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佛系移民,何需勇气,又管什么贫富差距 /

佛系移民,何需勇气,又管什么贫富差距

你若已是佛系,移民又何需勇气?

(一)

说实话,我出国的时候,只想着怎么鼓起腰包,压根没有想过要鼓起什么勇气,连向梁静茹借一点的想法都没有过,更别提从一部动画片里去寻找了。

我也听说过有些离岸移民的朋友,日日钻研移民论坛,夜夜苦练雅思口语,时时刻刻关注邀请动态,终于有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PR到手,却开始了日日月月年年的纠结,登陆的勇气一点点消磨殆尽直到签证过期。

这正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当时的做法是,收到准签信没多久就向同事公开了消息,然后着手准备各种登陆事宜,年底直接长登。

短登,从来就是为拖延症患者发明的最巧妙的借口。

我也曾遇到过不少亲人朋友的阻拦劝解,他们用不亚于好莱坞编剧的想象力,向我描绘了我一个人在异域番邦孤苦伶仃无家可归不名一文的悲惨境地,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听完表示自己还是要走。

这并不是因为我有直面惨淡人生的莫大勇气,而是因为我是闲看潮起潮落的咸鱼佛系。

(二)

“佛系”这个词的火爆,到现在估计也就一年时间,也充满了争议。有人说这是精神的超脱,有人说这是时代的无奈,也有人说这就是不可救药的懒癌。

正如夏虫不可语冰,鸡血奋斗族也不可避免地会对佛系产生误解。

我在写《“我移民到澳洲,后悔死了!”》的时候,曾提到澳洲很多人都自得其乐地当着佛系青年,这时候就有人跳出来批驳说“佛系不等于高尚”。

这是一种典型的误解,认为自称佛系就是在标榜某种品质。却不知佛系反而是反标榜、反高尚的,它追求的是自嘲的坦然、堕落的自由。佛系并不以佛系为傲,只是自足于一种“我不求上进你管得着么”的闲散慵懒。

还有人说我这个人怼天怼地怼评论,一点都不佛系。

但佛系不等于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口水吐到脸上还要让它自己风干。禅宗众秃驴们抖机灵斗机锋一斗就是上千年,你敢说他们都不是佛系?

(三)

我所理解的佛系,具体来说是佛系移民,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对过去的不留恋。

对国内的许多朋友而言,移民之所以需要勇气,是因为他们已经是“事业有成”人士。

他们名片的头衔上可能已经带了一串的长、总、经理之类的字眼,他们工资单上的数字可能已经让他们衣食无忧、还贷不愁,他们房产证上的地址可能已经让孩子轻松站在本地小学鄙视链的上端。

移民,意味着就要放弃这所有的一切,这就像武林高手自废武功一样,金庸小说里我数来数去能狠得下心来的也就金毛狮王一人而已。

但在佛系看来,过去的名位再高、收入再多、成绩再辉煌,也不过是地图上某个落脚点的标签注解,像徐志摩笔下西天的云彩一样,可以轻轻挥手作别而去。

第二,对未来的不焦虑。

另一个让新移民望而却步的,是在异国他乡生存的不确定性。

他们为未来操心的时间线一般是这样的:登陆了没地方住怎么办?住下来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找到工作了工资太低怎么办?工资糊口了买房怎么办?有房有车了孩子学校排名低怎么办?孩子考上好学校了早恋怎么办?孩子找到好工作了没对象怎么办?孩子要结婚了对象是印度人怎么办?

他们都是深谋远虑的人生路径规划师,日历上早早地写好了三步走战略和N个五年计划,随便错走一步都可能会带来无尽的失意和挫折感,而移民无疑加重了他们对路线失控的恐慌。

但在佛系看来,这世界就是上帝掷骰子的产物,看多了说没就没的臧天朔、李咏、蓝洁瑛,就会发现为明天焦虑就跟替古人担忧一样多此一举。

第三,对世俗眼光的不在乎。

以上所有的瞻前顾后举棋不定,其实都是在翻来覆去问自己一句话:如果移民以后反而混得不如国内,丢面子遭人耻笑怎么办?

是的,从北上广大都市到土澳农村会丢面子,从光速高铁到龟速火车会丢面子,从使唤人到被人使唤会丢面子,从炒股炒房到工资月光会丢面子,从保姆住家到亲手带娃会丢面子,同一起跑线的前同事升职加薪而自己庸碌无为会丢面子。

移民这件事,跟他们人生中追求过的万千种其他事一样,目的就是让自己在亲朋好友面前挺直腰杆,在朋友圈微信群睥睨众生。

但在佛系看来,内心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觉得独木桥适合自己就一条路走到黑,别人的阳关道跟自己毫无关系,就跟丁春秋的众高徒修成了厚颜功一样,外来的眼光再犀利也对自己毫发无伤。

(四)

所以佛系移民为什么不需要勇气?归根结底八个字:为现在活、为自己活。

只要做到了这八个字,就可以成为一个低俗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一个及时行乐的人,一个有益于自己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读懂西方社会种种看似不可理喻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观点,才能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洋人都不加班、不存款、不买房、不送孩子上补习班、不强求孩子上大学、不闻不问孩子的婚姻大事。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美国会出现垮掉的一代,德国会出现也许一代,日本会出现平成废柴,台湾会出现柳丁族,以及中国会出现佛系青年。

