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为“二舅”感动或不满的 请听我说…… /

为“二舅”感动或不满的 请听我说……

村里不该只有二舅这一种好人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视频,就像一锅加了鸡精的鸡汤。好久没有开过荤的人喝过之后大呼过瘾,可很快就有人咂摸出汤里的鸡精味。所以“二舅”引发的刷屏式感动,迅速转化成感动与挑剔、批判交织的混乱局面。

最尴尬的这样一批人。他们喝汤的时候,也觉得好喝,但是后来看到美食家们对“二舅”的批评,也觉得有道理。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能理解“二舅”,理解“二舅”引发的感动,也能理解人们对“二舅”的不满。但是我的“全部理解”,却让我觉得与哪个群体都格格不入。我既不愿意沉浸在这碗鸡汤里一味感动,却也无意批判“二舅”的创作者。

“二舅”治愈了这么多人的精神内耗,却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本文所说的“二舅”,都是指这个视频而不是幕后人物

下面我试着分析一下我的尴尬。

美食家认为,“二舅”只是延续了“很苦很善良”的传统鸡汤配方,却没有追问苦难和不公的根源。这个看法确实击中了“二舅”的软肋。创作者有意淡化了故事背景中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每个拎出来都是沉重的文章。比如村里为什么只剩下老人,这就要谈到城乡二元结构,谈到畸形的城市化。

但是我为什么不愿意批判创作者呢?因为我也是这个时代的创作者,我深深知道“二舅”的创作者为什么要淡化制度与结构,而专门突出主人公的善良与强韧。

如果“二舅”按照美食家的意见去拍,有可能直接发不出来,即使发出来也很可能被平台限流,即使侥幸突破平台的算法限制传播开来,也很可能被中途干掉。总之,绝无可能产生现象级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到时候我们连这碗加了鸡精的鸡汤也喝不到。

有骨气的美食家会说,宁可不喝,也不要喝加了鸡精的鸡汤。可以。可是大众焦渴的灵魂,是需要鸡汤的抚慰的,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为“二舅”感动的人,觉得自己就是像“二舅”一样屡经摧残的小人物,一直在挣扎着不想放弃。看到比自己命运更悲惨的人,却绽放着更多的生命光芒(电视剧),所以自己在面对生活的无奈时也多了一分勇气。

他们觉得自己连不被现实压垮都很苦难,你却希望他们去深究灾难的根源,去立时改变不公的现状,是不是强人所难了?

或许在内心深处,当我们在批评“二舅”不够深刻,不够担当的时候,我们是希望“二舅”替我们深刻,替我们担当。

为“二舅”感动的人,无疑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对“二舅”不满的人,则是想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而未得。“二舅”的创作者没有比我们更勇敢。这是事实。可是他有义务比我们更勇敢吗?

我们最大的不满足在于,村里不应该只有“二舅”这一种好人。“二舅”很苦很善良,被人欺侮被人伤害却从不抱怨。村里如果只有“二舅”这一种好人,那些让“二舅”很苦的因素就会继续存在下去,新的“二舅”就会层出不穷。我们喜欢“二舅”的善良,更应该希望他不要那么苦。

但是我们同时要知道,不抱怨不是“二舅”的错,我们不能强迫他诉苦。如果说不穷究根源就不能讲述“二舅”的善良,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霸道与不公呢?

如果不想让“二舅”一直苦下去,村里还应该有其他类型的好人,比如好人科学家,比如好人企业家,比如好人律师,比如好人记者。但你不能因为“二舅”没有扮演这些角色,就否定“二舅”存在的价值。

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们觉得村里缺少什么类型的好人,我们最好自己去填补空白,而不是去苛责“二舅”。“二舅”只是一个人物而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闪放光芒的人物。我们不应该因为不敢相信自己,就总是责备别人不能完成自己的所有梦想。

创作者说,在“二舅”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我们这个民族,不应该只有这一种平凡、美好与强悍。但这不是“二舅”的任务,而是所有人的任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