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是枝裕和拍的父母 我们长大后才真正懂 /

是枝裕和拍的父母 我们长大后才真正懂

是枝裕和拍了太多平凡父母的故事。他们经济状况一般、脾气一般、与孩子沟通的能力更一般,普通得就像你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

然而随着我们年龄渐长,每每重看这些电影,都好像更能理解他们一点,进而更理解我们自己的父母一点。

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是枝裕和拍的父母,那么平凡却那么动人?他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对他有怎样的影响?和电影里的父母又有什么关联?

今天,在是枝裕和六十岁生日之际,我们想带你重回他人生的起点——家庭,去寻找解开这些问题的钥匙。

总是失败的父亲?

● 一米九大个子,却只能挤在小浴缸里的爸爸良多

是枝裕和电影里的父亲,几乎都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失败。

他们或是事业失败,经济窘迫。比如《比海更深》里付不起赡养费的嗜赌爸爸、《小偷家族》里教孩子如何偷窃的底层爸爸、《奇迹》里一心追梦却无法养育家人的音乐人爸爸。

● 前妻有了新欢,他却只能躲在暗处观望

● 《奇迹》里,爸爸教儿子“废物学”

他们或是情感缺失,对待家人疏离冷淡。比如《如父如子》里事业有成,却很少陪伴孩子的精英爸爸、《步履不停》里不讨一家人喜欢的顽固爸爸。

● 《如父如子》里,草根爸爸和精英爸爸的育儿观碰撞

他们或是逃避责任,一走了之。比如《无人知晓》里始乱终弃的几个爸爸,以及《海街日记》里为了第三者抛妻弃女的爸爸。

● 大女儿对爸爸的评价

对待这些失败的父亲们,是枝裕和的情感很复杂。

从作为儿子到成为父亲,是枝裕和始终在思考着“父亲”的定义。而他自己的父亲是枝兼藏,或许就是“废物爸爸”最好的反面教材。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 是枝裕和

● 继子一直称呼良多为“小良”,到了良多家却主动改口为“爸爸”

● 《小偷家族》最后,祥太对着被公交车甩在身后的男人,叫出无声的“爸爸”

是枝兼藏出生于台湾高雄,因为祖父母同姓“是枝”,当时在日本无法成婚,只好私奔到台湾。

一生坎坷的是枝兼藏,在高雄长大,在东北被应征入伍,后作为战俘被送去西伯利亚劳改三年。等他回到日本时,已与这片从未踏足的故乡格格不入。

他在镇上找了一家工厂糊口,平日里最爱赌博喝酒。酒量不好却夜夜喝醉,心中苦闷时,难免谈起在西伯利亚的艰苦日子。每当这时,是枝裕和都暗暗叫苦:“父亲又来了。”

父亲自暴自弃,日益消沉,痛恨战争毁了自己一生。

● 童年的是枝裕和与父亲

● 五岁的是枝裕和。因为父亲买不起车,所以他们家人喜欢在别人的车前拍照,并表现得像自家车一样

是枝裕和小时候,父子关系还算和睦。他会坐在父亲腿上看电视,父亲没刮干净的胡渣蹭着他的脸;父子俩也会一起去棒球场看巨人队的比赛。

然而是枝裕和上中学后,父子俩逐渐生了嫌隙,最终连话都不怎么说了。日子一长,父子俩变得像陌生人。

长大后的是枝裕和回家,父亲问他“今年巨人队打得怎么样啊?”,却不知他早已不爱棒球。

● 《步履不停》里,是枝裕和借良多之口道出了父子间的嫌隙。是枝裕和曾说,每当某个角色特别像他自己,就会取名“良多”

即便是这样的父亲,在是枝裕和的记忆里也有高光时刻。

一家人挤在基础设施一般的房子里,碰上台风天,父亲会一反懦弱无用的形象,用绳子拴住屋顶,并用白铁皮固定好窗子。

因此,是枝裕和很少在电影里批判这些失败的父亲们。他觉得,无论怎样的爸爸,对孩子来说都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

● 虽然父亲总是冷落儿子,儿子的相机里却都是爸爸的照片

● 《步履不停》,等待父亲的儿子

我停下脚步,突然拿出手机假装有来电,站到路旁,其实是在听语音信箱。在这期间,父亲慢慢地超过了我。他为了要赶上淳史拼了老命,但又不想被人察觉到这一点,让我看得更加心疼。我静静地将手机放回口袋里,然后看着父亲的背影,用不会追赶上他的速度慢慢走。

