国的用语明显有偏向俄罗斯的意思,而且认可俄罗斯将责任推给西方世界的说法。这种说辞无疑希望于国际体系中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同时向俄罗斯一方释出善意,暗示中国对俄罗斯立场一直没有改变。
这一种立场可以从中国国内社交媒体的情况,以及国内对俄罗斯产品入口中得到印证。从俄罗斯入侵之后,反战及支持普京的声音皆有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涌现,不过反战一方的言论迅速遭到全面封杀,其中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女主持金星于微博狠批普丁后被删文处理,其社交账户亦随后被官方禁言;相反地,为俄罗斯叫好的声音完全没有被封禁。
另一方面,中国在俄罗斯被制裁后,随即取消小麦的贸易限制,容许俄罗斯小麦全面进口,官方又宣布正与俄罗斯商讨购买一亿吨的燃煤,二月初习近平及普丁更签署了协议,透过扩建西伯利亚管道每年供应多100亿平方米的天然气。不过回顾去年11月中俄的贸易,更不难发现搁置许久的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也已经重新开始讨论。西伯利亚2号将会让俄罗斯能够将原本运往欧洲的天然气转移出口至中国,避免受到西方制裁后无法透过天然气获利。
《纽约时报》近日报导中更提到中国对于俄罗斯准备发动入侵一事,其实早就知情,还要求俄方将发动战争的日期推延到北京冬奥之后,好让此项国际盛事先在北京手中完美落幕。
这就回到一个问题,为何明眼人都知道中俄向来友好、但中国却要在国际上保持一个中立的地位呢?原因很有可能与其国际体系上的表述和接下来强劲的西方制裁有关。
中国一直以来于外交立场、或者国际体系上都标示自己为”国际体系的倡议者”,经常表示自己希望以国际体系当中的工具去处理现时的纷争。如今俄罗斯在宣战上的理由明显站不住脚,且理由不时改变,由当初指称乌克兰有军事威胁、而要发动军事行动解除威胁,到后来指泽伦斯基是纳粹余孽,要除之而后快,更遑论整场行动均不符合国际规范。
但是其实只要追溯回前20年,中国在国际体系上”保持中立”的立场其实早就有迹可循——俄罗斯于2008年及2014年出兵乔治亚和克里米亚的时候,中国同样拒绝直接批评、但又暗中为俄罗斯辩护。
除此之外,当然不得不提到西方的制裁这一个现实层面的问题。欧盟、美国、甚至许多亚洲国家都因为俄罗斯的入侵而发动制裁,制裁的国家之多、速度之快、范围之阔亦都是前所未见,更遑论西方搬出了所谓”金融核弹”的大杀器,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系统,阻止俄罗斯与国际市场接触。
若贸然支持俄罗斯,中国不免担心同样会成为被制裁的一员,而中国早已在全球化影响下与国际市场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即使自身已经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取代SWIFT,依旧无法避开制裁的庞大打击,仍然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出乎意料地,相继限制投资者购买俄罗斯商品,或许也证明了这一个观点,与其说是真心想要抵制俄罗斯,此举倒更像是避免抵触西方制裁的底线,而且可能是其保护自身投资者的举动,而非完全外交上的考虑。
当能源价格持续攀升...中印能期待什么好处?
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维持一个与俄罗斯正常贸易关系会否受到影响,尤其是能源方面。但前提是双方金融管道畅通。目前,由于俄国卢布的大幅贬值,币值的浮动当然令交易更难进行,但是,当卢布币值终于跌定,或者俄国能动员到其他主要货币储备(比如说中俄早前签订的天然气合约正是由欧元而非美元结算)进行的话,中印现在的等待便有一定的价值。
俄罗斯对于中国在原油、天然气和燃煤等能源方面的进口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时俄罗斯分别是中国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第三大天然气进口国以及第一大燃煤进口国。
短期内,制裁若导致俄罗斯几种能源无人问津,或许让中国有利可乘,就如去年美国制裁伊拉克以及委内瑞拉导致其原油大跌,中国乘机大量入手这两个国家的原油一样,亦正好填补现时中国原油存备处于低位的问题,而上文提及日前传出中国购买一亿吨的燃煤,真正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趁低吸纳以及填补过去几个月能源严重短缺问题。
不过这些长远的”守株待兔”盘算,前提是要卢布跌停、而且有稳定的金融管道来融资采购,否则诚如《路透社》的报导,中国考虑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的融资风险,相关采购也可能出现变量和转向。
在天然气方面,似乎都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尤其是2月初才有更多的交易达成,又就西伯利亚2号管道事宜再次讨论。反而长远而言,如果俄罗斯长期被禁止使用SWIFT以及受到大量制裁,作为中国头三进口大国,占其进口15%至30%,则有可能会影响能源企业的资金问题,进一步导致供应出现问题。
因此从现实层面来说,中国都没有诱因光明正大支持俄罗斯,而中立的处境或许才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虽然俄罗斯已经因为种种制裁导致经济大幅下滑,但同样促进了中国一方发展其金融系统的进度,尤其是如上述提到,中国发展了CIPS 网络系统,而且已为许多国家执行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完全能够让俄罗斯参与和使用,进一步扩张自身的网络。另一方面,更能让俄罗斯进一步依赖中国的经济及出口。可以说,站在中立位置的中国才是最有利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