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自我轴:一个理解抑郁症的框架 /

自我轴:一个理解抑郁症的框架

摘要

抑郁患者的“自我体验”会和正常人有所不同。抑郁症患者的自我体验充满了持续的低沉情绪,并由消极的自我相关的思想构成。自我的概念一直很难定义——这是它现在很少成为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但功能脑成像和其它神经科学研究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自我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些研究已经阐明了自我是如何被复杂的、层级化的大脑过程所支持的。身体的感觉通过脊髓、脑干和皮层下区域上升到皮层网络,皮层网络通过位于顶端的默认模式网络,将内感受信号与相关的社会环境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将讨论这一“自我轴”是如何形成的,并阐述自我轴是如何在抑郁症患者中如何发生偏移。我们的抑郁自我轴模型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模型强调了抑郁症多层级损伤的本质,以及不同层次水平的损伤如何沿自我轴导致其他层级的异常。自我轴模型表明,从生活方式干预到心理治疗再到药物的不同治疗可能对抑郁症都有效,因为这些治疗针对的是自我的不同方面,但自我轴的一个层面上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自我轴层面的重构。我们的抑郁症研究框架使自我概念再次成为了抑郁症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这可能再次成为一个有用的抑郁症研究焦点。

抑郁症中的“自我”发生了变化。抑郁症中的自我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同:它是一种缺乏意志的自我,充满了疲劳和漫无目的的感觉。自我变得消极了。抑郁患者总是在反刍自我的缺陷,对过去的行为感到内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种不祥和绝望的感觉。当我们抑郁时,“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方式”变得不一样了。在这里,我们探讨了自我概念在抑郁症中有着怎样不同的体验。我们回顾了自我的概念,以及脑成像研究的发现如何使得我们对自我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本研究表明,自我的内部模型可映射到大脑网络中,并协调和整合其不同的特征,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单一的自我体验。这些自我过程受到抑郁症的影响发生紊乱,我们认为,通过神经科学上的自我概念理解来看待抑郁症为理解其症状表现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这一观点强调了抑郁症损伤的多层级性,以及潜在有效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1 自我的定义

自我已经失去了作为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的焦点。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自我解体”被认为是精神障碍内在基础,从20世纪早期到中期,心理动力学理论家认为自我的紊乱可解释抑郁症的异常机制。然而,近几十年来,抑郁症的概念化一方面集中在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上,而另一方面集中在非理性的思维模式上。虽然后者包括对自我的扭曲,但这种自我扭曲便认为是注意功能的消极表征。并且,这些关于抑郁症的理论倾向于只关注单一的解释水平,但正如Kendler所指出的,精神疾病的复杂性表明,它们被更好地理解为是由多层级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自我作为精神疾病研究的焦点已经消失了,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清楚是什么构成了自我。对于“什么是自我”这个问题,虽然不存在一个简单的定义,但我们对它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即对于它的基本特征,我们有相当广泛的共识:自我的概念可以与潜在的大脑过程联系起来。

经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自我有两个基本的方面。第一个是我们在当下所经历的自我。它形成了我们主观的存在感,我们可以不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上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被描述为“核心自我”,“基本自我”,“最小自我”和非自省的自我。我们使用术语“经验自我”——正如Epstein和Zahavi所建议的那样——来强调自我的这一方面是通过直接经验而知道的,而不需要认知阐述。

经验自我是由身体感觉嵌入的——受自身状态的影响,并以主观的、定性的方式进行体验。特别是经验自我作为一个具有情感体验的自我的这一方面,我们认为,与理解抑郁症最为相关。Damasio认为经验自我的情感成分是由“背景情绪”形成,背景情绪提供了“生活本身的感觉和存在的感觉”。这些情感状态反映了身体的状态,例如我们会受到清醒和饱腹感、疾病及其伴随的炎症过程以及各种各样具体情感体验的影响。这些情感状态引导着我们将我们的身体状态作为我们在生存世界上所处的当前状态。这种情感状态或情绪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体验,不能简化或概况为一种基本的体验,它们可能有外部的表现,但情绪状态本身是私人特有的。