也只有这样,移民前才能不犹豫,移民后才能不后悔。

你若已是佛系,又管什么贫富差距

“佛系”真的是一剂治疗移民综合症的良方,不管是后悔病、焦虑症、还是纠结炎、拖延癌,无需问诊,免方取药,包治百病,堪称精神上的药酒,心灵界的权健。

比如说,在国外呆久了,移民界常常会滋生一种反普世价值的情绪——你看看西方社会贫富差距这么大,哪里人人平等了?平等根本就是上层用来麻痹底层的谎言。

其实只要让自己佛系一点,再佛系一点,发扬“随他去”、“爱咋咋”的阿Q精神,把他人的财富看作天上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浮云,专注于做一个自得其乐的庸人,也就不会那么愤愤不平了。

具体来说,身为佛系移民,必须要接受两个现实,克服三种妄念。

第一个现实:自由竞争的结果永远都是贫富分化

现代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有两大法宝:一个是法治带来的国家公信力,另一个是竞争带来的市场驱动力。

既然是自由竞争,艺高胆大、眼明手快的自然能切到大块的蛋糕,反应迟钝、出刀缓慢的可能就只能分到蛋糕屑边角料。切蛋糕的刀法有高有低,到嘴的蛋糕当然会有大有小。

更何况,能不能成为富人,能力只是因素之一。同样能力出众的,有人可能野心比你大;同样野心勃勃的,有人可能机遇比你好;同样机遇垂青的,有人可能爸爸比你有钱。

命运有时候如此强大,挣扎只是徒劳,尽人事、知天命是我们可以做的一切。

第二个现实:资本回报率永远高于劳动回报率

比贫富差距必然化更残酷的现实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必然化。简单来说,就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资本主义一大特征就是,富人把钱拿出来进行投资,推陈出新生产出各种消费品;穷人把钱拿出来进行消费,把钱交给富人用以生产更多的消费品。

所以穷人的钱永远都是不定期清零的,而富人的钱永远都可以利滚利钱生钱。

到银行买过理财产品的都会知道,手里的本金越多,可选择的理财产品回报率就越高。普通人省吃俭用存了钱买个五万十万的理财,5%已经很高了;但富人随手几百万投下去,回报率就可能有10%、20%。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书包翻身”,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靠读书或许可以勉强假装成中产,但金字塔顶端的人还是在离他们渐行渐远。

第一种妄念:平等意味着财富平均化

自古以来,穷人们天天都在盼望着“均贫富”,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

澳洲这样的社会为了照顾到穷人的感情,通过高税收高福利来劫富济贫,但目的从来都不是平均主义。如果富人投入的资本得不到相应的回报,那他们就再也不会有兴趣掏钱出来用于科研和实业,社会的物质层面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政客们努力想要缩小贫富差距是好事,但只要英特纳雄耐尔还没实现,市场始终都会是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主导力量。

所以西方社会所宣扬的人人平等,并不是财富意义上的,而是人权意义上的。只要每个人都无差别地享有居住、迁徙、婚姻、生育、工作、以及各类公共服务的自由,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事实上,财富平均化的社会也并不一定就值得拥有。比如看下图,绿色都是过去30年收入差距缩小的国家,有几个会激发你移民定居的兴趣呢?

第二种妄念:贫富差距会造成阶级分化

根据财富的多寡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是一种丛林社会残留下来的惯性思维。

我们常说“为富不仁”,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财富和权力一向都是紧密结合的。有了钱就相当于有了权,所以富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欺压穷人,无视公义道德。在这种情况下,富人其实就是特权阶层,跟穷人是俨然不同的两个阶级。

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演变,让整个社会开始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富人穷人没有区别。这时候再要说富人和穷人间有高低贵贱之分,就很勉强了。

是的,富人可以住海边豪宅、开私人游艇、上顶级私校,但这些除了用来制造想象的歧视链以外,并不能让他们看起来更“高级”一些。

而你我这些所谓的穷人,只能租郊区公寓、开二手轿车、上公立学校,除非自虐式地义无反顾投身到歧视链游戏之中,也并不能让我们看起来更“低端”一些。

所以我觉得在平权社会没有阶层,只有圈子。我对想要混进富人圈子的志向表示尊重,但混不进去也没必要自轻自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第三种妄念:平等是富人编造出来的童话

正因为前面讲到的贫富必然分化的现实,某些从丛林社会走出来的人才会对富人恨得牙痒痒的:我现在为你打工,我孩子将来长大了还是为你打工,你居然把这个叫做平等?明明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制造的假象!

他们以此为据,甚至认为政府为土著人、同性恋、难民等弱势群体争取权利都是拉拢人心的手段,一个个都是岳不群式的伪君子。

我们应该承认,西方社会并非完美,种族偏见、排外情绪、权力滥用等现象依然存在。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该摸着良心问问,这个社会的平等程度,是不是比一百年前、五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难道不是你所仇恨的“上层“推行、或者至少说是妥协的结果么?

诚然,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平等。但人人平等并非人为制造的假象,而是人类社会必须追求的理想。

如果没有这种理想,可能直到现在,黑人都还不能跟白人上同一个厕所,更别说当上美国总统;女人都还不能跟男人做同一种工作,更别说成为英国首相;同性恋都还不能向家人勇敢坦白,更别说出现一个向全世界出柜的苹果CEO。

如果没有这种理想,澳洲可能还在白澳政策的笼罩之下,华人根本没有机会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童话里并不都是骗人的,只是你无意中夸大了对美好结局的想象而已。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