-《步履不停》小说

父亲去世后,是枝裕和在寺庙里为父亲守夜。他打开棺木,见父亲嘴唇微张,便为他整理遗容,不小心触到了父亲下巴的胡渣,曾经父子俩一起看电视的记忆瞬间映入脑海,是枝裕和忍不住落泪,直到天明。

2001年元旦,父亲去世半年后,是枝裕和家收到了一张父亲寄来的明信片,落款日期是1985年9月16日。

那天父亲参加了世博会的活动“二十世纪的我致二十一世纪的你”,他写了一封明信片给未来的儿子,“请注意身体健康,组建一个祥和的家庭。”

● 一些意识到父亲衰老的时刻:浴室里的把手,以及救护车前作为退休医生无能为力的父亲

无论是否愿意承认,每一个男人成为父亲,都会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

《比海更深》里赌徒良多的父亲也是赌徒,儿子才上幼儿园就带他买彩票;《如父如子》里不近人情的良多,他的爸爸更不近人情。知道孙子不是亲生的后,让儿子立刻把真正的孙子换回来。

● 良多最终成为了自己讨厌的父亲的样子

● 即便没有血缘,日积月累的相处也会让父子越来越像

为了不成为自己父亲那样的爸爸,是枝裕和常常在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自省。

拍摄《奇迹》时,他想把这部片子献给未来十岁的女儿。结果为了拍片离家一个半月,后来再出门工作时,女儿送别的语气客气得像陌生人。

● 为女儿拍的《奇迹》,主角由孩子们组成

还有一次父亲节,是枝裕和从沙发缝里无意间翻出一枝花的茎,这是之前女儿送他的礼物,他接过后就随手放在一边,继续忙工作。

回想起这些,是枝裕和不禁反思自己作为一名父亲是否合格。这反思,最终促成了《如父如子》这部电影。

● 这个情节后来被拍进《如父如子》里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 是枝裕和

既然有这么多失败的爸爸,那什么是成功的爸爸呢?

穷到当东西为生,却在儿子出版新书时骄傲地买了许多本送邻里的父亲,可以说是失败的吗?

● 《比海更深》里,良多以为父亲从没看过自己写的小说。没想到父亲不仅看了,还送了很多给邻居

除了偷窃一无所长的爸爸,细心观察到儿子的生理变化,并用自己的方式教他理解,可以说是失败的吗?

● 《小偷家族》

在台风夜的大雨中带着儿子悄悄外出,躲进滑梯里冒险的爸爸,可以说是失败的吗?

● 《比海更深》

或许,爸爸无法用“成功”或者“失败”去评判。而微妙的父子关系,也很难用一个爱或恨字草草概括。

我们总在期待一个高大有力、无所不能的爸爸。在外辛勤工作、独当一面;在内陪伴家人、温柔慈祥。然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现实里没有超级英雄,爸爸也有很多自身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父亲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改变。这份不起眼的努力,或许只有等到我们长大,能更包容地看待他时,才会真正懂得。

● 《如父如子》最后,爸爸决定弥补错误,换回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

比男人更坚强的母亲

‘啊,奶奶!’真悟用手指着。

淑子在楼梯的平台上挥手。

淑子说脚疼,就在玄关和良多等人道了别。结果她还是下了一半楼梯,目送三人离开。

-《比海更深》小说

与不成器的父亲相比,是枝裕和电影里的母亲往往更加可亲。

她们会保留着孩子小时候的作文,在孩子回家时带来一桌“妈妈的味道”,即便儿子人到中年也会替他买好睡衣。她们喜欢收藏包装袋,用丝袜藏钱,面对调皮的孙子们毫无怨言。

哪怕孩子不争气,她们嘴上抱怨,心里还是把孩子当成最骄傲的存在。

● 离别时喜欢啰嗦的妈妈。是枝裕和说,他的妈妈因为牙不好,因此一直叮嘱他好好刷牙

● 妈妈的味道

只是这样的妈妈们,往往并不以温柔恬静的传统母亲形象示人。

是枝裕和喜欢请树木希林演母亲,就是因为她的“辛辣”气质与是枝裕和妈妈如出一辙,有些世俗、有些刻薄、绝非温柔善良。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母亲不是完美的,她们斤斤计较、思想守旧,却那么让人疼惜。