自我的第二个方面是那些成为我们的注意对象的东西。自我的这一方面是由我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表征所组成的。它被称为“先验自我”,“自传体自我”,和“认知自我”。我们使用术语“叙事自我”——如Dennett和Gallagher所建议的——来强调这是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被认为是具有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并且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之中。叙事自我建立在经验自我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我们有一种已经存在于过去的自我感觉,并且我们可以想象它在未来的样子。这是一种自我意识,它包含了Cooley的“镜子自我”:我们思考我们在别人面前是如何表现的,我们是如何被他们评价的。我们假设其他人以我们同样的方式来看待我们,并对看待自我方式有一个内在的表征。叙事自我具有心理内容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友谊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1.1变化但唯一的自我

我们对自我的感觉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对自我意识的表征的不同而不同。它不仅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自我的表征程度上也有所不同。当我们专注于任务,关注外部世界中的事件时,我们有时可以根本没有意识到自我(我们“迷失”在工作中),从事深度冥想或服用迷幻药的人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抑郁的人可能会专注于内部过程,很难关注于外部世界中的事件。

自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现象。虽然我们强调自我有着经验自我和叙事自我两个方面,但自我作为是一个心理体验,经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实际上并没有清晰的边界,而是存在于单一连续体的两端。自我意识在不同的环境和生活的不同时期(包括抑郁期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它有时是分散的,有时是汇聚的,这可能表明我们包含了多个的或分裂的自我。然而,我们所定义的自我,虽然复杂而多变,但被认为是单一的(部分原因是一个自我与一个个体相对应)心理活动,我们经历的是我们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如Strawson描述的“内在的精神存在(internalmental presence)”或Dennett描述的“叙事重心的中心(the center of narrative gravity)”。

总之,我们所定义的自我的有如下几点基本特征:

a. 自我被理解为一个单一的心理现象,尽管它由不同的方面组成。

b. 经验自我形成了我们基本的存在感。它嵌入了我们的身体,并由躯体过程产生的情绪状态被我们所体验。

c. 叙事自我是我们可以思考的自我,我们认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是一样。

d. 经验自我与叙事自我位于自我连续体的两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所占的比重不同。

e. 自我的表征方式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呈现以不同的方式表征,自我是作为一种日常经验而存在的。

2 抑郁症中的自我

抑郁症对一个人在现实生活的主观体验有着深远的影响。伴随着抑郁症状的叠加,使得自我和以前一样有所不同,我们感知自我的方式也变得不同。抑郁症中的自我是一个被灌输了普遍低落情绪的自我,这样的自我缺乏积极的体验,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能量或动机去追求积极的体验。

在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中,抑郁症的症状可被区分为:情感或动机相关的症状(抑郁情绪、快感缺乏、动机减少),认知相关的症状(自我批评、注意困难和自杀想法),以及基本生活相关的症状(睡眠、食欲和精神运动活动的变化)。这些症状可以有许多组合,在躯体反应上可能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表现形式,因此抑郁症被认为是有多种类型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抑郁症不同类的划分尚未被证明是临床可用的,部分原因是抑郁的症状没有不存在统一的区分方式。最近的研究使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检查了抑郁症状,证明了特定抑郁症状的存在并探索了某些抑郁症状如何驱动其他症状的发展,即某些抑郁症状与其他症状一起以复杂和可变的模式影响其他症状。虽然这些分析证实了根据抑郁症的症状模式难以形成容易识别的抑郁症亚型,但它们的分析也表明了某些症状比其他症状更基本,其中,抑郁的核心是抑郁情绪。

2.1抑郁情绪,紊乱的躯体功能,和自我

抑郁中的自我充满了抑郁的情绪,这影响了一个人对自己体验的各个方面。抑郁情绪和自我一样难以定义,它的特点之一是难以言喻。正如作家William Styron所描述的那样:“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使得我们的自我变得异常的神秘、痛苦和难以捉摸,以至于接近难以描述自我和难以通过自我形成我们正常的认知”。抑郁经常被这样描述:例如,就像居住在“荒凉的阴暗地带”,“被关闭在黑暗中”,或“某种地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中获得安慰或慰籍”。

