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日报:新闻模板化是谁的悲哀? /

北京日报:新闻模板化是谁的悲哀?

昨天,北京日报的一则报道让人受惊非浅。这则关于市委领导报告的新闻称,未来五年,北京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微博、微信纷纷转发这个帖子并吐槽。有的网友说:“未来五年,还能干什么?我们都要努力活着!”有的说:“‘未来五年’几个字重若千钧,瞬间击垮了很多人的希望。”有的说:“‘未来五年’短短四个字,激起千层浪。由此可见社会心态已经十分脆弱,经不起折腾了......”

幸而就在当天,北京日报在消息中删除了“未来五年”。

原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看到了市委领导报告原文,他澄清说:“(原报告)对当年和未来五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该部分说了很多项工作,在每一项工作论述的前头并没有“未来五年”的时间强调。记者对那些工作都做了拆条报道,每一条的前面都自己加上了“未来五年”的时间给定......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原报告的意思,给人以未来五年要不停像前几个月那样随时可能封控、停止堂食甚至居家办公的错觉。”

昨天下午四点多,北京日报社社长赵靖云发微博说---

这个我可以说明一下:“未来五年”四个字确实是报告里没有的,是我们的记者误加的。为什么会误加呢?说来可笑,因为要抢时效,他们拆解了报告重点,预先做了模板,“未来五年”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一段一段套进去,就把“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也套进去了,没过脑子,结果连起来一读,就出了笑话。这确实是媒体层面的操作失误,说我们的人欠专业也可以,总之希望大家不要再以讹传讹放大这个失误了。

有网友在这则后面微博留言说:“一猜就是如此,提前弄了个模板,往里装东西。”

赵靖云社长的微博很坦率,他剖析了这次新闻事故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新闻报道的模板化现状。从他的语气来看,这种模板化是新闻媒体常用的手法,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秘密。

所谓新闻模板化,就是新闻格式化,尤其是时政新闻,都形成了固定的套路。不管什么样的会议内容,只要按照这个模式,把领导讲话填进去就行了。

关于领导讲话的报道,其实就是照本宣科而已,只不过用几个模式化的关联词连接在一起。比如:“领导称---领导指出---领导表示---领导强调......”诸如此类。

在网上看到一则中国特色的灾难新闻八股文模式----

事故发生后,_____高度重视,_____当即作出批示,要求不惜_____搜救_____人员,全力抢救伤员,查明事故原因,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并注意搜救人员安全。____当晚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搜救,并决定启动_____预案,接着连夜赶往_____看望伤员,随后马不停蹄召开_____安排部署施救和善后工作。______在发言中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____的批示,并要求举一反三吸取______,全______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______成立了以______为首的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分设现场抢救、医疗救治、善后处理等三个工作小组,并组织公安、消防、应急救援队及当地群众等近______人,全力以赴进行_____,目前,现场搜救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广大_____情绪稳定。

这个模式去年能用,今天能用,明年还能用,只不过要重新填空而已。

新闻模板化是新闻的不幸。新闻报道是对时代的跟踪和反映,这种模板化的报道模式,也把鲜活的生活变成僵化的模板式。

模板化新闻让记者失去了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他们只是成了官员讲话的传声筒而已。不仅如此,我们的记者还以模板化思维为能事,把这种思维称为业务熟练的表现。

这种新闻模式不仅把官员讲话变成格式化,让记者的思维变成格式化,也会影响读者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新闻环境下,人们的思维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变成格式化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一旦格式化,就会装进套路和框框里,很难跳出来。在我们身边的人当中,不难发现这种简单、僵化、套路化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整个社会也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之所以越来越衰微,不仅是传播方式的落后,更因为这种模板化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和报道方式若不变革,不会有任何出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