● 是枝裕和与树木希林

● 《步履不停》里,大儿子因救人溺水身亡。作为惩罚,妈妈要求被救者每年都来祭拜儿子

是枝裕和的妈妈在婚前过着丰裕的生活,在银行有一份体面工作,周末常和哥哥跑到有乐町看电影。

相亲时,她以为是枝裕和的爸爸很靠谱,婚后才发现看走了眼。悔恨的母亲常常指责父亲是个失败之人,直到死前都认为这场婚姻是个错误。

● 妈妈抱着小时候的是枝裕和

● 童年时是枝裕和就喜欢坐在家门口观察路人

是枝裕和的家境并不好,母亲扛起了养活一家子的重任,包括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公公、沉迷赌博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直到是枝裕和28岁前,他都一直和家人挤在福利房内。

● 《比海更深》里,妈妈一直梦想着搬到更好的房子里

母亲曾先后在废弃回收业和蛋糕店打工。在是枝裕和的童年回忆里,母亲的工厂后门有很多废旧金属,像是孩子们的宝库。母亲有时还会带回来蛋糕瑕疵品,作为孩子们的零食。

受生活所苦的母亲,常给是枝裕和买伟人传记,希望他将来考公务员,过稳定日子。但是枝裕和的电影梦,其实是母亲无意间亲手埋下的。

● 电影里的良多没有成为公务员,当了作家。现实中的是枝裕和没有成为公务员,当了导演

婚前喜欢看电影的母亲,婚后再没闲钱去电影院,就在家用电视看,年幼的是枝裕和总是坐在妈妈身边,和她一起看,从此对影像产生兴趣。

虽然母亲不赞同儿子去做导演,但是当是枝裕和真的实现了梦想,母亲也满怀骄傲地把影碟送给邻居们看。

母亲去世前,是枝裕和常去医院陪她聊天。这段时间里,他重拾了许多对母亲的回忆,这些细碎的片段后来被融入了《步履不停》及姐妹篇《比海更深》。是枝裕和将《步履不停》视为自己对母亲的服丧。

母亲用那一万円买了一件淡紫色没什么品位的外套。

‘这是用你给我的钱买的哦。’过年回家时她还特意打开衣柜给我看。只是我一次都没有看见她穿过。

‘这是重要场合才穿的啊。’她对姐姐这么说过,也可能是想要等到某次跟我一起出门时再穿吧。

只是那样的机会终究没有来临。母亲过世后,我处理了她的衣服。

可直到最后,我都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处理这件淡紫色外套。

最终,我将它放进了母亲的棺材中。

-《步履不停》小说

《比海更深》在是枝裕和一家曾住过的福利房取景,片中母亲把可尔必思冻成冰的习惯,以及对邓丽君的喜爱,都来自是枝裕和母亲。《步履不停》里母亲煎的玉米饼,也是是枝裕和本人最爱的料理。

● 把可尔必思冻成冰,是是枝裕和家特别的习惯

● 儿子随手埋下的种子,母亲却一直上心浇灌

与矛盾重重的父子关系不同,是枝裕和镜头下的母子关系更为细腻绵长。《如父如子》里,妈妈抱着即将被换走、没有血缘的孩子说,我们一起逃去很远的地方吧。

《小偷家族》里,安藤樱饰演的妈妈自身难保,却因为担心小女孩再受家暴而决心留下她,为了保护她甘心被辞退。

● 母女的手臂上共同保留着家暴留下的伤痕

● 在审讯室被问起孩子们对她的称呼,妈妈泪流满面

是枝裕和在随笔集里曾记录过和母亲吃的最后一顿饭。

在新宿一起吃完寿喜烧,母亲开心地挥手道别,往新宿车站走去。是枝裕和突然心生不安,这不会是最后一次和母亲一起吃饭吧?没想到预感成真。

《步履不停》结尾,良多没能实现父母的愿望,而是枝裕和同样对父母心怀遗憾,这世界上的亲子关系,大抵都是“来不及”。

也许因为这份遗憾,是枝裕和后来才频频将镜头对准家庭,在那么多角色身上,融入自己父母的影子。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是枝裕和讲述的其实都是自己的故事。

是枝裕和的父母去世多年,60岁的他自己也已经做了很久爸爸。他每年和女儿一起养蝴蝶,从不和她吵架。女儿小时候曾为不能嫁给爸爸而遗憾,是枝裕和将那天视为自己的人生巅峰。

《比海更深》里,是枝裕和借树木希林之口说,这辈子都没有爱谁比海更深。我们常常埋怨父母,更难亲口对他们言“爱”。但是我们之间的羁绊,确实比海更深。

总是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才学会与父母和解,进而与自我和解。而理解父母的第一步,就是接受他们只是平凡人的事实。这一点,是枝裕和早已明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