抑郁情绪是一种与躯体状态相关的危机属性。它伴随大量的身体改变,包括睡眠、食欲、精神活动、能量水平、性欲、胃肠功能和疼痛敏感性,这些都是抑郁症的特征。抑郁情绪可能是身体疾病的结果:我们大多数人都体验过伴随着短暂病毒感染的情绪低落。抑郁情绪塑造了经验自我,赋予它定性属性,并通过这样的体验影响自我的认知表征。正如我们将讨论的,将自我的核心方面实例化的大脑区域向下丘脑和脑干发送下行投射以调节睡眠、食欲和其他驱动力。因此,这些基本的生活功能不仅塑造了经验自我,而且受到产生经验自我的大脑活动的影响。这些基本的生理驱动和自我之间的递归关系表明了这些驱动所提供的更深层次的稳态功能,并强调了自我的持久功能是如何在面对环境需求(即非稳态(allostasis))时促进稳态过程的维持。将“抑郁”理解为对“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load)”的一种反应,表现为基本生活功能的紊乱,其本质上涉及到自我体验方式的改变。

2.2抑郁中自我的负面影响

抑郁影响着人们对自己的思考方式,以消极的眼光来看待自我。正如Beck所描述,抑郁的人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患病的或被剥夺生命权力的”,并且“倾向于将他或她的不愉快的经历归因于心理、道德或身体缺陷”。抑郁的人不仅用更消极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而且他们对支持自己观点的标准也更敏感:例如,选择性地关注负面反馈,回忆更多负面的负面自我描述

在人际关系中理解自我的方式也会随着抑郁而改变。抑郁的人认为他们的社交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负担,不再有同样的归属感,不能享受不同的社交事件带来的喜悦。他们的反应是退出社会互动,他们的孤立强化了他们对自己的负面信念。

抑郁症的一个常见症状是自我关注的增加。抑郁症患者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而且很难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以外的事件上。一旦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事件上,他们往往会发现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更容易回归到与自我相关的想法,表现为痛苦的反刍。我们可以理解,渗透到自我中的低落情绪会驱使人们更多的参与内部关注。这种消极效价的情感过程不仅错误分配注意资源,而且还给自我的叙事概念注入了消极的内容,进一步将关注集中在自我上。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有着不同的自我体验一直很清楚,但有助于解释它的大脑机制却不那么清楚了。

3 一个自我的大脑模型

自我可能不像心脏或脾脏以实体的方式存在,但它仍然是一个动态的实体,与潜在的大脑进程密切相关。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发展,促进了将自我映射到这些大脑进程中。这些方法已经导致了对不同的大脑活动特征的识别,这些特征支持内部心理体验的产生,这可以说是人类神经成像研究中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3.1 默认模式网络和自我

默认模式网络(DMN)已经成为了与自我最相关的大脑区域,它包括中线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后扣带皮层(PCC),以及下顶叶小叶和其他区域。DMN首次在早期的核成像研究中被描述,当时这些区域被发现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活动模式。这些脑区的活动在被动的精神状态下,如清醒的静息状态,比在目标定向认知任务中更强烈。“默认模式”的概念传达了这样一种想法,即这是一种大脑任务执行期间持续被抑制——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部时——并且在没有这种任务要求的情况下的活动模式。我们假设DMN区域——特别是内侧额叶皮层——支持内省的、自我导向的心理过程,这是静息态条件的大脑特征。DMN功能和静息态精神或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已经被广泛地描述。

DMN的活动支持自我相关过程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支持。这些研究表征了自我参照思维、自传体记忆、未来预测、道德决策和心理理论。他们提供了一些最明确的证据,证明DMN参与了与自我相关的功能。重要的是,在这些不同的任务域中,通常只有DMN区域的一个子区域参与其中。也就是说,虽然DMN活动在上述每个任务领域都有解剖学特征,但存在一组更小的“核心”区域,以更一般的领域的方式支持自我相关的过程。虽然这些核心区域具体表征方式仍有待完全理解,但有人认为它们可能参与对刺激的意义、价值的基本自我导向评估。

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采用了一项任务,旨在评估人格特征的过程中分离核心DMN区域的活动,并使用网络建模方法来确定它们的动态交互作用。我们发现,自我评价主要是由PCC协调的,其活动受到来自MPFC的调节反馈。在功能方面,我们认为叙事自我的表征,如人格特质形容词语义加工的自我表征,通过PCC(PCC通过与枕叶和颞叶系统的紧密联系)实时评估,并通过MPFC的活动进入自我意识。这假设了MPFC核心区域的入口功能(gateway function)与其在额极皮层(布罗德曼第10区)的定位是相匹配的。这些区域似乎协调相互竞争的内部和外部表征,包括自我表征,以指导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和行为。我们认为,正是通过这些动态的互动,一种单一的自我意识出现了。

DMN的核心部位是一个“自我创造”网络,这些区域是大脑中高度整合的区域的发现加强了这一概念。最近对DMN的连接解剖学的表征已经认识到它在大脑系统深层层次的顶端:存在于光谱的一端,从另一个的初级感觉和运动皮质开始,通过感觉和运动联合区域以及其他与环境输入相关的信息的概念组织有关的跨模态网络,如中枢执行和显著内感受网络中继,最后到达DMN(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连接梯度)。作为一个与来自外部环境输入的联系最少的跨模态网络,DMN似乎作为跨其他大脑系统的表征内容的主集成器,为其提供了一种独特且集成的信息处理能力。

我们认为,DMN灵活地整合跨概念空间表征——从具体的感觉表征到更抽象的图式表征——方面的作用是其在表示自我方面作用的基础。最近的研究强调了DMN在人类认知中更普遍的作用,将其描述为支持高水平的意义创造和概念化。这些作用与自我创造假说是相容的,该假说包含了两者的要素。虽然DMN核心区域的整合功能主要是在叙述自相关过程(narrativeself-related processes)领域被研究,但当考虑到DMN核心区域支持了跨叙事和经验自我领域的整合加工的作用时,我们将要提出一个更引人注目的模型“实例化了一个独特的、有深度的、通用的具体化自我模型”。

3.2 默认模式网络和经验自我

DMN的信息整合包括对身体状态的内感受性表征,这构成了经验自我的核心部分。内感受状态的表征区域主要是前岛叶,位于从外周神经系统延伸到脑干和皮层下区域的神经处理层次的顶端,其中包括大脑的中枢自主神经网络(显著性网络)。由前岛叶编码的高阶表征与其他皮层网络整合,提供内在自我表征的外在身体状态表征。这种与DMN核心区域的整合是由不同的皮层下整合区,如基底神经节和丘脑,促进。

外周神经系统与躯体相连,与内感受相关的传入通路主要由C型无髓鞘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神经纤维沿着其轴突的长度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这些系统发育的古老系统提供了关于内部环境的信息,并帮助产生与基本生活功能(如口渴、饥饿、疼痛)和基本情绪(如悲伤、恐惧、快乐)相关的积极或消极的感觉状态。

内感受通路与皮层下-前额叶系统相互作用,这些皮层下-前额叶系统协调情绪状态的情感效价特征,包括额-杏仁核、额-纹状体和海马-前额叶回路。它们的共同点是,皮层下区域向MPFC发送传出投射,MPFC整合信号并提供自上而下的调节。皮层下-前额叶系统由单胺能系统调节,该系统也会改变情绪状态。MPFC、杏仁核、纹状体和海马体都受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支配。MPFC反过来又投射到单胺能神经元上,它是中缝背核传入连接的主要来源。

充满感觉和动机的经验自我,是由内感受性、皮层下-前额叶和单胺能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支撑的。这些系统通过前岛叶和内侧前额叶皮质区域的活动得到更高水平的表现,并通过这些区域和它们的皮质相互作用影响叙事自我。

3.3 下丘脑和基本生命功能

支持经验自我的大脑进程和身体进程之间的关系是递归的。MPFC和皮层下区域向下丘脑和其他对基本生命过程很重要的区域发送传出投射,包括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臂旁核和中缝背侧核。下丘脑由许多特定的回路组成,它们与中脑和脑干区域一起,在激活自主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回路的活动影响行为的形成和戒断,并调节如睡眠、食欲、性冲动和压力反应等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影响内部环境,这反过来有助于情绪状态和经验自我。

3.4 自我轴

自我作为一种体验,被束缚在一个单一的现象中:一个可以主观地感受,同时被作为一个认知实体思考。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复杂的、层级的、整合的大脑过程以形成一个轴的方式支持了自我的加工。从大脑的角度来看,该轴开始于脊髓水平的身体感觉处理,通过脑干和皮层下区域上升,最后到达整合信息的皮层网络,其中DMN及其核心区域位于轴的顶端。这些层级的活动与统一的自我体验相一致,它跨越了从主观感觉体验到抽象自我表征的连续体。因此,自我轴包含了大脑过程及其心理关联,这与物质和心理过程的双重概念相一致。

正如我们所强调的,MPFC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外部和内部表征之间的中介,适合其在整合皮层网络活动中发挥丰富俱乐部(rich-club)作用。正如我们自己的工作所显示的,MPFC对PCC活动有门控效应,选择与外部环境相关的自我呈现。MPFC也是大脑皮层和身体上嵌入的大脑系统之间的支点。它不仅是皮层网络协调的关键贡献者,而且直接影响自主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的输出。它通过将情感过程与相关的环境背景相结合,产生“情感意义”。

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MPFC和PCC是高度活跃的大脑中枢,它们沿着自我轴不断调整活动,并产生一种单一的自我感。自我是动态的,根据环境需求不断变化产生内部和外部自我。这些不同的自我体验受到特定的人际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情绪状态所介导的身体影响(图1)。

3.5 自我作为生成模型

最近的大脑概念化表明,大脑积极构建高级生成模型以预测较低水平的感官输入来源,通过调整模式(或感觉数据源)响应上升的感觉错误信号以促进适应性行为。在这个框架中,经验自我建模了内感受环境,情绪作为影响行为和注意的错误信号的表现而产生。但我们的自我模型扩展了自我的概念,包括了它的叙事特征。这种丰富的自我位于预测层次的更深层次,包含了内感受过程的模型,但将其置于社会环境中。DMN协调了这个生成模型的构建,它可以概括为形成了对一个人在世界上的具体化存在的感知。该模型在推断内部和外部(主要是社会)感官输入的原因时不断调整,但其与单一身体的整合具有一致性,这是跨感知地建模并投射到社会世界(包括现在中的、记忆中的和假设未来中的社会世界)。

4 抑郁中的自我轴

与抑郁症有关的大脑区域与支持自我的区域有相当大的重叠,自我轴的多个层级受到影响,并受到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动的调节。

4.1 皮层和皮层下的影响

MPFC在抑郁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该疾病的影像学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早期的影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特征是膝下前扣带皮层(sgACC, MPFC腹侧的一部分)的活动和与该区域的连接增加。

自我属性如何影响MPFC活动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MPFC的活动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结果都存在,这部分与任务的不同性质有关(例如,对图片和单词的反应)。我们自己的研究检查了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反应,通过判断自我描述条目是否适合他们,评估了被任务激活的大脑区域之间的有效连接(即,一个大脑区域对另一个大脑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患者的MPFC对PCC有更大的负面影响。异常的程度与患者注意困难、焦虑等症状相关,这导致我们推测,抑郁症患者中更低MPFC-PCC连接反映了他们增加的自我关注和困难地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内部转移到外部。

注意困难也反映在抑郁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和连接的减少上。背外侧和内侧皮质区域的正常脑功能显示出反相关活动,而在抑郁症中,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活动的减少与sgACC的增加相关。这些平衡的变化也表现为抑郁症患者在需要注意力的任务中相对未能抑制MPFC活动,这表明患者在努力集中于自我外部的事件时,自我相关的思想总是混入其中。皮层下区域活动的改变也影响了抑郁中的自我体验:杏仁核对情绪面孔的反应增加,表明对社会环境的敏感性增加;纹状体对自我相关刺激和奖励的激活减少;以及与MPFC的连接减少,导致快感缺乏。

4.2 神经递质系统

长期以来的证据表明,单胺能系统与抑郁症有关,大多数证据表明了血清素的作用。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抑郁症中血浆和脑脊液中血清素浓度异常,以及血清素受体和转运体水平的改变,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此外,抑郁症状还可以通过影响5-羟色胺能系统的药物来改善,特别是通过阻断其突触前再摄取。然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作用在个体水平上并不一致,只有一些患者获得了获益。

最近人们更关注的是其他神经递质系统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特别是大脑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抑郁症中MPFC中的谷氨酸水平降低,谷氨酸能系统的其他异常也很明显,可能反映了观察到的皮质和皮层下网络连接的变化。有证据表明,作用于该系统的药物,如氯胺酮,具有抗抑郁特性,这激发了人们对谷氨酸在抑郁中的作用的兴趣。更明显的是,我们早期对抑郁症的理解是由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这过于简单,事实上,抑郁症不太可能用任何单一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的改变来解释。

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发挥大脑过程对身体的影响,它们活动的改变反映在抑郁症状,如嗜睡和失眠,这些会影响情绪状态。下丘脑在这些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接受来自MPFC的广泛的传入连接,并位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之上。许多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HPA轴过度活跃,这些患者显示皮质醇水平升高和对反馈的异常反应,在面对高皮质醇血症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没有减少。这些过程对炎症反应有重要影响,并且在抑郁症患者中,一些炎症参数发生了改变。下丘脑对睡眠和食欲有控制作用,部分通过HPA轴介导,但也通过离散的下丘脑回路(如下丘脑外侧促食欲素系统)介导,这显示了抑郁症紊乱的一些证据。

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也是紊乱的。心率变异性,一种衡量心跳间隔波动的方法,降低,这反映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之间平衡的变化。抑郁症患者通常主诉腹胀、痉挛等胃肠道症状,这可能反映了肠道运动和功能紊乱,这也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总之,这些大脑对身体功能的影响的改变导致了抑郁情绪的特征,产生了许多现象学特征。由疲劳、神经痛、失眠、厌食症和低水平炎症引起的感觉会影响抑郁患者自我的基础。这种感觉在谴责自我不值得和有罪的思想以及导致社会退缩和孤立的行为中加以阐述。这些自我的经历,以大脑活动和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大脑区域的连接的改变为基础,影响下丘脑的功能和生理过程。抑郁的自我轴发生了偏移并建立了一种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我的多个层级发生了偏移。

5 重新认识抑郁症及其治疗方法

我们的抑郁自我轴模型为该障碍建立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强调了抑郁症的多层级损伤的本质,以及自我轴上不同的单一水平如何影响轴上的其他水平。当抑郁发展时,最初的干扰可以发生在自我轴的多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并沿着它传播。例如,一个年轻人的抑郁可能源于一段关系的失望,在这种关系中,他看待自己的方式改变了:他现在认为自己不可爱、孤独、冷漠。这些自我的表征与自我关注思想的增加有关,表现为痛苦的反刍。由MPFC介导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加,焦虑和身体体验加剧了他的反刍。下丘脑功能障碍也受到MPFC自上而下的影响,表现在失眠和疲劳上,出现重度抑郁症的综合征表现。

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没有任何明显的诱发因素,这是常见的。一名中年妇女最初只是主诉睡眠困难,感觉疲劳,无法在事物中找到乐趣等症状。通过内侧和背外侧额叶皮层活动的介导,这些消极的感觉导致了对内部过程的内在关注。她沉思着,她的消极情绪使她认为自己不讨人喜欢。她的情绪进一步恶化,她开始在她的社会和工作角色中挣扎,进一步巩固了她对自己的负面看法。虽然她的抑郁并不是始于明显的社会心理压力源,但她的抑郁症状与这个年轻人的症状相似。

在预测模型框架中,这些抑郁症的病例可以被视为对首先出现在社会环境和内感受环境中的错误信号的不同反应。许多基于预测的层级模型的理论已经被提出来解释抑郁症是如何由对这些错误信号的反应的不适应推断产生的,尽管这些理论是部分的,只解释了抑郁症的特定方面,并且仍然是探索性的。

在这两个病理中,消极的思想都是抑郁症的特征。在我们通过自我的视角来理解抑郁的框架内,通过对其神经基础的更深入的理解:消极的想法——包括对自我的消极想法——是抑郁的症状,但对抑郁症状不起主导作用。它们是自我轴紊乱的表现,如果关注其功能障碍而排除其他因素则过度强调了它们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关注消极想法的疗法不是有效的治疗抑郁症。如果我们认为抑郁症是一个紊乱的自我轴的表现,那么任何针对轴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治疗都可能纠正它的偏差,而不是必须针对那些在抑郁中首先表现出障碍的部分(即消极想法)。而消极的思想呈现了一个特别有用的杠杆——它可以作为一个治疗目标,并且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进行纠正。

我们对抑郁症中的自我的观点也暗示了其他治疗靶点。鼓励更好的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倡议——健康的饮食、锻炼和睡眠干预——可以通过直接影响情绪状态的身体参数从而改善建立经验自我的基础来改善情绪。这种干预需要行为上的改变,也可能需要临床医生鼓励患者对他们的叙述自我进行不同的视角的评价,比如告诉他们:作为一个有能力做出改变的人,他的努力不会是徒劳的。许多干预措施——即使是像饮食干预一样直接的干预措施——都针对自我轴的多个层次。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强调自我的各个方面,而不只是病人对自己想法的那部分。这些方法可以使患者关注在一段关系中经历的自我,包括治疗关系中。我们可以鼓励抑郁患者花更多的时间与那些对他们很重要的人接触,从而帮助重新引入一种与他人有联系并被他人重视的自我意识。

在我们看来,自我跨越了多个解释(层级)水平并同时具有大脑和心理方面,药物的使用与其他治疗方法并不对立。正如我们所论述过的,支持自我的大脑过程因抑郁症而紊乱,而单胺能、谷氨酸能和其他药物可能能够以改善自我轴偏差的方式影响大脑活动和脑区间连接。就像CBT以消极想法为目标一样,使用一种影响特定神经递质系统的药物并不意味着抑郁症是由该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的,而是说神经递质系统可能提供了一个治疗靶点,可以用来改善跨越整个自我轴的紊乱。经颅磁刺激等神经刺激治疗同样可以影响网络活动。通过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刺激增加其活动从而改善sgACC的活动经常被报告在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中,但是治疗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抑郁症是由这些网络活动和变化的连接所导致的。

我们提出的自我轴的大脑结构描述了一个复杂的、层级化的大脑系统,它跨越了神经元到心理社会的过程。这个系统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为抑郁症,这使得抑郁症在临床上表现出如此多样的症状。抑郁症的治疗总体效果有限:许多人对特定的治疗没有反应,无论是CBT,抗抑郁药物,还是运动干预。我们很难识别一个人的抑郁症特征,很难知道他对哪一种治疗更敏感。我们的模型强调了对抑郁症的多种解释,以及治疗抑郁症通常需要的多种治疗方法。

6 结论

我们将自我概念化为一个动态的实体,其心理方面反映了他们潜在的大脑过程,即一个从身体延伸到社会环境的自我轴。情绪状态反馈其身体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基本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反映了身体的生理状态,并通过核心DMN内高度连接的枢纽协调的关联网络活动的调节来对社会环境作出反应。因此,自我的心理表征包含了多个层级,包括来自身体的感觉状态,以及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征。

这种理解自我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抑郁的框架。首先,抑郁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感觉。通过将自我轴概念作为抑郁症的组织原则,通过采用多元主义,我们可以整合多水平的解释性视角,这被认为是理解精神障碍的必要条件。在这个框架中,抑郁患者的主观心理或精神被提升到突出和中心位置,而没有被客观神经递质活动和非理性认知特征所取代。

参考文献:The self on its axi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